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石原的思想根本無法讓少壯派軍官理解。在石原麾下任作戰課課長的武藤章,就露骨的質問這位頂頭上司:“我們現在做的事情,不就是閣下當年做的事情嗎?”結果,石原莞爾無法阻止戰爭的擴大化,自己反而黯然隱退。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諾門坎衝突日軍狼狽後撤時的情形

對於海軍來說,擔心華北戰事擴大化會打破陸海軍軍費分配平衡,因而反對陸軍在華北的行為。然爾,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上海周邊,海軍卻要求陸軍增援五個師團,結果直接導致淞滬會戰的升級,日軍激進派樂觀的認為,1到3個月便可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順勢推動華北五省獨立。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革命群眾踴躍支前

參謀總部支那課的一箇中佐甚至狂妄的說:“只要滿載皇軍的列車一過山海關,中國方面就會望風屈膝。狂妄的說,只要賣菜買菜,皇軍的列但是,實戰迅速而殘酷的粉碎了前述狂想。日軍在中國戰場越陷越深,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增援諾門坎的日軍部隊

同時期的德、蘇、英、美等國的陸軍已經開始內燃機革命,開始組建新時代的陸權支柱力量------裝甲師,日本陸軍卻還是騾馬編組,迷信精神力量,奉行“白兵主義”加“豬突衝鋒”,(作者注白兵主義即白刃戰精神,豬突衝鋒則指步兵的角死衝鋒。因為日本文化中的豬是兇猛彪悍、成群結隊、橫衝直撞的山野豬,非中國文化中被馴化的家豬),其實質是一支機動、火力、防護均日趨落伍的舊軍隊,諾門坎戰役的慘敗就是一個最佳的註釋。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盟軍轟炸機編隊

當時的日本陸軍按照自己的移動力進行計算,以為遠離火車終端的蘇軍無法在該地集結大軍作戰,豈料朱可夫以內燃機機動輔助鐵路運輸,形成了10萬蘇軍、500餘輛坦克及約350輛裝甲車,對戰5.89萬日軍的態勢。

二戰中日本國家戰略之十四:作繭自縛

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游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