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编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下三十六计当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这一计是根据周易当中64卦的损卦推演得到的,意思就是当敌人的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要千方百计的让态度并不明确的另一方迅速出兵攻击自己的敌人,这样便可以让自己的主力避免损失。而在卦象上则认为损和益是相辅相成的,虽然相对但是也不能将他们两个摆在完全对比状态。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这一个计策虽然是借了别人的力量攻击自己的敌人,自己这边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小小的损失,但是最起码稳操胜券。在春秋末期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事例。齐国派了大将军带着大兵去进攻鲁国,鲁国的实力根本敌不过齐国,因此形势非常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分析了当下的形势以后,便认为只有吴国才能与齐国相抗衡,于是便打算借吴国的兵力去挫败齐。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先去游说齐国的丞相田常。田常当时正在朝中铲除异己树立自己的地位,因此自贡便劝说他说不要让敌人在攻占鲁国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因此应当让他们攻打吴国,借强国的手去铲除异己。田成一听就心动了,因为齐国已经做好了攻打鲁国的目标,这时候再转为吴国的话,会师出无名。子贡便说到这件事情非常简单,他马上去劝吴国去救助鲁国,这样子就有了进攻的理由了。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田常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之后在到了吴国以后便对着吴说道,如果齐国攻打鲁国成功的话,实力肯定会更加强大,肯定会将目标转向吴国,大王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和鲁国一起对抗齐国,这样吴国就可以成就一番霸业。子贡马不停蹄的说服完以后又去了越国,并且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他游说了三个国家以后到达了自己想要的目的,于是又想到吴国如果最后胜利的话肯定会继续攻击鲁国,因此如果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解决困境。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又跑到了晋国,向晋国国君说了一切的利害关系:吴国如果伐鲁成功的话,一定会转过来去攻打晋国,这样便会导致吴国争霸中原,因此晋国应当加紧准备作战,防止吴国的进攻。公元前484年,吴王亲自带领着10万精兵以及3000越兵去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出兵马去帮助。齐军中了埋伏被重重包围,以此大败。而齐国的主将和几位将领都在乱军之中被砍死,结果只能向他们请求和平。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吴王夫差在获得胜利以后非常自傲,于是便打算去攻打晋国的。因为早就有准备,所以晋国将吴国的军队给击退了。子贡就是充分利用了这四国之间的各个矛盾,巧妙周旋,然后才借了吴国的力量让齐国失败,并且借了晋国的刀让吴国失去了威风。鲁国虽然损失了一部分,但是却能够从灭国的危难当中逃脱。而这一计策则不单是使用在战场之上,除此之外它也会用在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之上,变成了封建官僚们用来铲除异己的一个手段。

例如说,在春秋时期的齐景光的手下就有三位勇士,而这三个人则因为英勇无比意气相投,因此便结成了异姓的兄弟,关系非常好。不过他们有些自恃功高,较为骄横跋扈。有一天齐国的晏子在宴会上见到他们三人以后,由于他们三人的无理让晏子非常生气,也非常担忧。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他就去见了齐景公,表述了自己的忧愁:这三个人勇猛但是却没有礼貌,目无尊长,将来一定会恃宠而骄,不再听从管束,所以应当尽快除掉他们。齐景公听完以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表示自己对这三个人也是非常担心,但是却因为这三个人是屡立战功的英雄。如果给处罚的话,会让将士们感到心寒;让别人去杀的话,又找不到敌得过的人。

晏子思索了半天后,便有了一个主意:他让使者带了两个桃子给了这三个人,并且告诉他们计功而食桃,谁的本领大,谁就可以得到一个桃子。三个人都是有勇无谋的人,而且又非常讲义气,所以肯定会为了争夺桃子自相残杀。齐景公听说了以后,便按照这个计划行事。果然不出他所料,三个人都在使者面前争功

由此公孙和田开疆两个人一人拿到了一个桃子,但是这时候古冶子看到两只桃子都被拿走了,唯独没有他的,便非常的生气,于是将自己的功劳论述了一遍。这时候他们俩听到这些话后,便感觉非常内疚,于是便拿出宝剑自刎。古冶子面对这两位伙伴的尸体便感觉到十分内疚,既然伙伴已经死了,那么他也可谓是不仁不义不忠的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也拔剑自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