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體制內,農村與城市出身的公務員爲何差異如此大?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出類拔萃的人,也會有平庸的人。這種現象,在體制內,就體現在農村出身的公務員,大多都得不到重視,職業發展比較緩慢,反而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公務員,則在升遷和提拔上,能夠快人一步。那麼究竟是為什麼,農村出身的公務員混的會比較差呢?

第一、背景的差異。這裡的背景,並不是說,城市出身的公務員,有更多關係戶,能夠人脈關係提拔。而是說,城市這個成長的環境,能夠讓人更快的適應體制內的生活。因為城市人比農村來的人更懂體制這個環境,哪怕是不懂,也會從一些身邊認識的人瞭解取經。相反剛進城的農村公務員則略顯尷尬,畢竟也得從一個小白開始慢慢度過才能學會到一些東西。

同樣是體制內,農村與城市出身的公務員為何差異如此大?

2018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筆試開考 32萬多考生參加 個別崗位千里選一

第二、價值觀的差異。在農村,大家講的人情,鄉親鄰里,相互幫助,人之常情。而在城市則不一樣,更多的是利益交換,有利則合,無利則分。顯然,城市的價值體系,更適用於體制內。農村出身的公務員,會忽然間發現,在農村很管用的人情、面子這些東西,不管用了,想要重新適應體制內的價值觀,需要很長時間的轉變和適應。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身在體制內都無可避免飯局。小編再此提醒,別讓程式化的飯局,毀了你的前途。

在體制內工作的公務員,應該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應酬,但是,體制內的各種應酬,很容易落入“程式化”。那麼什麼叫程式化呢?比如說,菜一上桌,雖然大家心裡都跟明鏡似的,哪位領導應該坐正位,哪位領導應該坐主陪位,但是,還是要象徵性推搡一番,謙讓一番,最後,最大的領導“很無奈”地坐在上位,接著,要致個開場詞,接著,誰先倒酒,誰在倒酒,誰最後總結,基本是一定的。這就是“程式化”的飯局。

同樣是體制內,農村與城市出身的公務員為何差異如此大?

2013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體制內仍最受追捧

而這種飯局對人際關係,沒有任何用處。這麼說,可能有人會不同意,但事實就是這樣。實際上,在一個飯局上,如果你不是東家,不是主賓,不是主陪,那麼,你在這個席上,其實就是可有可無的。要說增進感情,拉近距離,那也是增進了東家和主賓之間的感情,至於你,可以說絕大多數時候,東家和主賓都會很快忘記,吃這頓飯的時候,你也在場。

其次這種飯局對於寶貴的時間,是一個極大的浪費。參加過體制內飯局的都知道,這種飯局一般持續的時間都比較長,一般下班就去,要一直吃到九點鐘甚至更晚,而且喝一肚子酒,回到家幾乎什麼都幹不了。那麼好,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公務員,有的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或者努力學習,爭取考上更高的崗位,或者鑽研業務,爭取早日成為單位頂樑柱,而你,卻在一天天的應酬中,什麼都沒有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