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体制内,农村与城市出身的公务员为何差异如此大?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人,也会有平庸的人。这种现象,在体制内,就体现在农村出身的公务员,大多都得不到重视,职业发展比较缓慢,反而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公务员,则在升迁和提拔上,能够快人一步。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农村出身的公务员混的会比较差呢?

第一、背景的差异。这里的背景,并不是说,城市出身的公务员,有更多关系户,能够人脉关系提拔。而是说,城市这个成长的环境,能够让人更快的适应体制内的生活。因为城市人比农村来的人更懂体制这个环境,哪怕是不懂,也会从一些身边认识的人了解取经。相反刚进城的农村公务员则略显尴尬,毕竟也得从一个小白开始慢慢度过才能学会到一些东西。

同样是体制内,农村与城市出身的公务员为何差异如此大?

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开考 32万多考生参加 个别岗位千里选一

第二、价值观的差异。在农村,大家讲的人情,乡亲邻里,相互帮助,人之常情。而在城市则不一样,更多的是利益交换,有利则合,无利则分。显然,城市的价值体系,更适用于体制内。农村出身的公务员,会忽然间发现,在农村很管用的人情、面子这些东西,不管用了,想要重新适应体制内的价值观,需要很长时间的转变和适应。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身在体制内都无可避免饭局。小编再此提醒,别让程式化的饭局,毁了你的前途。

在体制内工作的公务员,应该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应酬,但是,体制内的各种应酬,很容易落入“程式化”。那么什么叫程式化呢?比如说,菜一上桌,虽然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哪位领导应该坐正位,哪位领导应该坐主陪位,但是,还是要象征性推搡一番,谦让一番,最后,最大的领导“很无奈”地坐在上位,接着,要致个开场词,接着,谁先倒酒,谁在倒酒,谁最后总结,基本是一定的。这就是“程式化”的饭局。

同样是体制内,农村与城市出身的公务员为何差异如此大?

201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体制内仍最受追捧

而这种饭局对人际关系,没有任何用处。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同意,但事实就是这样。实际上,在一个饭局上,如果你不是东家,不是主宾,不是主陪,那么,你在这个席上,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要说增进感情,拉近距离,那也是增进了东家和主宾之间的感情,至于你,可以说绝大多数时候,东家和主宾都会很快忘记,吃这顿饭的时候,你也在场。

其次这种饭局对于宝贵的时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参加过体制内饭局的都知道,这种饭局一般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下班就去,要一直吃到九点钟甚至更晚,而且喝一肚子酒,回到家几乎什么都干不了。那么好,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公务员,有的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或者努力学习,争取考上更高的岗位,或者钻研业务,争取早日成为单位顶梁柱,而你,却在一天天的应酬中,什么都没有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