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俗话说:爱"拼"才会赢!电商巨头纷纷入局争抢"拼购"大蛋糕。

可以预见,这个双十一,将上演拼购大战。而前不久爆出的二选一事件,已经说明这一发展态势。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诸侯割据,四分五裂,三足鼎立,最后两强相争的局面。

眼下,拼多多、苏宁拼购两极争霸,淘宝特卖、京东拼购、云集等混战。

谁会成为拼购史上的过客?谁又会击败对手,独霸天下?

拼购电商争霸的好戏,才刚刚上演。

1.一超多强 饿狼环顾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拼购电商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拼购电商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拼购电商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增长率达到117.5%。据预测,拼购电商市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仍会呈现上涨趋势,市场前景乐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中国拼购电商用户规模突破3亿人,并在2020年接近5亿人。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是引得各电商巨头们眼馋。在拼多多过后,阿里、苏宁、京东纷纷入局。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依托微信流量,发力低线市场。通过发展社交电商,用三年不到的时间,成功上市,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300亿美元,成为了中国电商新兴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拼多多月活跃用户为2.95亿,京东活跃用户为3.018亿,阿里为5.52亿。

不到3年的时间,GMV突破1400亿,淘宝在成立5年(2008年底)GMV接近1000亿,到2009年超过2000亿。而京东在成立9年(2013年底)GMV达到1257亿,到2014年超过2600亿。达到该数值淘宝花了5年、京东花了近10年。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12个月,商品交易总额为2621亿元,较去年同期384亿增长583% 。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在中国的拼购市场,拼多多凭借抢先发力,占领市场。其发展速度与体量,毫无疑问是拼购领域的"一超"。

不过,既然其他巨头们看到了机遇,下定决心入局拼购市场,拼多多接下来将要面对巨大的挑战。

饿狼环顾,电商巨头们都想抢到拼购市场的一块肉;多强崛起,拼多多的"一超"地位将会受到严峻挑战。

首先,下大力气投入发展拼购的电商巨头就是苏宁,在7月27日的818购物节发布会上,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正式宣布,乐拼购改名苏宁拼购。

乐拼购战略升级为苏宁拼购,在苏宁易购APP中,苏宁拼购也获得了一级入口,这都显示了苏宁对于拼购业务的战略重视。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另外,还同样提供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并承诺72小时送达,对于家电产品还可享受24小时上门安装、30天包退、365天包换等周全服务。

苏宁拼购在818发烧购物节以及之后的一些节点当中进行了大量投入,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88拼购日"单日订单突破500万单,10月10日的"双10拼购日",订单量比88拼购日增长了824.36%,新买家增长了1008.24%。

大力投入的苏宁拼购,是下了决心要在拼购市场抢夺一杯羹。并且有望成为拼购两极的其中一极。

除了苏宁,淘宝与京东两大巨头也都进行了拼购的相关布局。

今年年初,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APP,8月份又在支付宝中添加了"拼团"功能。两者主打的都是"低价拼购",双线出击,准备全力狙击拼多多。并且听说马云还亲自去杭州视察此项目,足见淘宝上下对拼购的重视。

不过目前来看,淘宝特价与支付宝拼团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趋势。

一方面,淘宝大本营没有流量支持,加上微信对于淘宝链接的屏蔽,使得"特价版淘宝"只能在淘宝生态下来运作。另一方面,淘宝自身社交乏力,所以只能通过邀请码的方式进行拉新,这就使得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并没有达到狙击拼多多的目的,也没见这两者搅起什么大的风浪。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而主打正品行货的京东,在拼购领域更是缺乏存在感。在京东APP中,用户需要下拉很久才能找到京东拼购的入口。入口太深,用户很难找到,可以看出京东拼购其实并不是京东主推业务。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京东拼购的重点在于发力小程序,但是相比起从微信起家的拼多多,京东拼购也玩不过拼多多。京东、拼多多两者都是"亲儿子",腾讯也不好偏袒哪一方,只能让他们相互竞争,自我成长。

而拼购主打低价的定位,与京东自己一直倡导的消费升级有着一定的矛盾。目前来看,京东自身也很纠结是否大力发力拼购业务。

巨头们都瞄准了拼购市场,不过都有着各自的算盘与难处。苏宁大力发展,淘宝双面出击,京东纠结不已。

2.激战过后谁能成为最终两强?

拼购市场,拼多多作为把拼购电商发扬光大的首创者,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体系与玩法,加上腾讯的入股,微信流量的加持,前期用户的积累。目前来说还很难有人能够一拳击倒它。

而拼购市场竞争的主要看点,就是看后面入局的巨头之争。

淘宝(包括天猫)作为中国电商领域最大的平台,活跃用户超过5亿,2017年的GMV达到37700亿元,更是占领中国电商近60%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了电商领域无可撼动的霸主。

即使发展迅速的拼多多,短期内也很难对淘宝构成太大实质性的威胁。

另外,阿里也逐渐从专注电商开始成长为一个生态帝国,阿里云等其他业务迅速发展,对于未来的布局才是他现在发展的重心。它现在不需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阿里更多考虑的是将来。

淘宝与拼多多已有大量的重合,"万能的淘宝"深入人心,凭借长尾效应,淘宝上面也能够完全买到拼多多上面的一系列东西。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所以它没必要一定要在拼购这一模式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重新开始这一投入,资金、人力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也与阿里的长期战略发展不符。

淘宝特价与支付宝拼团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措施。

而对于京东拼购来说,目前是处于十分纠结与尴尬的境地。

京东以自营正品,高效优质的服务进行立足。对依靠"正品行货"成功,乃至投入大笔广告费打造"品质生活"形象的京东来说,拼购是反直觉、反传统信仰的。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并且,对于电商核心的两个因素供应链和物流来说,京东在拼购发展上面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供应链方面,京东的供应链商品体系都是为了消费升级所准备的,可以说已经升级到了商品3.0时代。而对于低线市场来说,他们只需要商品1.0就能满足其需求。所以,京东拼购上面的商品,并不符合低线市场的实际需求。

如果想要重新占领市场,京东拼购就需要重新推翻自己以前的供应链体系,重新打造符合低线市场的供应链体系。

京东这时候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流量更有价值,还是供应链更有价值?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另一方面,对于京东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物流。不过物流本身投资就大,如果想要完全下沉到低线市场,京东还需不断进行投入。这么大的投入,如果仅仅为了拼购的一些小单,代价是否太高?成本与收益怎么平衡?

所以,拼购之于京东,真是个苦恼。

至于苏宁拼购,早期线下铺设的渠道是其发展的优势,加上战略地位的重视,未来可期。

对于苏宁拼购来说,线上线下充分联动是目前区别于京东、淘宝与拼多多的最大优势

苏宁28年的大力经营,已经完成了对于一二线到县镇的线下渠道铺设。苏宁易购常规店分布在城市中心,苏宁零售云店则深入到县镇。这样看来,苏宁是几大电商巨头最深入低线市场的一个。能够为苏宁零售云店进行供货,其相应的供应链体系也能够满足低线市场的供货需求。

阿里不拼京东纠结 将和拼多多硬战的会是谁?

深入低线市场,让苏宁拼购能够更加了解低线市场的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平时购买的商品有哪些?通过线下的数据,为线上提供参考,为线上拼购备货提供依据。

同时,苏宁的任何门店就是前置仓。通过线上的下单,即使在低线市场,也能够很快的进行物流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

况且有线下的门店进行信任背书,提供后续的售后服务,降低用户购买商品的风险,进一步抓住低线市场用户的心。

在几大电商巨头的拼购业务中,苏宁拼购比较聪明一点在于抓住拼购市场山寨横行的用户痛点,差异化运营。

主打"正品拼购上苏宁",打造自己品质拼购第一品牌的地位。联合头部品牌商组建品质联盟,也为苏宁拼购的商品进行了背书。

对于苏宁来说,必须抓住拼购这次机会,发挥自己线上线下联动优势,在激烈的拼购电商竞争中占领一片市场。

3.淘宝无心 京东纠结 就看苏宁与拼多多两强相争了

淘宝特卖"防御性布局",对于阿里来说,"万能的淘宝"已经抓住了大部分用户,做一个拼购产品也只是防御性措施而已。淘宝花了十年打假,现在也不想回到过去。

京东拼购"纠结且高傲",主张消费升级的京东,主打的是品质生活。以高品质、高服务、高价格的"三高"策略发展。高傲的京东也不想花费自己的资源去卖那些拼购的低端产品。

拼多多"术业有专攻",从一开始入局到现在成为领头羊,相对于其他平台的入局,他已经有了绝对的优势。

苏宁拼购"品质有保证",抓住拼购市场山寨横行,差异化经营,"正品拼购上苏宁"也逐渐深入人心。战略升级,重点投入。未来除了拼多多后,拼购市场的重要一极可能就是苏宁拼购了。

两强相争,谁能最后"一统天下"?

拼购市场的硝烟还未散尽,激烈的竞争有待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