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隨著二次元文化在國內的興起,二次元文化根源——日式動漫也開始逐漸普及開來,作為一個從小喜歡看漫畫、畫漫畫的資深二次元,能感受到一種分享的喜悅。日式動漫可謂魚龍混雜,主要因為動漫作為日本國寶級的文化類型,幾十年來的發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鼓勵和包容,不同年齡段、不同題材、從作畫風格到故事的創作都天馬行空不拘一格,呈現百花齊放的一種態勢,湧現了很多蜚聲國際的大師級作品。在人們熟知的宮崎駿、大友克洋等大師之外,很多新生代的傑出動畫導演也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例如《言葉之庭》、《你的名字》的70後新海誠,再如昨天上映的這部動畫《聲之形》的導演山田尚子。

山田尚子曾參與《境界的彼方》《全金屬狂潮》《火影忍者》《涼宮春日的憂鬱》等多部動畫的創作,並以監督作品《玉子愛情故事》獲得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獎動畫部門新人獎,可謂是被日本動畫界寄予厚望的新銳女導演。這次的作品《聲之形》挑戰改編大今良時“現象級”同名原作漫畫,可謂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因為這部原作漫畫本身充滿了傳奇色彩。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漫畫《聲之形》是大今良時19歲(2008年)時投稿參加週刊少年漫畫大獎並獲得新人獎的作品,雖然各方面都相當優秀,卻因為其涉及聽障少女的校園霸凌的主題而沒能被連載刊出。在3年以後,經過講談社律師與日本聾啞協會的反覆商議在得以刊載,漫畫在連載期間引起轟動效應,力壓包括《進擊的巨人》在內的多部同期連載漫畫,獲讀者票選第一名。強烈建議,看完這部電影意猶未盡的,一定要去補一下這部漫畫作品。

動畫電影《聲之形》在品質上也保持了其製作方“京都動畫”一貫的超高水準。高超的畫工、精美的畫面、出色的分鏡,尤其體現在“細膩”二字方面,除了體現在重視細節的匠人精神外,還在人物角色的刻畫方面細緻入微,這些全都在反映在了《聲之形》這部動畫裡。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對人物細節生動刻畫帶來了“浸入式”的觀影體驗,對於喜歡動畫作品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同時,電影也秉持了日本動畫一貫的對聲優(配音)演員和原聲音樂的重視,頂級聲優的精湛配音演技加上動聽的配樂,無愧動漫大國之名。

日本動畫的優秀其實已無需累述,本文重點還是來講一下本作的劇情,鑑於子陵對原作的喜愛,對於劇情的品鑑還是頗有感觸的。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聲之形》講述的是一個“校園霸凌”的故事,但“校園霸凌”只是一個引子,骨子裡它講述的是一個打破內心的孤獨與卑微,尋求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救贖。女主角西宮硝子是一名先天性聽障少女,沒有正常的語言表達能力,只能通過在紙上寫字或手語與人溝通,因此經常被同學欺負,男主角石田將也也是其中一個,毀掉她的助聽器,拳打腳踢,聽上去像是一個殘酷青春劇本,然而故事並沒有如此結束。在硝子轉學以後,欺凌者之一的將也被打為典型並被孤立,成為被欺凌的對象,這部電影集中講述了將也尋找內心自我的救贖故事,在救贖過程中,因為悔恨、孤獨和自我厭惡,一度想要自殺,直到他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面對硝子。

這並非是一個俗套青春電影,它沒有太多夢幻愛情橋段和俗套的霸道總裁套路,只有血淋淋的真實,霸凌者、被霸凌者,男女主角內心深處都有灰暗的一面,都被孤獨所侵蝕,都有著一個卑微的自我,曾經努力想要改變現狀,卻也都有衝動捨棄生命自暴自棄徹底消失的一刻,子陵相信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著相同的心理經歷,正因為這種共鳴會讓觀眾感同身受,因為被它揭開的那一部分,是你不願意讓別人看到的。但是不願袒露內心的真實,又如何克服脆弱真正堅強呢?《聲之形》這部電影,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相對於原作漫畫中有些許“灰暗”的色彩,監督山田尚子著意以個人的理解詮釋出了新的感覺,加入了暖的色調,這可能是她作為女性導演獨特的一面,恰好賦予了這個故事更多積極的意義,在不違背原作精神的基礎上,著力體現了救贖與重生,原諒與包容,讓觀影者體會到了創作者的溫柔。原作漫畫長達七卷61話,著力刻畫了眾多的角色,電影限於篇幅只能集中體現男女主角這條線的故事,可能也是讓整部作品看上去比較溫暖的原因。作品名為“聲之形”,原作者認為這個繁體的“聲”字包含了聲、手、耳三部分,寓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僅限於語言,子陵理解為建立在心靈之上的交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有點雞湯但可能這才是原作揭開傷疤之下的真實,電影也許抓住的就是這樣一種真實,雖然在原作粉絲中起到一定的爭議,但電影藝術的凝練也正是其有別於漫畫和劇集的地方。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另一個爭議來自關愛殘障人士對電影表現對聽障少女的霸凌情節,有歧視殘障者之意,同時刻畫霸凌者將也的內心世界,有為霸凌者洗白之嫌。關於前者,子陵想起之前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推拿》,因為真實反映了盲人們的內心世界和真實生活而拿了金馬獎,電影並沒有美化,而是直白真實地描繪了一些事情,它讓人們更深入的瞭解到這個殘缺的世界,才會更多去關心這個世界裡的人,袒露才是真義,粉飾並無幫助。至於對將也內心世界的刻畫,雖然說電影世界允許特例的描寫,但其實不少熊孩子之所以走上“霸凌”這條路,其內心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瞭解的,也許就像《電影往事》裡的毛小兵一樣,他只是想要一個朋友,而他自己並不知道,或者“從眾”為了讓自己不孤獨,或者“出頭”為了尋找可憐的存在感。《聲之形》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全方位展現了“校園霸凌”中雙方的內心世界,從從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角度探討問題,不止是“硝子們”,相信也有不少曾經的“將也們”也從電影裡看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種被人揭開的倔犟的表面,直擊脆弱內心的感覺,更深刻的反思,而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聲之形》的作者選擇作為一個事件的觀察者和表述者,而不是判定是非的法官,這也是該作品難能可貴之處。

這個世界也許仍有許多的“不公正”,做錯事的人不一定會道歉,不停說對不起也不會得到同情和幫助,路上走過的人,或嚴肅或笑容滿面,就像電影裡的將也和硝子,小六的年紀,一個倔犟囂張,一個微笑堅強,各自背後的脆弱與孤獨,又有多少不同?可能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將也一樣救贖自己,發出重生的哭泣,但這部電影至少給了我們勇氣,去面對內心深處真實的自我,去丟掉暗夜裡侵蝕我們的孤獨,尋找溫暖的陽光。

秦子陵

2017.9.11

《聲之形》:“校園霸凌”背後的孤獨與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