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本文大约1500字,看完也就喝一杯冰阔落的时间

相信在不久前,“高铁占座”这一话题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在指责这样的行为的同时,却少有人思考,为什么这种人总是屡见不鲜。没有人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培养出这样的没有任何道德的败类?或许他们的问题早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形成之初就已经有了答案。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孩子往往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宠溺阶段。没有任何的关于独立人格的培养,同样的,也不会不具备任何的感恩心理。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巨婴》是一部典型的抨击“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动画片。作为一部定格动画片,《巨婴》讲述的是一个被父母溺爱坏了的孩子。他从出生到死亡从来都没有对于任何人有任何的感恩。他一直在索取,却从未回报他人。早起吃饭穿衣,都需要自己的妈妈亲历亲为。而他唯一会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指示自己的妈妈买点什么?父亲对于他不管不问,除了满足他的要求,不断的给予金钱之外,在没有任何的交流。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意外发生后,父亲离世了。父亲的去世丝毫不会影响他的欢愉。而母亲最终老去,行动越来越不便,故事最后,母亲变卖了家里的所有,却再也凑不齐给自己的儿子购买新的玩具的钱。最终,母亲将自己的心掏了出来让儿子变卖。而儿子丝毫不关心自己母亲的生死。最终当自己母亲离世后,因再也没人给他做饭而饿死。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这是一个流着血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中国式的家庭,似乎都会在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在每一个国家的家庭中都不难发现。但是真正对于自己的孩子而言,究竟什么样的爱才是值得的,什么样的爱是不可取的?这个问题众说风云。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美国人会认为,培养自己的孩子独立的行动力以及思考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自己有能力承担一切风雨,这样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日本的家庭教育多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对于同学之间的感恩,对于受到陌生人帮助的感恩,当然对于自己的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恩。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而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来说,至少是普罗大众的教育环境来说,我们培养的并不是这两类。我们的家庭对于孩子是无限包容的。包容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肆意嬉闹、公共场所对陌生人的叨扰、自私自利、对别人缺乏尊重等”,具体案例除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之外,卢正雨之前拍摄的《大侠卢小鱼》也算是讽刺熊孩子的先驱。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于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下,我们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熊孩子”而他们最终在长大成人之后,变成了“巨婴”。“高铁占座、公共场所喧哗、旅游景区乱写乱画、对于小事大打出手等等”。这一个又一个的案例无一不在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而我们最初的教育环境是什么呢?就是家庭教育。这部动画片是以主人公最后的饿死为终结的。而他为什么会饿死?这个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了答案。早上穿衣服有妈妈穿,吃饭的时候有妈妈喂,而自己永远有花不完的钱,因为爸爸会给。这是他的家庭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不需要任何独立的思考就能继续自己的人生。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但是意外总是会来到,爸爸的离世使得经济来源断了,而妈妈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主妇,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家里的财产变卖。但是坐吃山空的日子总是很快会到来。最终当卖无可卖的时候,妈妈只能用自己的生命给自己的孩子强行续命。最终这个“巨婴”不可挽救的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对于父母而言,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会无限制的给予,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对孩子好,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种无限制的获得,会逐步的降低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立性。人一旦没有了独立性,生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而这个成长在“索取就会获得”的世界里的孩子,他永远的忘记了还有“回报”这个东西。最终,当自己不能从母亲那里获得回应之后,自己因为没有生存能力,所以生命就走向了终结。

如何制造一个中国式“巨婴”?这部动画的回答一针见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都是会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的,而糟糕的家庭教育则会产出一个又一个的巨婴。单纯的谁对谁错已经没有太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是自己是否具备改变这种思想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