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打出工業網際網路組合拳:雲+超算+大數據

“工業互聯網”這一詞,在2018年尤其的火熱。追根溯源,工業互聯網的演進過程,與早期國家提出的“兩化融合”也有很多相通點,包括後期的“工業雲創新行動”等等,都與工業互聯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或者說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內容就是信息化和工業化,IT領域和傳統制造領域的深度融合。

在整個工業互聯網演進和推動過程中,中科曙光作為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推動成立、發展的企業,為工業企業提供了IT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曙光雲計算公司總裁關宏明日前接受賽迪網採訪時表示:“IT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是曙光的一個既有業務,工業互聯網只是在既有業務上,曙光引入的新要素和模式,自身也再做一些升級轉型。所以,推動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曙光具有堅實基礎條件。”

曙光打出工業互聯網組合拳:雲+超算+大數據

曙光雲踐行40城

早在2008年,曙光基於傳統的高性能計算和IT設備生產製造廠商的優勢,開始啟動城市雲業務,2009年在成都建立了國內首個城市雲中心,之後幾年,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在全國範圍內陸續建立了40多個城市雲中心,每個雲中心基本上都是採用了由企業投資、商業運營的模式為城市和政府提供服務的城市基礎設施。

據悉,曙光成都雲計算中心,就是通過企業投資、政府扶持、商業運營、產業聯動的模式和方法建成的。關宏明指出:“所謂企業投資就是一次性大額投資,包括後續發生的運營維護費用,用市場化企業承擔的方式,政府不需要承擔相關的投入。政府扶持,購買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行為,比如雲計算,包括基礎設施服務也好、平臺級服務也好、軟件級服務也好,實際上它是一種服務交互模式。曙光交付用戶以後它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可評估可衡量的服務,有數量有質量,根據它獲取的服務內容、服務數量和服務質量進行服務付費。”

超算市場的啟蒙者

曙光可以說是中國高性能計算市場的領航者。早期市場用戶對超算技術缺乏理解,也不知該如何使用,再加上產品和設備價值較高,令用戶望而生畏。如何教育用戶通過高性能計算,解決業務中面臨的問題,成了曙光的職責。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曙光給很多用戶做了啟蒙和教育。

關宏明回憶:“曙光早年做高性能計算推廣時,當時的大量首席工程師、博士,不僅對計算和計算機有了解,涉及到高性能計算和應用的領域,如生物、力學等等相關的應用,也是專家。”

關宏明強調:“不管國內大型的超算中心、還是城市雲計算,曙光都是從規劃、設計、建設到後面支撐服務,一直是全程參與用戶的業務,為用戶提供跟蹤式服務。”

在工業互聯網熱潮中衝浪

傳統用戶如此,工業用戶亦如此。曙光佈局的城市雲中心,既可為城市提供管理性和運營性的服務,也可為當地工業企業提供服務。

受益於國家工業互聯網政策紅利,曙光依託區域合作伙伴和重點工業客戶,藉助多年的深厚積累,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提供基礎性平臺、工業超算和工業大數據服務。

曙光為工業設計、工業仿真等等在工業製造領域裡的核心能力的構建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撐性和保障性服務。關宏明認為:“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曙光主要在三方向進行發力:對傳統業務的延伸;重構升級;構建生態環境”。

中科院軟件所副主任劉偉,接受賽迪網採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則是一個新興概念,它並非簡單的軟件加基礎設施,而是提供從產品、工業應用、工業基礎設施、工業服務能力等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劉主任表示,從《工業互聯網指導意見》的發佈,到工業互聯網小組及工業互聯網專項的建立,都不難看出國家對於工業互聯網的重視程度,主要省市級地方也都隨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戰略,其中包括中國石化、三一重工等企業。在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熱潮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成為重中之重,從產品、設計、製造以及後端的產品服務等各個領域為其提供一種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方向。然而,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產業層面和地方層面,曙光的雲計算能力和超算能力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曙光工業互聯網的三大產品與策略

曙光公司副總裁曹振南,接受賽迪網採訪時介紹,當前曙光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有三塊業務:

曙光工業互聯網的產品有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超算平臺及工業大數據。當前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設備或是數據還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來對接多樣化的數據。工業超算是曙光圍繞超算為核心所建立的平臺。而在數據分析處理方面,則由曙光工業大數據對相關數據及超算進行處理。

曹振南還指出在曙光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中還有工業互聯網、工業超算及工業大數據銀行等相關策略。

首先,在構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性平臺方面,曙光助力地方打造具有開放性、基礎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致力於把合作伙伴及中科院的產業成果與地方的工業互聯網相結合,從而打造具有行業性和地方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當前曙光在與國家工信部的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對接的基礎上能夠為行業提供超250塊的工業解決方案。

其次,曙光工業超算平臺的建設,工業超算目標是打造基於工業仿真與工業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工業大腦。一方面工業仿真在各種虛擬仿真試驗中能夠有效降低產品設計週期及研發試驗的相關成本。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與產業的結合是重點方向。曙光聯合科學院已經推出了科學院的人工智能平臺,為產業界提供相應的支持。

最後,重點落在工業大數據上,智能製造不僅是一個廠商或是一個企業能夠完成的服務,它需要突破產業鏈上下游數據信任的問題,從而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的全要素連接。德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提出了工業數據空間的想法,在德國研究院為其提供資金支持下做相關產業實踐。當下曙光在40多個城市中心以政府的相關信用做背書,彙集政府工業企業的相關資源,幫助政府做企業的數據資源協同,同時促成新的價值模式。(文 / 時代洞察創始人 徐培炎@賽迪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