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生活,爲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中國有句俗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最早的由來是由孟子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個家族或家庭,憑著仁義道德可以延續家族十代以上不會衰敗,憑藉勤勞耕田種地來延續家族,就要少幾代,憑藉吟詩作賦,以文延續家族,又要少幾代,憑藉富裕顯貴和金銀財富來傳給家族後人,最多不過三代,家族就會衰敗,所以最好的保持家族興旺就要靠德行來維持。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富不過三代"這也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準則。我們放眼世界,也有百年不敗的家族和企業,如美國的福特、福布斯、洛克菲勒、他們傳承了很多代仍然不衰,日本有家做寺廟的企業傳承了兩百多年,我們中國百年企業很少,但也客觀因素存在。

可是中國這句"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卻在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得到了印證,在2013年全球富豪榜上有四分之一的富豪財富來源為繼承,但財富普遍繼承到第二代為止,繼承超過三代的僅有22位。因此表明,無論某一家族通過什麼途徑發家致富,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被世人總結出一條定律,叫“富不過三代”。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至於為什麼富不過三代,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和原因:

一、前輩很多富都是從長期歷經坎坷,艱苦創業,才得財富和地位,因為他們在文化底蘊和教育下一代上而沒有很好的經驗和教訓,因而也忽視了這些以德傳人的基本功課,做人、經商的智慧,也只能說是暴富,所以說“苟不教,性乃遷”,他們的子女就養成了,愛炫耀、愛耍闊、愛奢侈、好高騖遠的人性。當然就家業也就無法傳承。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二、也有一批富一代暴發戶是以官商勾結,財產來路不明,甚至做了許多有損陰德的壞事,他們雖然富豪一時,也只不過是個臨時的錢財保管員。如果是這樣取得財富,他們生出的富二代必竟都是來討債的,孩子必定是花花公子或惡霸,很快就會家業敗盡,因為富一代的人品修養不達標,只會豪奪損人利己,必定不懂道德真理。也不會教導出有優秀品德的好孩子,孟子有一段話說得很好:“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二、在中國聖賢教育裡早給人們很好的答案,古人云:“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即使家庭再富有,如果不能明白做人,做事,積福,積德和道理,再多的財富都不是自己的,反而會給子孫留下災難,“積善之家必有餘福,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今天多少人為利益而做出沒有良知的事情,不良商販摻假欺騙,貪官汙吏巧取豪奪,最終得來的財富都不是自己的,而是一種災難。

傳統文化與生活,為什麼古人說富不過三代?原因都在這裡

總而言之,一個國家民族和繁榮昌盛都是建立在一個個家庭、家族、企業興旺的基礎之上,國家發達、民族興旺,說明整體政通人和,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企業才能安心創業,家庭、家族、企業才有富過三代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