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国内的兴起,二次元文化根源——日式动漫也开始逐渐普及开来,作为一个从小喜欢看漫画、画漫画的资深二次元,能感受到一种分享的喜悦。日式动漫可谓鱼龙混杂,主要因为动漫作为日本国宝级的文化类型,几十年来的发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鼓励和包容,不同年龄段、不同题材、从作画风格到故事的创作都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呈现百花齐放的一种态势,涌现了很多蜚声国际的大师级作品。在人们熟知的宫崎骏、大友克洋等大师之外,很多新生代的杰出动画导演也开始进入世界的视野,例如《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的70后新海诚,再如昨天上映的这部动画《聲之形》的导演山田尚子。

山田尚子曾参与《境界的彼方》《全金属狂潮》《火影忍者》《凉宫春日的忧郁》等多部动画的创作,并以监督作品《玉子爱情故事》获得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奖动画部门新人奖,可谓是被日本动画界寄予厚望的新锐女导演。这次的作品《聲之形》挑战改编大今良时“现象级”同名原作漫画,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这部原作漫画本身充满了传奇色彩。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漫画《聲之形》是大今良时19岁(2008年)时投稿参加周刊少年漫画大奖并获得新人奖的作品,虽然各方面都相当优秀,却因为其涉及听障少女的校园霸凌的主题而没能被连载刊出。在3年以后,经过讲谈社律师与日本聋哑协会的反复商议在得以刊载,漫画在连载期间引起轰动效应,力压包括《进击的巨人》在内的多部同期连载漫画,获读者票选第一名。强烈建议,看完这部电影意犹未尽的,一定要去补一下这部漫画作品。

动画电影《聲之形》在品质上也保持了其制作方“京都动画”一贯的超高水准。高超的画工、精美的画面、出色的分镜,尤其体现在“细腻”二字方面,除了体现在重视细节的匠人精神外,还在人物角色的刻画方面细致入微,这些全都在反映在了《聲之形》这部动画里。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可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对人物细节生动刻画带来了“浸入式”的观影体验,对于喜欢动画作品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同时,电影也秉持了日本动画一贯的对声优(配音)演员和原声音乐的重视,顶级声优的精湛配音演技加上动听的配乐,无愧动漫大国之名。

日本动画的优秀其实已无需累述,本文重点还是来讲一下本作的剧情,鉴于子陵对原作的喜爱,对于剧情的品鉴还是颇有感触的。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聲之形》讲述的是一个“校园霸凌”的故事,但“校园霸凌”只是一个引子,骨子里它讲述的是一个打破内心的孤独与卑微,寻求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救赎。女主角西宫硝子是一名先天性听障少女,没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能通过在纸上写字或手语与人沟通,因此经常被同学欺负,男主角石田将也也是其中一个,毁掉她的助听器,拳打脚踢,听上去像是一个残酷青春剧本,然而故事并没有如此结束。在硝子转学以后,欺凌者之一的将也被打为典型并被孤立,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这部电影集中讲述了将也寻找内心自我的救赎故事,在救赎过程中,因为悔恨、孤独和自我厌恶,一度想要自杀,直到他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面对硝子。

这并非是一个俗套青春电影,它没有太多梦幻爱情桥段和俗套的霸道总裁套路,只有血淋淋的真实,霸凌者、被霸凌者,男女主角内心深处都有灰暗的一面,都被孤独所侵蚀,都有着一个卑微的自我,曾经努力想要改变现状,却也都有冲动舍弃生命自暴自弃彻底消失的一刻,子陵相信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心理经历,正因为这种共鸣会让观众感同身受,因为被它揭开的那一部分,是你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但是不愿袒露内心的真实,又如何克服脆弱真正坚强呢?《聲之形》这部电影,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相对于原作漫画中有些许“灰暗”的色彩,监督山田尚子着意以个人的理解诠释出了新的感觉,加入了暖的色调,这可能是她作为女性导演独特的一面,恰好赋予了这个故事更多积极的意义,在不违背原作精神的基础上,着力体现了救赎与重生,原谅与包容,让观影者体会到了创作者的温柔。原作漫画长达七卷61话,着力刻画了众多的角色,电影限于篇幅只能集中体现男女主角这条线的故事,可能也是让整部作品看上去比较温暖的原因。作品名为“聲之形”,原作者认为这个繁体的“聲”字包含了声、手、耳三部分,寓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语言,子陵理解为建立在心灵之上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点鸡汤但可能这才是原作揭开伤疤之下的真实,电影也许抓住的就是这样一种真实,虽然在原作粉丝中起到一定的争议,但电影艺术的凝练也正是其有别于漫画和剧集的地方。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另一个争议来自关爱残障人士对电影表现对听障少女的霸凌情节,有歧视残障者之意,同时刻画霸凌者将也的内心世界,有为霸凌者洗白之嫌。关于前者,子陵想起之前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推拿》,因为真实反映了盲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生活而拿了金马奖,电影并没有美化,而是直白真实地描绘了一些事情,它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到这个残缺的世界,才会更多去关心这个世界里的人,袒露才是真义,粉饰并无帮助。至于对将也内心世界的刻画,虽然说电影世界允许特例的描写,但其实不少熊孩子之所以走上“霸凌”这条路,其内心世界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也许就像《电影往事》里的毛小兵一样,他只是想要一个朋友,而他自己并不知道,或者“从众”为了让自己不孤独,或者“出头”为了寻找可怜的存在感。《聲之形》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全方位展现了“校园霸凌”中双方的内心世界,从从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角度探讨问题,不止是“硝子们”,相信也有不少曾经的“将也们”也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种被人揭开的倔犟的表面,直击脆弱内心的感觉,更深刻的反思,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聲之形》的作者选择作为一个事件的观察者和表述者,而不是判定是非的法官,这也是该作品难能可贵之处。

这个世界也许仍有许多的“不公正”,做错事的人不一定会道歉,不停说对不起也不会得到同情和帮助,路上走过的人,或严肃或笑容满面,就像电影里的将也和硝子,小六的年纪,一个倔犟嚣张,一个微笑坚强,各自背后的脆弱与孤独,又有多少不同?可能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像将也一样救赎自己,发出重生的哭泣,但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们勇气,去面对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去丢掉暗夜里侵蚀我们的孤独,寻找温暖的阳光。

秦子陵

2017.9.11

《声之形》:“校园霸凌”背后的孤独与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