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如何才能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

老園丁


如何實現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這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最基本的是教育,要培養出大量的農業專家,農機專家,氣象專家,自動化專家,大數據專家,通訊專家,等等各種各樣的基礎性人才。分步驟地將零散的土地集中,實施大規模的無人化機械操作,實現傳統農業耕種模式,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再逐步建立更多的無土種植基地,慢慢地實施農業種植工廠化。將來從事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的農民,將會被各種專業的專家,博士所代替,未來,將會沒有農民這個詞,未來的種植也不侷限在農田裡,會種植在任何一個地方,未來的農業就是工業,就是工廠化作業。真正讓農業實現機械化,智能化,和標準化。


武漢強民包裝快樂哥


農業如何才能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

農業實現全方位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長期的統籌規劃投資。

老趙認為首先最要解決的還是土地集中耕種的問題,否則無從談起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結合我國的土地實際情況,凡是有條件集中的土地首先完成集中工作,第二保證土地流轉集中在一起的時間穩定性,不能說某一個種植企業,流轉了1000畝地,而這1000畝地的原有承包戶,想什麼時候收回就什麼時候收回,這不行,最好讓沒有意願種地的農民,終身放棄土地,否則糧食種植企業,就無法持續的開展工作,實現農業機械代,智能化,標準化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我國仍是以個體家庭為單位的形式進行小農耕種,實現全方位,全面機械化難度很大,因為個家庭是沒有經濟實力,置辦農業機械的,即使有國家農機補貼,也不能家家都必備農業機械,這樣就會出現如下局面,一是大量的農業機械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持,二是也產生了資金浪費。農機單一數量飽和,但品種多方面的農業機械發展不足。

這樣即使減少了一定種地成本,但過多單一的農業機械沒有市場,對於種植戶來說還是沒有把成本降下來。如果依靠四處流動的專業農業機械隊伍來完成一系列耕種收工作,那麼對於現在的農民種植戶來說,種地成本還是太高。現在的尷尬處境是種植戶持有農業機械和專業商業農機隊伍,都不是最好的解決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的辦法。

唯一能實現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的這項工作必須由一定數量的種植企業來完成。這個綜合體,從對國家農機資金補貼的運用,到智能化的普及,到標準化的建設才會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那時全國到處屹立著一座座現代化種植工廠,它們是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技術化的有機整體。

實現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建設,還必須進大量科技技術人材儲備和培養。

技術人材,是能夠實現這三化的重要骨幹力量,而從現在的農村狀況來看,農村留不住人才。大量年輕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都流向了城市,而農村成了真空地帶,要想真正實現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早日實現,從現在起必須三個工作一起開始抓。①土地早日高度集中工作順利完成②全國早日建立數量眾多的農業種植企業③加緊培訓農業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還不忘後備人才的儲備和建設。

農村各類人才的培訓,應該學學當年中國掃除文盲的精神,全方位的展開,我國文盲工作做得就不錯,如果培養農村人才,也能象那樣,我國何愁沒有大批的農業科技人員。

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標準化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合心努力,才會最終實現。


地球修理者老趙


地理環境利於機械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