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深度好文)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以後就可以每天免費獲取“先飛策劃”分享的提升思維導航、認知、及管理知識。

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深度好文)

曾國藩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近代以來最受推崇的人物,大概非曾國藩莫屬了。可是很多人都沒想過,他為什麼受推崇?

因為他的事功

進入仕途十年連升十級,最終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是整個清朝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而且,晚清形勢動盪,政治環境惡劣,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他還能做到全身而退,並在死後獲得清廷國葬的最高優待。混成曾國藩這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放眼中國歷史,能做到他這份上的,也真沒幾個。

因為他的德行

曾國藩對自己的要求灰常嚴格,其修身幾乎達到了苦行的地步。內心的私慾,人性中的惡,都在他嚴格的自我要求下一一被克服。哪怕煙癮極大,他也在三次苦苦掙扎後戒了,此後30多年沒再沾一口兒;哪怕戎馬勞頓,他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也從來沒斷過;早起、靜坐、讀書、謹言、寫字……他給自己每天定了12條日課,掐著點兒的,也都嚴格遵守做了下來。在曾國藩身上,我們才真正知道了啥叫修身。

因為他的智慧

一部《曾國藩全集》,多達30本、厚達25000頁,那裡面凝聚的,正是他智慧的厚度。

這就是所謂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據說中國歷史上做得到的只有兩個半。這樣一個人,因為事功而被我們仰望,因為德性而被我們敬仰,因為智慧而被我們欽佩;總而言之就一個字:服!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他誠然是做到了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他更厲害之處則是他的成就還能讓平常人摸得著,因而可以抱有幻想。否則哪會有那麼多人在意他?歷史上功業卓越的偉人不計其數,而這個最厲害之處就是——他笨。

曾國藩小時背書,一段話背了一晚上也背不下來,連藏在樑上等他睡覺好走人的小偷,也聽得背下來了;最後實在受不了,跳下房梁奚落了他一通後揚長而去。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他的笨,真是笨的可以。可就是這麼笨的一個人,後來取得了那樣的成就,這怎能不讓我等屌絲熱血沸騰?

“笨蛋”曾國藩做得到的,為啥同為笨蛋的我們做不到?

這個話題說的人太多,給出的那些答案我們都聽出了老繭,諸如自律、勤奮、毅力之類。而其實,都沒說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則是我們每個人都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那倆字兒——耐煩。

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深度好文)


曾國藩: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

我們熟悉這倆字,是因為我們熟悉另外三個字兒——不耐煩。

很多人一定在想,我為啥要對這個世界耐煩?你看這世界上的事,瑣碎繁雜,沒完沒了;你看這世界上的有些人,齷齪陰暗,算計下作;你看這世界的德行,慾望滾滾,物質橫流……煩都來不及,還耐煩?

這種最自然而然的心思,恰恰壞了,恰恰是我們——或許比曾國藩還聰明的我們,比不上他的地方。

曾國藩的本事和厲害之處,正在於——他耐煩。

只要你想入世,想在這世上有所成就,煩就對了。因為那正是拉開你和別人距離的階梯。你耐,你贏;他不耐,他滾。

而悲哀的是,我們大多數人不僅不耐煩,還連耐煩是啥都沒搞清楚。

就讓曾國藩來告訴你,耐煩的三層要義!

1.耐煩,就是你得耐事

所謂活著、所謂做事,本就是處理一件件的麻煩事兒,你想要的結果,正是從這條線捋出來的。

而多數人是怎樣的呢?他處理一兩件麻煩事兒還可以,多了就開始煩了;他處理小麻煩事兒還可以,遇到大麻煩就歇菜了;他替別人處理麻煩事兒還可以,一到自己就玩完了。

所以曾國藩說啊,“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綜理密微”就是從細節落實、不可疏忽,“小心翼翼,事無鉅細皆不敢忽”。如此,才能夠“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深度好文)


2.耐煩,就是你得耐人

曾國藩對此可是深有體會,說起來那都是淚。他初入官場,對其中的諂媚逢迎、明裡一套暗裡一套、一個勁兒給自己撈好處,那是相當不習慣、瞅不上,所以不但不跟人玩兒,還老愛鬧意見、拌嘴架,可想而知會是怎樣的下場——那肯定弄你啊!於是排擠、刁難、下絆子,都成了他家的家常菜,搞得他那叫一個鬱悶,一度愛對親人發脾氣,落了個貓不疼狗不愛。

這種虧吃多了,曾國藩才終於學乖了,練成了剋制神功,從此無敵於天下。所以後來當弟弟在信裡跟他抱怨“仰鼻息於傀儡羶腥之輩,又豈吾心之所樂”時,他一巴掌就給拍了回去——你小子這是開始不耐煩了,小心!

3.耐煩,就是你得耐心

不耐煩,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心性浮躁,不夠成熟沉穩。浮躁的背後則一定是慾望鼓盪,急於求成。這就是俗話說的“沉不下心”。而沉不下心,就做不好事兒,更做不成事兒。這是人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兒,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通關遊戲,這一關你沒過,永遠甭想見識更高的層次,挑戰更高的難度。

曾國藩也是這麼過來的,正是為了磨礪自個兒的心性,曾國藩才用一項項自我要求把自個兒捆得死死的。正是為了涵養自己的心性,他才潛心鑽研老子、莊子、《易經》,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他明白的說:“吾好讀莊子,以其豁達足益人胸襟也。”

就是因為耐事,曾國藩才做到了勤奮、堅毅;就是因為耐人,他才做到了堅忍、圓滑;就是因為耐心,他才在修身養性之中,不知不覺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正是因為這些,曾國藩也才成為了曾國藩。而所有這些的背後,就是那倆字——耐煩!

很明白了,耐不耐煩,跟聰明不聰明沒啥關係。做不做得到,看的只是你的秉性。

成大器者,最重要的是“耐煩”(深度好文)

曾國藩還有兩句非常值得玩味的話,可以為你保駕護航——

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天下事未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可久可大者也。

如果你對這世界不耐煩,這世界也指定不耐煩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歡迎分享、點贊、轉發幫助更多的人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