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老而宏大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歷史建築之一,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如同一條巨龍一般,在祖國從東到西的高山之巔、沙漠戈壁、農田村莊永恆的騰飛,1987年1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長城的修建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當時就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其後的歷朝歷代又有陸續的修建,到了明朝則迎來了另一個修築高峰,現在我國從東到西的15個省市區共有2萬餘公里的長城,其中不乏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娘子關、雁門關等聞名全球的險隘名關。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這些關隘雖然險峻,但萬里長城的意義與景緻卻遠不止這些個著名的關隘所能概括,比如說渝帆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永昌漢明長城就是其中之一,這些長城或許知之者甚少,甚至可以說是鮮為人知,但它的建造歷史久遠,意義重要,絕對值得人們去參觀它、宣傳它、記住它、保護它……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金昌市永縣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甘肅省長城分佈較多的區域,據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永昌全縣境內現存的長城全長220餘公里,連綿起伏、雄偉壯觀,保存較好,其中,漢長城有九十多公里,明長城近130公里,這些長城包括牆體、壕塹、山險、山險牆、城堡、關隘、要塞、烽火臺、敵臺等建築,雖然多以破敗,但輪廓保存完好,而且祁連山北麓的各個山口均設置有烽火臺。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我們參觀的這段長城位於聖容寺與金川峽的中間,這裡的長城既有2000年前的漢長城,又有在漢長城上修築過的明長城,我們在參觀的過程中,一邊拍攝,一邊聽同行工作人員的介紹,她說,這裡的漢長城主要是為了抵禦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河西永昌的漢代長城是早期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永昌境內的漢長城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在荒漠戈壁和高山之巔,堪稱人類文明史上一大見證。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她說,漢朝初年,匈奴逐步強盛起來,不斷侵擾北方,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漢宗室女嫁於匈奴單于。但匈奴貴族仍不時率眾擾掠。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發動了有名的"河西之戰"。霍去病率軍出地郡,進攻河西地區的匈奴右郡,採取大迂迴戰術,經居延奔襲祁連山北麓的匈奴部落,大敗匈奴。這曾使匈奴悲嘆曰,"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後漢武帝在河西設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元鼎六年又分置張掖郡、敦煌郡。為鞏固勝利果實,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在河西屯駐軍隊,移民屯墾,保障絲綢大道的暢通和商貿往來,又於公元前120年始築河西長城。而永昌的漢長城便是這個時候開始修築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至於明長城的修建,也是當時的形勢所逼,據歷料記載,明洪武元年秋,明朝大將軍常遇春、徐達率兩路大軍浩浩蕩蕩向北挺進,進攻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城。常遇春率先鋒攻佔了河北、山東等地,元朝結束。明王朝接收陝西、遼陽、甘肅後,十分重視邊防線,就開始建築防禦體系長城,前後持續二百餘年。明洪武五年,明朝派三路軍繼續北征,後主力軍受到挫傷。明太祖放棄武力統一草原諸部的措施,推行戰略防禦,開始在北方設郡、軍鎮、築城堡、立衛所、建關隘、置墩臺的防戍部署,永昌的明長城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所建。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就可以看到永昌保存較好的多是明長城,而漢長城則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殘存於懸崖峭壁之間。從其整個建築形式來看,當時採取了因地制宜的辦法,以山河形勢,就地取材。在一些地段夯築了塞牆,在一些地段則開挖了壕溝,一些地段是純粹的自然屏障,而一些地段則又是簡易的烽臺與欄柵式的防禦工事。漢代邊塞預警制度非常嚴密、健全,一旦發現敵情就依靠烽火報警,每晝夜能行進650至670公里,快於後世各朝。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永昌旅遊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明長城亦稱“邊牆”,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主要是為了防禦元朝殘餘勢力和韃靼、瓦剌諸部的侵擾而建。牆體高低寬窄隨地形的險要形勢而異,山高地險處的牆體相對低窄,平地要衝之處牆體則高大寬闊。站在長城頂上遠眺,烽煙滾塵已是久遠的過去,腳下的黃土與崇山峻嶺則令人們懷古嘆今的情愫油然而生。

永昌漢明長城,曾留下霍去病的豐功,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偉績

或許這裡的長城並沒有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那麼出名,也沒有經過後期的修復,而是保持著它本來的原貌,但這正是尊重歷史的最好方式,無論是喜歡文化,還是喜歡旅遊,這裡都有值得你前來的理由,正如標題所言,這裡不僅留下過霍去病的足跡,也見證過常遇春、徐達的功績,這麼厚重的歷史、如此燦爛的文化、這般美麗的風景,難道你不想來看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