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大家好,我是小馬叉蟲,縱觀泱泱歷史,明朝是一個尤為值得一提的朝代。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朱重八一位出身世代貧農,地地道道的“草根”,竟然成為了天下的掌權人,這樣傳奇的人生經歷,除了女皇武則天以外,恐怕很少有人能夠比擬了。

如果談到明朝的野史,總會不由得想到這樣一個詞彙,明教。一個由一群性情各異,卻心懷信仰、心繫天下的豪俠所組成仁義幫派。

憐惜天下百姓的疾苦,推翻了殘暴不仁的元末統治,奠定了大明朝近300年的基業。不過,在歷史上明教究竟是確實存在的,還是隻是金老憑藉一隻妙筆虛構出來的產物?

這一點在正史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今天我們便暫且基於金老的這部武俠鉅著,討論這樣一個令人有些費解的問題:《倚天》的結局是否不太合理?朱元璋與明教的張教主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別。

論才華,張教主的父親,武當張五俠外號“銀鉤鐵劃”寫得一手堪絕的書法,虎父無犬子張教主的才學應該也不會差。

相反,朱元璋卻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白丁。

論人品,張教主正直坦蕩,朱元璋行事卻頗為狠辣乖張,很難稱得上是正人君子。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論長相,張教主是個風流倜儻的俊俏公子,朱元璋卻長著一張醜陋的馬臉,據說他自己見了畫師給自己畫的像,都接受不了,怒斬了畫師,可見是真的其貌不揚。

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張無忌是明教的一教之主,朱元璋也就能算是一位為他出力的手下。

可是即便如此,在小說的結局,朱元璋只是略微耍了一點計策,張教主就情願把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

這又是為何呢?莫非是敏敏郡主生的太美,消磨了張教主的男兒志,讓他不愛江山愛美人了?

其實,只要從這幾個方面想,這樣的結果就合情合理了。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一, 明教之主屬於宗教領袖,而朱元璋,常遇春,陳友諒這些領兵打仗的,則屬於軍事領袖。在西方的一些國家,教權可以高於王權。

但在我國,自古以來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一隅小國之外,並沒有這樣的慣例。

二,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常年在基層,與老百姓接觸的機會自然更多。而且他也是一位稱得上是梟雄的人物,自然有自己那一套收買人心的手段。

反之,張教主雖然在武林人士心中擁有神明一般不可撼動的地位,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失了民心。

三, 朱元璋是半路投靠張教主的,在此之前,他就有自己的一番勢力。比如徐達、常遇春這幾位有力的幫手他們真正忠心的從來都只有朱元璋。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而且,即便是屈居人下,明太祖也始終沒有鬆懈過暗中的招兵買馬,已經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

四, 朱元璋稱帝的想法,得到了手下軍頭的全員支持。道理很簡單,在那個時代敢於造反的都是有野心的人,人人都想從平頭百姓一舉成為王侯將相。

如果朱元璋能夠登上皇位,他們這些心腹,自然就是頭等的功臣,擁有享不盡的榮華。

金庸伏筆今終發現!張無忌被無名小輩奪取江山,竟是因為她?

但如果這個天下姓了張,高官之位可就沒他們什麼事了。朱元璋的手下都是聰明人,當然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五:張教主自己也清楚,大勢已經成了定局,他雖然身負兩大武林絕學,單打獨鬥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卻無論如何也耗不過千軍萬馬。好在張教主原本也不是野心勃勃的人,索性就和心愛之人過起了隱居的逍遙生活,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昨天是金庸老先生逝世一週年,不由得感慨萬千,猶記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武俠世界,編織了我們的武俠夢!武俠就是屬於成年人的童話故事,狂礦徵扶惡,俠肝義膽,金老先生一人影響了五代人的俠客夢,緬懷金庸,感謝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