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爲什麼收購大米?

英拉任總理期間力推的“大米收購計劃”!那麼,什麼是“大米收購計劃”呢?

2011年5月,英拉當選泰國總理。在競選期間,英拉承諾:若成功當選總理,她將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貧困現狀!根據計劃,政府與農戶簽訂合同,以每噸450美元從稻農手裡收購稻米,這一價格非常的高,甚至比全球市價都高出50%,當然這一政策受到稻農和貧農的大力支持。

英拉為什麼收購大米?

根據統計,當時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控制了全球接近的30%大米出口市場。

英拉當時打了個小算盤:政府先高價從稻農手中收購稻米,然後把收購的稻米囤起來,減少全球稻米供應量進而抬高大米價格,最後再將囤起來的大米以高價賣出去。

英拉為什麼收購大米?

英拉這個想法的出發點不錯,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專家測算:泰國政府收購的大米,除了收購價以外,加上大米去殼重量減少差價、儲存和運輸等成本,每噸實際成本竟然高達830美元左右。人算不如天算,由於越南、印度等國大米產量不錯,全球米價並沒有因為泰國大米減少供應量而受到影響,全球大米均價維持在570美元左右。泰國大米830美元的價格明顯高於全球大米價格,泰國大米失去競爭力,2012年出口量下跌35%,造成至少80億美元虧損。

英拉為什麼收購大米?

2015年,泰國軍方支持的憲法法庭彈劾英拉在稻米收購中放任貪腐、造成財政虧空,違反了刑法和反貪汙法,禁止英拉繼續從政並進行刑事訴訟!

英拉為什麼收購大米?

儘管“大米收購計劃”實施的不算成功,但是英拉的其他很多施政方針還很惠民!英拉當時的一系列競選承諾足以體現其用心:2013年起將公司所得稅由30%下降至20%、將大學畢業生月工資提高到1.5萬銖(人民幣約3000元);計劃建立免費WI-FI網絡,向每個學生提供平板電腦;計劃取消燃油消費基金,使每升油價下降5-7銖(約1~1.4元)。

雖然不是每個承諾都一一兌現,但總體來說,英拉執政期間,泰國的經濟增長超過5%,仍然是當時表現最突出的經濟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