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說起明朝的藩王制度,大家都覺得朱元璋設立的這個制度並不是一個好的制度。起初,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他想要利用這些藩王拱衛中央朝廷的統治,並讓他們鎮守邊疆作為朝廷的籬笆,這一點可以從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封詔書中可以看出:“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思想裡,外人再親,也不如自己人親,與其用那些武將鎮守邊關,還不如用自己的子孫後代,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朱來。但是,朱元璋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子孫之間的親緣關係日漸疏遠,上百年後,他們也將與外人沒有差別,甚至有更壞的作用。因為這些人的身份不同,他們身上也留著朱元璋的血脈,如果他們起兵造反,比那些外姓人更加具有影響力和迷惑力,歷史也多次證明了這些藩王並非沒有這樣的野心,比如燕王朱棣、漢王朱高煦(朱棣次子)、寧王朱宸濠等。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朱元璋分封圖

然而,除了這些直接的危害以外,明朝的藩王帶給朝廷間接的危害更加嚴重,甚至直接拖垮了明朝的經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比如,不斷增長的藩王家族人口,而且這些藩王的子孫們也有爵位繼承,既然有了爵位,那麼自然就要享受相應的待遇。比如藩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那麼其他王子則被分封為郡王,郡王的嫡長子繼承郡王爵位,其他兒子為鎮國將軍。以此類推,鎮國將軍下面還有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和奉國中尉,這些爵位的食祿(工資)從一萬石到兩百石依次遞減。因為明朝藩王不能參政,所以他們的繁殖能力很強,由此可見,他們每年要消耗掉朝廷多少糧食。

除此之外,藩王的一項特權比這些食祿更加致命。皇帝會賜給他們大量的莊田,而這些莊田只需要繳納很少的稅收,這就導致了一種情況——很多小地主和自耕農把自己的土地投靠到藩王名下,以逃避稅收,或者藩王們主動去兼併一些耕地,最終導致國家能夠徵收稅收的耕地越來越少,國家收入也就越來越少,最終導致入不敷出。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莊田

萬曆三十四年,四川巡撫孔貞一上疏稱:“蜀昔有沃野之說,然惟成都府屬,自灌抵彭十一州縣開堰灌田故名焉。近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可見,蜀王佔據了成都平原耕地的十分之七之多,而政府在這些土地上只能徵收少量的象徵性稅賦,其他收入都為王府或者相關官員、鄉紳所有。不僅僅蜀王如此,其他藩王也不遑多讓,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佔地四萬公頃,萬曆皇帝最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也得到封地兩萬公頃,其他的瑞王、周王也都佔據大量耕地。

朱元璋分封藩王拖垮明朝,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不只靠生孩子


潞王朱常淓

這些藩王佔掉的都是肥沃的土地,一方面使得國家收入銳減,另一方面也讓百姓們無法種出足夠的糧食,一旦出現饑荒和戰事,就會導致了國家沒錢賑災,也沒軍餉可發,這就是明朝最後滅亡的原因——一方面沒錢賑災,導致更多災民加入起義軍隊,另一方面,沒有軍餉,導致軍隊譁變、甚至加入農民軍,自然也無力抵抗北方的清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