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你依然有愛的能力

一說到民國的才女,很多人往往會想到林徽因,那句“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寫盡了她的才情與美好。

她出生在一個官僚知識分子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歲遊學歐洲,走上文學的道路,成為民國文藝界不可多得的才女之一。24歲,與梁思成結婚。結婚以後,夫妻兩人共同致力於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填補了中國建築學的空白。新中國成立後,她參與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和修建,晚年因身體虛弱去世,恰好躲過了文革。

看起來,林徽因是人生大贏家,家世好、嫁得好、事業好,實則卻是為了不想經歷原生家庭的痛苦而做的努力。她曾經說過,“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地獄,這搞得我筋疲力盡並深受傷害,到我臨上床時真恨不得去死或從來沒有出生在這麼個家庭過。

林徽因的母親長期不受林長民和婆婆的喜歡,遇事只會哭泣和抱怨,所以在她的性格中,既有獨立理智的一面,也有尖銳的一面。也是這個原因,她選擇嫁給能踏實過日子的梁思成,而不是浪漫至上的徐志摩。

像林徽因這樣有問題的原生家庭不在少數,但她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把未來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就像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說的,你無須為毫無防範之心的年幼的自己的慘痛經歷承擔責任。你要做的是,即刻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你是在塑造你的未來。

接受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你依然有愛的能力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既是一本心理學的書,也是一本育兒類的書,值得每一個父母和孩子都好好閱讀。全書的語言通俗易懂,即便涉及到心理學的專屬名稱,蘇珊·福沃德也能深入淺出的把複雜的內容,講得很透徹,讀起來一點也不晦澀。

本書的作者有兩個,一個是蘇珊·福沃德,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經常出現在媒體訪談節目中,她的作品常常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曾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全美銷量200萬冊,絕大多數人都能在這本書裡,看到自己的影子。另一個是克雷格·巴克,影視編劇兼製片人,經常與蘇珊·福沃德一起出書,兩人默契十足,是工作上合作無間的好搭檔。

蘇珊·福沃德通過在工作中接觸到大量真實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剖析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對孩子做了什麼,這些行為又是如何影響我們成年後的生活,以及可以做什麼來減少父母對我們的影響。

雖然書中所傳授的方法,並不能在短時間內見效,甚至也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理解父母和自己身上的行為,繼而嘗試做出一點點細小的改變,減輕心裡的痛苦,找到走向幸福的指示牌。書裡有部分內容涉及到敏感話題——性虐待,如果對它會產生不適的人,要小心“食用”哦。

一、認識原生家庭的體系,理解自己的行為

近年來,我們對於原生家庭的討論越來越多。原生家庭這個詞語,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國精神科醫生Murray Bowen提出來的,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結婚以前的家庭,也就是爸爸、媽媽、你以及兄弟姐妹(可能有,可能沒有)組成的家庭。

這個家庭可能是健康,也可以是有問題的。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被蘇珊·福沃德稱之為“有毒的家庭”。造成家庭“中毒”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的體系出了問題。蘇珊·福沃德認為,這個體系並非是你的父母所發明的,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積累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和觀念

首先,要說的是觀念,通俗來說,就是看法與理解,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做事的思維邏輯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健康的原生家庭根據孩子的性格,有選擇性地傳遞正確的、積極向上的觀念,而有問題的原生家庭,往往價值觀扭曲、是非不分。

很多孩子在尚未定性的時候,被灌輸一些錯誤的觀念,容易影響他以後的人生道路,甚至影響到下一代。就像蘇珊·福沃德所說,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其次,就是規矩,它來自觀念,是對觀念的具體化準則。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哪些事情要做,另一層是哪些事情不要做。舉個例子來說,我的金錢觀是該花的地方花,不該花的不花,能做的是合理消費賺來的錢,不能做的是大手大腳花錢。

不合理的規矩就像手銬,束縛著孩子的心理成長。有些孩子在成年後,會提出質疑,甚至反抗,然而另一部分孩子,因為長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狀態,只能默默地順從。

最後,要說的是盲目順從,這是一種不安全感的體現,也是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裡,孩子性格中最明顯的特徵。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為了不被父母拋棄,不讓家分崩離析,保持家裡的平衡,可以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任何決定與行為。

不論多荒唐的決定,更不論行為是否會傷害他們的身體,他們也能夠隱忍下來。盲目順從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也是對所有事情的第一反應。成年後,他們很容易陷入左右為難的痛苦中,到底是達到別人的期望重要,還是滿足自我的需求重要。

蘇珊·福沃德說,想要改變,我們首先要理解它們。這裡的它們,既是有問題的原生家庭體系,也是父母和我們自己身上的行為。當我們知道這些行為的來源,以及產生的原因時,也就能理解父母了。

雖然他們是這個體系的受害者,但我們可以做終結者,儘量把大多數的問題,終結在自己身上。通過不斷地學習,糾正之前錯誤的教育觀念,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愛。

二、熟悉原生家庭的模式,避免重蹈覆轍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蘇珊·福沃德羅列了七種有問題的原生家庭模式,主要有專制型、忽視型和虐待型三種類型。儘管每種家庭的模式不一樣,但都造成了相同的結果:帶給孩子痛苦與折磨

第一種,專制型父母,包括高高在上的父母和操控型父母。他們往往站在高處,以皇帝的視角俯視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書中的玩偶,隨意擺佈。

在他們眼中,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孩子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意願生活。一旦違揹他們的意願,或者孩子做了與他們觀念相反的事情,就能立刻收回原先給孩子所有的一切,包括物質與情感需求。

成年後的孩子,大多活在父母的期待當中,很難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二種,忽視型父母,是指不稱職的父母和酗酒型父母。一般來說,這類型的家庭,都存在角色倒置的現象,換言之,就是父母消失了,孩子變成父母。

父母無法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孩子只能被迫過早地成長。當其他孩子還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撒嬌時,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童年生活可言,只能像個小大人一樣,去做原本父母應該要做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常常見到的“窮人孩子早當家”。

他們在成年後,往往容易缺乏自我認同感,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安全感

第三種,虐待型父母,主要指對孩子身體、語言和性上的暴力。這些暴力的殺傷力,足以摧毀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更何況是尚未發育完全的孩子。

虐待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暴力是他們學會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的唯一手段。擁有情緒化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悲哀。孩子作為家庭裡的弱者,卻也成了暴力的受害者。他們無法發洩心中的恐懼和憤怒,始終保持沉默。因為一個完整的家庭,有爸爸和媽媽,對於孩子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長大成人的他們,常常會有自卑、自我厭惡和自我否定的情緒,做事情習慣於放棄,更害怕聽到其他人否定自己。

熟悉有問題的原生家庭模式,最主要是為了避免孩子重蹈我們的覆轍。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前,沒有學習相關的知識,大多憑藉感覺和本能,甚至沿用父母教育我們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殊不知,養育孩子的關鍵,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最先接觸的人是父母;人生中的第一堂課,也是父母所教。所以,為人父母,是每個家長的人生必修課。

三、接受原生家庭的不完美,相信自己有變得更好的力量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說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雖然不是我們所能夠選擇的,但也不能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問題都歸於原生家庭。小時候的我們,或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長大後的我們,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明確指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過去,但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現在的自己,讓未來變得更好。

1、整理自己的情緒,釋放悲痛和憤怒

在有問題的原生家庭裡,孩子通常會把自己的情緒埋藏在心裡,很少發洩出來。等到成年之後,情緒會以另外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遷怒他人。

這時,我們能做的是嘗試著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比如大哭一場、大吼大叫,或者去健身房跑步,然後再問問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中,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自己的底線又是在哪裡

2、認清責任的歸屬,對自己負責

蘇珊·福沃德在第十二章裡說,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承擔責任的人。我們可以不承擔作為孩子的責任,但同時要肩負起一個成年人的責任,具體可參考第214-215頁的9條責任。

每一條想要達到,都十分艱難。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邁出第一步很不容易,但第二步相對來說就輕鬆一些。還是那句老話,堅持就是勝利,用在這裡也很適合。

3、嘗試與父母溝通,根據結果做選擇

一般來說,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有兩種,寫信和麵談。不論哪種方式,最終都會出現三種結果,第一種,父母承認他們某些做法傷害了我們,並願意主動為錯誤的行為承擔責任,做出改變,這是比較和平的解決方法

第二種,父母否認他們有錯,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我們能做的是,不要對他們抱有太大期望,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就好

第三種,與他們完全無法溝通,甚至自己越來越痛苦。這時,就要考慮,是否與父母斷絕關係

。如果的確到有必要,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會更好。

4、從改變自己開始,做更好的父母

打破有毒的原生家庭惡性循環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從改變自己開始。不單單學習養育孩子的各種技能,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具備保護孩子的能力,包括控制情緒的能力,給與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

遇到孩子讓我們生氣的事情時,請一定記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生氣容易讓人衝動,失去理智與判斷,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這是很多原生家庭出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少有原生家庭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許瑕疵,有些瑕疵小而細,有些瑕疵大而多。當瑕疵出現時,逃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是自己欺騙自己的一種手段,治標不治本。勇敢面對問題,承認它的不完美,積極想辦法,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如果自己無法解決,建議求助心理諮詢師,進行更深一步的心理治療。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師曾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又會影響每個人的一生。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羅列了各種能降低原生家庭帶來負面影響的解決方法。這些方法看著是最基礎、最簡單,但實際使用起來,難度不小。因為人的習慣是最可怕的,更何況這種習慣已經維持二十年,甚至更久。

不過,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根據目前家庭存在的問題,判斷是否需要做出改變。如果要,選擇性地使用一些解決方法。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都請不要放棄自己,沒有人比你更愛自己。

愛是一種本能,就算原生家庭再糟糕,你要相信,你依然有愛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