范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範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公元762年,也就是李白逝世的同年,宦官李輔國殺死張皇后,肅宗受驚嚇而卒。於是,肅宗長子李俶於肅宗靈柩前依其遺詔即位,改名豫,即唐代宗李豫。代宗即位後廣納俊逸之才,遂封李白為左拾遺。可當傳召之時,才得知李白已然辭世。有生之年未能享受俸祿,死後卻得到官職,造化弄人,何其如此!

且說李白去世時,長女李平陽已故。聰慧而知書達理的她,是在婚後不久因病死去的;長子李伯禽時年25歲,聰明機敏,知書能文,但卻無意仕途,只安心在鄉野耕讀。他為李白生下一個孫子,兩個孫女。孫子效仿李白,年少時即離家漫遊,不知所終。關於兩個孫女的下落,李白如在泉下有知,該感謝他的生前好友戶部員外郎範惀。

原來,範惀之子範傳正自幼就十分仰慕李白,加之得知其父與李白有舊交,便很想知道李白後人的生活現狀。公元813年,範傳正時任宣、歙、池觀察使。他公務閒暇時,便會同當塗令諸葛縱,開始尋訪李白的墓地所在及其後人的下落。在範傳正的努力下,終於在龍山東麓找到了李白的墳墓。他在對李白的十分崇敬和深切緬懷中,下令對李白墓地周圍禁止砍伐樹木和採摘,並對墓地進行了清理、灑掃。

範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隨後,範傳正又繼續尋找李白的後人。三四年後,他終於找到了李白的兩個孫女。當時,她們均已出嫁,一個嫁與陳雲為妻,一個嫁與劉勸為妻,她們的丈夫均為平民身份。對此,範傳正有些意外。他將李白的兩個孫女招至郡庭。相見時,姐妹二人衣著樸素,都是鄉野農婦的打扮,但卻都舉止嫻雅,落落大方,給人祖德猶在,儒風宛然的感覺,這讓範傳正稍感欣慰。

範傳正詢問姐妹倆的身世得知:李伯禽是她們的父親,是個讀書人,已於公元792年故去。她們有個哥哥,已出遊十二年,已不知身在何處。父親李伯禽在世時無任何官職,又得不到哥哥的庇護,因此姐妹倆的生活十分困窘。姐妹倆雖然會織布,但卻沒有桑樹來養蠶;會耕種,卻沒有半畝薄田。於是,她們穿著粗布衣裳,吃著難以下嚥的粗糧,在清苦中相依為命。至於嫁給農夫,不過是為了免於餓死而已。

範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姐們倆還說,她們的身世一直不敢讓縣官知道,因為怕辱沒了祖父李白的聲名。此次因鄉鄰逼問得緊,才無奈忍恥相告。言畢,姐妹倆一旁默默飲泣。範傳正見狀心頭一陣酸楚,也不禁潸然淚下。見範傳正是真誠之人,且有憐憫之心,姐妹倆便提出了這樣的請求:祖父李白曾遺言“志在青山”,後來因故葬在了龍山。可是,她們卻無力將祖父遷葬,因此想請求範傳正相助,實現祖父埋骨青山的遺願。

原來,李白平生非常崇拜謝朓,而謝眺死後就葬在青山。謝眺字玄暉,是南齊傑出的山水詩人,“竟陵八友”之一,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謝眺的詩平仄協調,對仗工穩,開唐代律絕之先河。例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就是謝眺的名句。緣於謝眺,李白對青山懷有特殊的感情。他生前多次登臨,攬勝抒懷,尋訪謝跳遺蹟,憑弔謝公故宅,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因此李白願埋骨青山,與謝朓結為異代芳鄰。

範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範傳正將李白的遺願講給了當塗令諸葛縱。諸葛縱是熱心人,加之平素也仰慕李白,便親自在青山上選好墓地,於公元817年正月二十三日,將李白遷葬於青山之陽。此後,為了改變李白兩個孫女的命運,範傳正讓她們改嫁於士族。不料姐妹倆異口同聲地說:“結為夫妻是命運的安排,也是緣分使然。因為窮困而下嫁農夫,仗著權勢而改嫁他人,在有生之年苟且偷安,死後有何顏面去見九泉之下的祖父呢?”

範傳正聽罷表示讚許,決定不再勉強她們。為了照顧她們的生活,便免去了她們的徭役。隨後,範傳正給李白重新整修了墓碑,撰寫了《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有“絕嗣之家,難求譜諜”之句。範傳正的這篇碑序頗為詳細,記載了李白的家世、生平事蹟和後裔情況,闡釋了李白思想、個性形成的原因,記敘了遷墓緣由及李白詩文解集的經過。序文娓娓道來飽蘸濃情,以“騏驥”、“大鵬”的比喻,以及“晉有七賢,唐稱八仙。應彼星象,惟公一焉”等語,給予李白高度評價。

範傳正,一個滿滿正能量的粉絲楷模!

關於李白,世人的讚譽之文汗牛充棟。杜甫對李白的評價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臺灣詩人余光中評價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不僅被後世譽為詩仙,更是詩人無法逾越、只能仰視的擎天之峰,茫茫詩海的一艘旗艦,我們這個詩之國度的完美代言!

李白,千載詩仙,曠世酒狂。凌巔峰而舒嘯,振鵬翼而翱翔。援筆三叫驚四海,仗劍一呼震八荒。才卓華夏廿四史,狂冠千古十二郎。詩國有李堪詩國,盛唐無白豈盛唐。雖未圖畫凌煙閣,卻已英名萬古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