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職稱變遷記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帶來了什麼

——小學“教授”姜言邦親歷職稱變遷20年

中國教育報記者 魏海政


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職稱變遷記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常常這樣形容教師職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整個社會賦予了教師群體精神崇高的符號特徵,但卻往往無法在社會地位與收入水平上給教師以更好的保障,其中以小學教師最為典型。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常常被山村教師拿著微薄的薪酬,數十年如一日堅守鄉村講臺的故事所感動。感動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如何不再讓教師職業的光芒僅僅依靠個體的品質與情懷支撐,而是用制度去呵護這份職業的神聖?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關注與中小學教師地位及待遇緊密相關的職稱制度,以山東濰坊進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為切口,以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姜言邦親歷的職稱評定為線索,一探20多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變遷,以期對這一關係到中小學教師切身利益以及教育未來的改革進行深層次思考。


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職稱變遷記


小學“教授”姜言邦在課堂上

執教28年,從未離開過小學講臺的“孩子王”,居然有了“教授”級別。山東濰坊昌邑市奎聚小學數學教師姜言邦此前從不敢想象自己會有這樣的際遇。

“幸運”源於山東省濰坊市於2009年開始進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探索。其重點是:改過去小學、中學教師職稱分開為統一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系列;改過去評聘分開為在設定崗位管理基礎上的評聘合一;改過去中小學職稱副高級為止到增設正高級職稱。

2010年底,濰坊市17名中小學教師被核准為全國第一批正高級職稱的中小學教師,從此,中小學教師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教授”級別。在這17位中小學老師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學老師,因而成為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若待遇得以落實,他一個月的工資要比原來多近千元。

略帶傳奇色彩的是,姜言邦職業發展過程中踏上的每一步向上的臺階,都踩到了我國職稱制度改革的點子上,不經意間,他竟成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變遷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人物。

回望過去20年,姜言邦的故事不僅呈現出一位小學教師的個體精彩,也折射出我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變遷史。

1988年初識職稱的“小學一級教師”

姜言邦第一次聽說教師要評職稱這個事,是1988年。

1982年,姜言邦從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師範畢業,來到昌邑第一實驗小學當起了小學教師,如願跳出了“農門”,每月工資50元。憑著一股年輕人的猛勁,姜言邦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教學與備課上,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工作剛滿3年時,就被評為昌邑優秀教師。

在享受職業成就感的同時,姜言邦也面臨著這樣的現實:和他同年畢業到企業工作的同學,每月能領到的工資是他的好幾倍。

在教師群體裡,這並不是姜言邦一個人的困惑。當時,從整體上看,教師工資低、待遇差、社會地位不高,我國也還沒有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隊伍不穩定等問題不斷凸顯,影響和制約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開始探索實施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評定等政策,以此促進教師隊伍數量、質量、穩定等重要問題的解決。1986年,我國首次出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拉開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建立和改革發展的序幕。

1988年,濰坊市第一次開展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評定工作開始了。一天,姜言邦上完第一節數學課後回到辦公室,就聽到幾位老師正在熱烈地討論“教師要評職稱了”。從教6年後第一次聽說“職稱”一詞,讓他感到頗為新鮮。

經過工齡和學歷認定,姜言邦於1988年被評為相當於初級職稱的小學一級教師。“以前提一級工資才漲6塊錢,這回有了教師職稱制度,評上小學一級教師後,一下子漲了幾十塊!”姜言邦說。那一年,他的工資從每月70元一下子漲到了每月100多元。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建立,為教師工資待遇的改善提供了契機,給老師們帶來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1993年摸到“小高”透明“天花板”

5年後,姜言邦等來了第二次教師職稱評定。其間,他先後擔任昌邑教研室教研員、昌邑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等職,但從未離開課堂教學。1993年,因突出的教學成績,姜言邦被破格晉升為小學高級教師,這也是當時小學教師的最高職級。

按要求,評小學高級教師至少要有8年的小學一級年限,一般人熬不夠8年,想評小學高級是沒有希望的。但姜言邦只用了5年時間,屬破格晉升。評上小學高級教師後,姜言邦的工資漲到了每月400元。

“有了‘破格’,就說明評職稱、漲工資已不再僅僅憑資歷、講資格、卡工作年限了,給那些有能力、有潛力的年輕人和業務骨幹開闢了一條‘綠色通道’,給他們的晉升帶來了希望和可能。”姜言邦說。

破格評上小學高級教師時,姜言邦只有31歲,剛過而立之年,正是幹事業的時候,評上職稱的鼓舞及對小學教學的喜愛,使他選擇了一如既往地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帶學生、搞研究、發論文,還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的本科進修班,拿到了本科學歷。1997年,姜言邦調任昌邑教研室副主任,但他依然堅持在教學一線。1999年,他被評為山東省教學能手。在他看來,這是對專心教學和鑽研業務的老師含金量最高的肯定和榮譽了。

可是,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從職稱評定中受益。事實上,能評上小學高級教師的人本來數量就很少,很多老師教了一輩子書,也評不上小學高級教師。當時評上了小學高級的教師,一般人年齡也不小了,職稱也就到頭了。很多老師覺得“船到碼頭車到站”,摸到了那層透明的“天花板”。

此外,根據當時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中學教師職稱和小學教師職稱是截然分開的,小學教師最高的職稱就是小學高級,只相當於中學初級職稱。換句話說,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低人一等”,工資待遇也相應較低,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也明顯不如中學教師。

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教師想再評職稱、提待遇,往上發展,就必須跳槽到初中或高中任教。那些有希望和真正能夠跳槽成功的人,大多是小學教師中的佼佼者。因此,優秀小學教師“升級”到初中任教,就成了小學教師提高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尋求更大發展機會的重要渠道。

這樣一來,小學的優秀教師被中學“掐尖”,中學和小學學段之間師資配置不均衡問題越來越突出,師資水平的差距逐步拉大。經過多年積累,發展到後來就出現了“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現象,小學留下的多是些難以挪動的老教師。

2000年有點彆扭的“中學高級教師”

小學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優秀教師流失、中小學學段之間師資水平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到2000年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關頭。

這一年,濰坊市在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中,首次在小學教師中增設了“中學高級教師”,相當於副高級,由此改寫了小學教師職稱只能止步“小學高級”的歷史,小學教師也可以評“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了。

這一改革舉措的初衷是讓一些出類拔萃的小學高級教師有望衝破“透明天花板”,“破格”評上“中學高級教師”,但仍然留在小學任教,增強小學教育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當然,能真正評上的依然只是鳳毛麟角,即便如此,但還是開了一個小小的口子,給小學教師帶來了希望。

濰坊市的初次試驗,給每個縣小學教師評“中學高級教師”的名額只有一兩個,想要晉升,可謂難上加難。最終,昌邑市只有姜言邦一人憑實力和業績闖過了獨木橋,破格評上了“中學高級教師”,成為昌邑首位擁有副高級職稱的小學教師。

伴隨著職稱的破格晉升,姜言邦的工資也漲到了2500元。這一回,姜言邦和很多人的感覺一樣,覺得“真的已經到頂了”。“小學教師能和中學老師一樣評‘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評上了就相當於大學副教授的級別,再不知足,還想咋的?”姜言邦說。

但事實上問題依然存在。“明明是小學教師,卻要去評‘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心裡感覺有些彆扭,不那麼舒暢”,這是很多小學老師的心聲。

此外,一些新問題也隨之而來。濰坊市教育局組織人事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3年開始的評聘分離制度,到後來逐漸積累了一大批通過了職稱評定,但是沒有崗位聘任、工資待遇無法落實的老師,這些老師的職稱可以說名不副實。他打了個比方,很多人到一個屋子裡吃飯,而屋子裡的座位有限,那些評上了職稱,並且已經被聘任到崗的老師,就相當於進了屋子,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吃飯了;那些評上了職稱,但是因沒有空崗還沒有被聘任的,只相當於排隊排到了前面,進了屋子,但只能站著等有了空座位才能坐下吃飯;那些還沒有評上職稱的,連屋子也進不了,只能在院子裡排隊等待。很多年輕的業務骨幹和一線教師只有等到前面“老資格”的教師全部解決了,才能輪到他們,大大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而很多老教師的狀況正如濰坊市教育局局長張國華所說:“到了45歲後就不想上課了,因為評上高級職稱後就沒了壓力,可以考慮退居二線了。”

在職稱評定中如何評價老師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濰坊市日向友好學校校長張則香說:“原來學校沒有自主權和發言權,只是負責收集上交老師們的評審材料。”而負責評審的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及評審專家僅憑文憑、學歷、論文數量等書面材料,很難全面瞭解一位老師的真實水平,評審過程也缺少監督,有時會造成評審結果和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這導致很多老師把精力放在了準備材料和想方設法找評委、拉關係上,違背了職稱評定的本意。此外,學校裡後勤等多年不在教學崗位的職工照樣可以評聘職稱,職稱評聘也不向班主任傾斜,挫傷了一線教師和班主任的積極性。

2010年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

2009年,作為全國3個改革試點之一,山東濰坊和陝西寶雞、吉林松原開始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重點改革原來中學和小學教師相互獨立的職稱(職務)制度體系,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並首次設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明確要求教學業績、育人水平和師德素養成為職務晉升的主要依據。

這次改革在職稱等級上,設置了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統一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與原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對應關係是:原中學高級教師(含在小學中聘任的中學高級教師)對應高級教師;原中學一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對應一級教師;原中學二級教師和小學一級教師對應二級教師;原中學三級教師和小學二級、三級教師對應三級教師,並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此外,在2003年評聘分離之後,要求再次實現評聘合一,原則上有多少崗位,就評多少職稱,聘多少老師。

當時已經是中學高級教師、相當於“副教授”的姜言邦,仔細對照了一下評正高級教師的條件和要求後,填表報了名。

2010年7月,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頒佈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要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看到這一消息,姜言邦感到高興極了,覺得全國的小學教師有了“出頭之日”。

事實上,這時候濰坊等3個試點的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也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進行。2010年底,濰坊市17名中小學教師被核准為全國第一批正高級職稱的中小學教師,從此,中小學教師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教授”級別。在這17位中小學教師中,姜言邦是唯一的小學老師,因而成為全國第一位小學“教授”。在姜言邦看來,“小學教師不再‘低人一等’,得到了他們早就應該得到的東西”。

當然,能夠成為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全國第一個小學“教授”,並非易事。根據濰坊試點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要想評上正高級職稱,要求“教書育人業績卓著,教學業務精湛,教研能力突出,示範引領作用顯著”,還必須符合承擔學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等條件,體現了教學育人優先的原則,共計有18項被細化的條件,可謂嚴之又嚴。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試點改革過程中的諸多操作方式堪稱亮點。濰坊的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門沒有搞“一刀切”統一制定評審方案,而是隻負責定原則方向,把具體的評審權力還給學校,讓學校自己制定評審方案,進行民主推選;學校也把評審方案的制定放權教師,最終的方案要獲得85%以上的教職工同意通過,公示7天沒有異議,才開始評審推薦。濰坊日向友好學校的評審方案還大大向班主任傾斜,濰坊一中則要求按比例核定崗位數,實現評聘合一,且杜絕論資排輩現象。

如今,此次試點改革的效果已逐漸開始顯現。高層次人才因為職稱限制不願到小學任教、優秀小學教師往中學跑的狀況已開始出現改觀苗頭。2009年和2010年,濰坊市已吸引了近600多名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優秀人才到小學任教,創歷史新高。

回憶20多年間參評職稱的經歷,姜言邦說,他也經歷過與領導競爭、與自己當年的老師競爭的尷尬局面,但每一次他都因為突出的教學科研業績脫穎而出。在姜言邦看來,這些並非是他炫耀自己的經歷,而是他認為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越來越合理,越來越有利於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的感言。對於職稱與職業的關係,姜言邦也有自己的看法:“職稱再高,我還是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相信職稱、認可職稱,但並不崇拜職稱、唯職稱是從,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才是我作為教師的一生追求。”

不久前,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好消息再一次傳來。2011年7月1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表示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實現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8月31日,在第27個教師節來臨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近兩年試點改革的基礎上,再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國部分地市開展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設置正高級職稱,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地位,鼓勵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從事中小學教育。

昌邑市奎聚小學的徐麗霞老師在看到擴大改革試點的消息後激動地說:“聽到這個消息,心裡非常激動,終於有盼頭了,就像點燃了一盞希望之燈,挺給力的!”濰坊日向友好學校校長張則香也很高興,她說,對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而言,由於名額太少,想晉升小學“教授”更像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老師享受到這項制度改革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