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孩子人生必經的三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因為當我們陪伴孩子

渡過這些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必須去學習,在這種激烈的成長期,父母跟著孩子成長的步子,變得成熟。

若父母能夠讀懂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學會尊重孩子,親子衝突就不再是必然的結果了。

叛逆期”是心理學家們的一個說法,代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叛逆期的三個階段

2-4歲 寶寶叛逆期

6-8歲 兒童叛逆期

14-16歲 青春叛逆期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叛逆期這個概念,而對寶寶叛逆期的認識是不足的。比如我以前跟朋友們聊天,談到兩歲多的兒子有點叛逆。就有朋友打趣說,這麼小就叛逆啊!他們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一般人認為只有青少年才叛逆,這是一個誤區。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01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小怪物”(2-4歲)

孩子從兩歲的時候開始就會形成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

於是總是說“不”,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比如:“睡覺!”“不去!”“去吃飯!”“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時甚至懶得回答,直接甩頭就走。而且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個明顯的行為就是“打”人,記得那時候小小魚就經常動手打奶奶,因為他覺得奶奶是軟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沒事。每次我看到了會進行一個干預引導,但是過幾天又犯。後來我就覺得無法禁止孩子這樣做,那就改變大人。我要我媽也適當反擊,拍他幾下重的。讓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樣的。就這樣,慢慢地改變了。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幫助孩子渡過這個叛逆期,就要了解這個階段幾個主要的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 2-4歲特點:它發生於出生後2歲到3歲,孩子在這時發現語言和肢體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罵人的話。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很快發現一句話能表達一個意思,這個發現又使他開始重複說一句話。語言的秘密何止於此!很快,兒童又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話有時候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劍一樣能刺傷別人,詛咒的敏感期來了。

建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語言,因為這並不是他真的想表達的,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最差的方法就是反應強烈,有些甚至還為此打孩子,覺得是孩子不聽話。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發現了語言的力量,而且他們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詛咒,而且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另外就是建議不要總是跟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威脅孩子,這樣孩子會將你的行為方式用來對付小夥伴或者對付你。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佔有敏感期 3-4歲特點:孩子強烈地感覺到了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並且對你的大道理一概不聽。比如有一次,一個小傢伙要玩小小魚的滑板車,他不準,兩個人差點打起來。我把他帶回家後問他:“你覺得那個小弟弟怎麼樣?好玩。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嗎?想那他的玩具你喜歡嗎?喜歡那你的滑板車可以借他玩不行,那是我的”……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過去。我也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因為心理學認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而這要靠孩子的自覺,家長不要過早地進行干涉。可以給予引導,慢慢讓孩子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不要覺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從孩子手裡搶走送給那些小的。在這個問題上,年齡和麵子都不應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02第二個叛逆期:敢於反抗的小大人(6-8歲)

當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思想在逐步走向獨立,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於是行動也開始獨立。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於是這個“小大人兒”就會極力地去掙脫父母的掌控,希望凡是自己說了算。於是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既然孩子成長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幾個明顯的心理特徵:

1、期望父母的認同!這個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你給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肯定孩子的優點,給予他鼓勵和正面暗示,會對孩子非常有幫助。因為孩子通過周邊人的評價來感知自己,確定行為方向。如果得到了認同,他們就會強化那些好的行為,力求自己變得更好。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歡貼標籤,導致“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納。當孩子只是在行為上沒有控制好,在道德品質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時,完全通過引導就能改變,千萬不要打上標籤,將孩子推得遠遠的。錯誤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走向錯誤的成長方向。

2、給孩子感受到尊重不要總是跟孩子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最後孩子的選擇永遠以落空而告終。在這個階段,父母的一言堂絕對是殺傷性武器。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與孩子商量,也可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還給孩子,並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幫助和引導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比如對於閱讀習慣的培養,孩子不喜歡文學名著,那麼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然後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

3、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很多孩子一到了這個階段就變的“不聽話”,而且學習也提不起勁兒。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只要給予小寶貝親密的愛與陪伴,等孩子上學了就可以放鬆一下了。於是父母開始把重心又轉移到事業上去了。所以留守兒童以這個階段的為主。父母的缺位,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把精力都用來對抗父母了。其實,孩子在這個階段,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把孩子交給手機往往讓孩子沉溺網絡。不如多陪孩子讀讀有趣的書。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03第三個叛逆期:青春期的成長痛(14-16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經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情鬱悶煩躁!所以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像一座座行走的火山,煩著呢,等著噴發。

而這個時期,因為孩子已經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生活,那樣做自己的決定。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和期待。

1、給孩子一些積極地引導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遠離家庭,走入社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他們通過社會來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孩子們有自己的社交,擁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長輩等,這些都有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2、給孩子自己的空間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是一無所知的,於是有父母去翻看孩子的日記本,偷偷翻看孩子的手機、QQ或者微信等。最後往往導致孩子對父母沒有信任,更加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如果此時強行干預,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所以一定要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3、父親需要積極參與青春期的孩子正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旺盛。這種生理特徵讓男孩兒和女孩兒們身體內充滿著躁動和不安。有時候他們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比如感情的變化,注意力的轉移,敏感焦慮等問題,往往導致孩子們過於偏激。而這時,家長必須充分地瞭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積極地做好親子溝通,在說話的語氣上、事情的選擇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什麼事都給孩子安排好,因為你眼裡的世界和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包辦一切,而是要儘量多溝通,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面對孩子叛逆期,父母要這麼做!

總之,不同的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發展都不一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瞭解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實際特點調整教養的方式。不要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孩子,要先從自己身上,從家庭找原因。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一定的道理。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要抓緊這做父母的有效期。

始終記住:越用心的父母養育的孩子,叛逆的問題會越少,而孩子人生的3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熟期,多點學習,少點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