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來到大陸工作的人大概有多少?

老牛31899056


現在從臺灣到大陸打工的臺灣民工已經太多了,彷彿從四川湖南河南到廣東江蘇打工的一樣。

不信,你到崑山東莞上海這些地方看看,所謂臺幹,就是臺灣工人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工廠。他們和大陸民工一道,埋頭苦幹,賺取微薄的工資。

根據估算,臺灣2350萬人口,有400多萬在大陸謀生,接近臺灣人口的20%。而且過來大陸謀生髮展的,都是臺灣的青壯年人口,教育層次高,素質偏高。而留在臺灣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

為什麼臺灣人大量的到大陸打工?臺灣在蔡政府的胡搞下,經濟水平已經落後於中國大陸,失業率高企,臺灣大量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拿兩萬多新臺幣的微薄工資,這樣的話還不如來大陸。

逢年過節,大陸各大城市來往臺灣的航班已經人滿為患,一票難求。臺灣人也揹著行囊踏上回鄉之路。而節日一過,他們也乖乖地回祖國大陸打工。


武大東湖


我在蘇州崑山,這裡被臺灣人稱為第二故鄉,有太晚人近20萬,臺企8000多,尤其是季建業在崑山任職期間,臺灣人是特等公民,圈子固定很難進入,週末,臺灣人大多會集在茶樓,討論工作,生活中的問題,並做出決策,比如某個臺企以2500的月薪招到人,馬上所有臺企都以此為標準招人。臺灣人違反交規,通常免責,我老闆當時跟我講,他闖紅燈了,被交警騎車攔下,他說我是臺灣來的,剛來,不熟,免處罰了。為了GDP,我們一再容忍臺灣人,哎。其實,已經很那分辨你見到的人是臺灣人還是大陸人,不過這裡有好幾處臺灣人常去吃飯的酒店,裡面連服務員都是臺灣人,顧客基本都是臺灣人,因為臺灣飲食,我們是吃不習慣的,被老闆拉出陪了幾次臺灣客戶,印象深刻。老闆的兩瓶金門高梁酒,忽悠我幾年都沒有喝到,摳門鬼,跟他們拜拜了


你別鬧我有藥73848403


我在富士康打工,這裡有很多臺幹(臺灣幹部),他們有明顯的優越感,工資待遇要比大陸幹部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他們從來看不起大陸人,和大陸人說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口頭禪就是“懂不懂啊?!”“吊毛!”“豬啊!”對大陸人就不是簡單的看不起了,簡直就是不當人看。我們只能敢怒不敢言,誰讓企業是人家臺灣人的呢!一次我們部門聚餐,經理是臺幹,大陸幹部給經理敬酒,人家就是不喝,只是端起來比劃一下,眼睛都不瞅一下敬酒人,可當一個臺幹副理敬酒時,他卻一飲而盡,可見大陸人在他眼裡就是奴隸!連人都不是!當時真想一拳頭打過去!

臺灣人在大陸一般很獨,不和大陸人來往,更別說交朋友了,穿著打扮很象日本人,不管春夏秋冬,戴鴨舌帽,背旅行包,走路很快,時時刻刻一種行者的姿態。工作起來很敬業,比大陸人效率要高,大概是受日本的影響的緣故吧!

臺灣人還有個愛好就是好色!一到週末,幾個臺幹就結伴出去找刺激,他們常去的地方就是上點檔次洗浴中心,那裡一般都有色情服務,全套下來價格不菲,你或許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呢?一次我們副理(臺幹)幾人出去快活,完事後買單錢不夠,幾個臺幹身上的錢加起來也不夠(可見消費得不少),無奈之下副理就給我打電話讓我開車速給他送2000元錢來。當時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深更半夜讓我給他送錢,他也沒說什麼事,我只好懷著滿心狐疑驅車來到他指定的街道地點,抬頭一看,我的媽呀“天上人間”!


活著就是熬



上圖是臺灣省2017年對外出人口的統計,黃色部分是來大陸的人口,從九六年到17年四月份數據,目前估計為三百五十萬人左右。

據報道,臺灣在大陸常駐就業人口現在已經突破70萬人,

早在2015年臺灣境外就業人口72.4萬,赴大陸者有43萬,赴東南亞者11萬,赴美就業9.1萬,赴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者合計10萬左右,數據還顯示,臺灣境外就業人口男性多餘於女性,大專以上學歷佔72.5%


,以技術專業人才為主,,35歲以下的佔三分之一,隨著大陸各方面條件利好,經濟增長快速,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選擇大陸就業。


文芒


今天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究竟有多少?很難有個統一的數據。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越來越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逢大陸開始改革開放,政府為了經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引進外資(包括臺資,港資)的政策,對於臺資到大陸投資做生意優待有加。一開始都是在廣東,福建等省份開設電子廠之類的,比如說光東莞這個彈丸之地就有上百間電子廠。後來漸漸擴展到江浙一帶,以崑山開發區最為有名。從單一的電子廠到房地產開發,食品加工,製衣,金融等各項領域都有。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提升與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大陸在地同行企業的競爭力,臺灣投資人也裁減了大量企業裡的臺籍中層幹部和技術人員,以相對低的工資大量僱傭當地的大陸相關員工。另外就是大陸企業的不斷興起,也大大壓縮了臺資企業的生存空間。很多賺不了錢的企業不得不撤回臺灣或轉而搬到投資成本低的柬埔寨及越南等周邊小國。由於上述兩種原因,臺灣人在大陸工作的人員不斷流失或出走,只會越來越少。


顏二哥有言23


這是,上啥班短視頻招聘APP為您提供的第1268條原創問答。

因為臺灣近幾年的綠營、藍營競選事件以及臺灣近幾年的經濟整體發展形勢回落,臺灣人來大陸工作的情況越來越多。有消息稱2015年臺灣人赴海外工作人數是72.4萬人,來大陸工作大約有41萬人,大約佔58%的比例。而這兩年,以我的觀察,雖然來大陸工作的臺灣人有新來的,也有去其他地區的,但是從臺灣來大陸工作的人卻明顯多了不少。但他們主要聚集在比較發達的大城市及周邊,像上海、廈門以及北京、廣州等地。


從臺灣來大陸工作需要有臺胞證、暫住證和工作證明。從臺灣總人口大概有2300萬左右算起,如果按照10%人口出臺灣工作,那大概會有230萬左右人口;如果來大陸工作的佔58%的比例計算,大概就是134萬左右的人口。


臺灣人來大陸工作的行業從前些年的實業到現在的商業零售業、廣告行銷行業,越來越多。他們大多都是有親戚、朋友在大陸,也有很多人在來大陸工作之後在這邊娶妻生子,紮根大陸。


在上海生活的臺灣人特別多,有常駐大陸的,也有來大陸訪問、商業合作的;在福建廈門等地還會有專門的“臺灣村”;而在北京,大約有2000家左右的臺資企業;華東、華北等各地的臺商同盟會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臺商涉及的行業從電子加工、果蔬加工的工業到餐飲、百貨等服務業,再到娛樂業,有臺資背景的企業正在逐年增加。

從臺灣來大陸工作有多少人,我不確定,但我知道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外國人來到這裡工作,發展事業。

上啥班,一個幫你在職場裡做的更好的頭條號。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App


這個問題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有的朋友回答比較中肯,但大部份的人回答得比較偏激一些。先介紹下我自己吧,我自己是湖北人,從2003年大學還沒有畢業就以儲備幹部應聘到臺灣企業上班(現在回頭看,儲備幹部就是個大坑),那家臺企在蘇州,當時是做計算機主板的,由於那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太嚴苛並且不人性化,所以離職率非常高,當初還有離職員工發表了<<天堂向左,XX

往右>>的轟動文章,我在那邊基本上算是熬,每天站著上班,處理SMT機臺故障,因為每班12小時,白夜兩班倒,噪聲大、錫爐又有毒,真心很辛苦。後來換的幾份工作,也全部是臺灣企業,行業是電子元器件,一直至今都在這個行業。這十四年,有12年工作地點是在蘇州,2年時間在廣東東莞,接觸的客戶也基本是臺企,客戶的行業遍佈主板、顯卡、筆記本計算機、LCD液晶面板、數碼相機、ADSLcable modem以及少部份的汽車電子及醫療器械。

回到正題,樓主其實問的是從臺灣來大陸工作的人大概有多少,實際上,可以這樣講,來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不下百萬。先談產業,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富士康在廣東深圳、江蘇崑山建廠,到90年代中後期的一大堆主板廠華碩、明基、廣達、仁寶、順達、精英、技嘉、微星、亞旭等在臺灣就吸收消化了日本的電子製造技術,人工成本及廠地成本的原因,陸續從臺灣西進大陸,帶動了一大批產業鏈入駐。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期,由於大陸經濟發展還未騰飛,加上大學畢業生已經不包分配,大學生工作很難找,各地人才市場基本人滿為患,不像現在人才市場基本沒人。所以那時候屬於資方市場,我們作為勞動方,基本沒有話語權,大部份的勞資矛盾其實是那個時候開始激化起來的。

說到矛盾激化這點,就要談到人的部份,因為那候臺灣的經濟算是很強,所以有部份素質較差的臺灣人(不能代表所有從臺灣來大陸工作的人)來到大陸工作後,有的人在語言貶低輕視大陸人,有的好色之徒玩弄妹子感情,而臺企的薪水基本又是所在地城市的最低標準,員工工資基本要靠加班非常辛苦,所以一時間臺鳥、臺巴子的蔑稱滿天飛。注:廣東一般稱臺鳥,江蘇一般稱臺巴子。不過這些行為不檢的害群之馬畢竟是少數,我所接觸過的臺灣人,可以講大部份素質都是很不錯的,可能是受日本的影響很深的緣故,在禮儀舉止方面都比較不錯。但基本都有共同點,他們絕大部份都不願意迴歸祖國,我也跟很多的臺灣人聊過,基本上總結幾點是:1.遊行示威2.食品安全3.醫療欠發達4.公平正義,箇中自行感悟。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臺企在大陸眾多,90年代末期及2000年初期,臺企的出現解決了大陸的就業問題,順便帶動了一大堆陸資企業的發展,以前一些電阻電容電感大陸都造不出來,現在再來看,很多都已經非常強大,比如大陸的順絡電子。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有一些臺灣的年輕人自從來到大陸以後,不願意再回臺灣,都已經嚮往到大陸來找工作,而那些茶葉蛋的典故,只能充明說明那些深居島內的臺灣人,真的是沒有見過世面,沒有發現大陸已經開始變得異常強大了。總體來看,臺灣與大陸同總同源,終有一日,大陸日益強大,臺灣會主動迴歸


大鵬129553215


“究竟有多少臺灣人在大陸?”

“大概500萬吧!”面對《青年參考》的提問,冠捷電子有限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吳欽清笑著說,他的助手糾正說:“沒這麼多,大概200萬—300萬吧。”

 臺灣總人口2300萬左右,按照這個數字,在大陸的人佔到了十分之一。識別他們身份\n的是臺胞證、暫住證和工作證。

上海及周邊聚集了近40萬臺灣商人及家屬。他們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上臺族。臺海局勢在變化,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加班的還是要加班。在美國一家企業擔任市場部經理的周先生告訴《青年參考》,在臺灣的家人有點緊張,打電話詢問這邊的情況,但臺商本身沒有害怕。“怕什麼,不會打!”他說。

在上海的臺灣人,不僅是老闆,也有許多“打工仔”。外商湧進時,上海需要大量經理人,臺灣一批中年經理人適時填補;當商業零售業擴張時,臺灣的廣告業、行銷業者大舉挺進。當金融證券業興起時,銀行業者、股市分析師都到上海灘摩拳擦掌。當大陸決心扶植IT業時,全球各地的華人,其中很大一部分與臺灣有深厚關係的,都出現在上海。當保險業要起飛時,臺灣保險員在首批保險人中名列前茅。

而在北京,有大約2000家臺資企業,臺商總數有2萬多人。他們的經營範圍以服務業為主。繼中友百貨之後,太平洋百貨西單店和盈科店先後開業,營業面積達6.1萬平方米。此外,錢櫃KTV也將觸角由上海伸向北京,生意非常紅火,有臺資背景的星巴克咖啡在北京的店面更是一家接著一家開。

除了常住大陸的人,來大陸訪問的臺灣人也逐年增加。2002年,臺灣來大陸310萬人次;歷年累計2566萬人次;而大陸居民前往臺灣歷年累計僅77萬人次,2002年應邀赴臺參加交流活動的只有3.8萬人次。


阿飛說劇


4月5日臺灣當局統計部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臺灣自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境外就業人口由34萬激增至72.4萬,其中赴大陸就業者最多,十年間由29萬增加至42萬。

當局統計部門自2005年開始推計臺灣境外就業人數,歷經12年才對外公佈這項統計結果。數據顯示,2015年境外就業的72.4萬人中,赴大陸者42萬,赴東南亞者11.1萬,赴美國者9.2萬,赴日本、韓國及澳大利亞者合計10萬。

數據還顯示,境外就業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大專以上學歷佔72.5%,顯示外流者以技術專業人才為主;此外,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達三分之一,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境外就業。

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近年來境外就業快速成長,人力高出低進,這顯示境外薪資等勞動條件比臺灣好,人力無可避免地被吸引過去。臺灣急需推動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留住更多人才。

今年初,當局統計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若扣除物價指數增長影響,近10年臺灣人均月薪每年僅增長0.1%。

臺灣大學勞工政策專家辛炳隆指出,長期低薪環境是臺灣人才外流的主因。低薪造成購買力降低,物價難以成長,業者只好降低成本,壓低勞工薪資,造成低薪循環。


劉志強81042869


臺灣人來大陸找工作就跟農民工進城打工一樣,很正常的事情臺灣只不過一個省



,有什麼好說的管他人多人少,來了也要看有沒有本事單憑自己是臺灣人的身份在大陸裝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沒本事的你還是回臺灣該幹麼幹麼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