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攻战计之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攻战计之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

走:跑。

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

  追击敌人过于猛烈,就会遭到反扑,让敌人逃跑,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紧紧地跟踪他,而不要逼迫他,消耗他的体力,消磨他的意志,等敌人兵力分散时再去擒拿他们,这样不经血战就可以获胜。按需卦的推演方式等待,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光明。

出处:

 本计可追溯到《老子》三十六计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又《鬼谷子·谋篇》:“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中国军事史上成功运用此计,并对此计的定名有重大影响的,是当初诸葛亮率蜀军征南蛮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对诸葛亮来说,七擒七纵皆手段,而目的只有一个:征服南蛮首领和百姓的“心”。因而这一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 + +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在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话,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么样去追。把对手逼急了,它只得竭尽全力,拼命反扑。不防暂时放松一步,使对手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