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軍迷不喜歡沈飛而推崇成飛呢?

軍史吐槽君


沈飛號稱是沈霍伊,成飛號稱是成克希德。他們分別對應俄羅斯的蘇霍伊和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這可不是空穴來風,且聽我細細說來。

成飛和沈飛在五代機研發時期,曾經各自推出過一個方案進行競爭,最終選擇了成飛殲20方案。


沈飛總是在抱著蘇霍伊的飛機改來改去,成立這麼多年,完全從頭國產化的飛機沒有幾個,反倒是成飛那邊一會是殲10,一會是殲20的,先進戰鬥機研發一款接著一款,從第四代飛機到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成飛為我國的戰鬥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梟龍戰鬥機還成為我國唯一出口成功的第四代作戰飛機。

沈飛的殲16戰鬥機也成為一款非常先進的戰鬥機。


成飛的殲20戰鬥機目前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已經服役的唯一一種五代機,也是美國F22戰鬥機之外唯一的重型隱身第五代飛機,所以成飛的成就非常顯著,簡直就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航空企業之一了,也因此在國內籠絡了大批的粉絲,得到了世人的尊崇。

沈飛在殲15戰鬥機的研發和為航母事業做得貢獻上,是成飛也需要尊重的。


但是成飛和沈飛其實都同屬於一個集團公司,也就是中航集團,實際上都是我國一個大型央企的下屬企業,因此也完全沒有必要把他們分開來看,也許他們之間確實在機型上有競爭關係,但是他們都是在我國的航空事業做出貢獻,沈飛的貢獻並不能完全抹殺掉,比如在我國第一種艦載機研發的過程中,殲15首飛當日,項目的現場總指揮羅陽就倒下了,這樣的航空報國也同樣值得尊重。

圖為成飛殲10戰鬥機,成為世界著名的第四代戰鬥機。


在沒有成飛殲10和殲20的時候,也是沈飛依靠大量製造殲11A/B系列重型戰鬥機,通過研發太行WS10發動機給我國空軍一腳踢開了第四代戰鬥機的大門,也是沈飛在殲8II戰鬥機當家的年代裡,扛起了我國戰鬥機事業的大旗,所以軍迷朋友們還是要可觀的看待兩個貢獻突出的航空公司,他們都應該得到尊重。


海事先鋒


軍迷中確實存在不喜歡沈飛而推崇成飛的情況,雖然作為一個理性的軍迷,這兩個航空工業企業都是中國航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說,成飛代表了一種創新發展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沈飛則反映出了因循守舊和固步自封的態度。這是軍迷不喜歡沈飛喜歡成飛的主要原因。

追溯歷史,沈飛是共和國航空工業的長子,也就是說早年中國的噴氣式殲擊機基本上都是沈飛生產的,當然到殲-7為止都是仿製的。但是在這個階段,沈飛給人的感覺就是混亂而不靠譜,當然這裡面有那個特殊時代的動亂因子存在,特別是在仿製稍微有點難度的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上。

當時這種飛機仿製型號就是中國著名的殲-6戰鬥機。可是,沈飛在殲-6的仿製工作中反覆開倒車,長期拿不出合格的產品,而且不已當時蘇聯的生產工藝為準,而是胡亂瞎搞,甚至在動亂的年代取消了檢驗流程,最終造成生產出來的200餘架殲-6戰鬥機根本沒辦法飛上天,賀龍元帥氣得大罵“停機坪成為了養機(雞)場”!

殲-6的長期難以服役導致在早期國土防空作戰中,我軍用殲-5戰鬥機去和美國的F-4重型戰鬥機對抗,這是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

後來仿製殲-7戰鬥機不久,沈飛就將這個項目整體移交給了新建立的成飛,將殲教7項目移交給了貴飛。而沈飛除了繼續造所謂的“萬歲機”殲-6外,開始了殲-8戰鬥機的研製。

雖然說,大家都殲-8戰鬥機並不感冒,由於長期技術難以突破,導致生產出來就落伍的情況發生。60年代首飛的殲-8戰鬥機到80年代都還沒有生成戰鬥力,而殲-8II也很長時間難以達到設計標準,這其實也和我國當時整體技術水平有關,其實也怪不了沈飛。

但是,此時,成飛卻已經拿出了殲-10戰鬥機的設計方案,不久就造出了樣機,無論怎麼說,殲-10的外形和殲-8II的樣子,誰好誰壞一目瞭然。

到了仿製蘇-27的任務了,國家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也是學習機會交給了沈飛,於是乎沈飛從殲-11一直仿製到殲-16,還來了一個“改動原始設計要慎重”,不知道是不是當年那個“養雞場”的傳說又成為了束縛沈飛發展思路的桎梏了!

而此時,從來沒有研製重型戰鬥機經驗的成飛一下子拿出了殲-20這種跨時代的戰鬥機,這讓沈飛情何以堪!

創新發展沒有,腳踏實地沒有,這就是軍迷不喜歡沈飛的主要原因吧!


虹攝庫爾斯克


成飛與沈飛是我國兩大戰機研製團隊,為中國的現代化航空工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兩大門將都是中航工業下屬,專門對中國先進作戰飛機進行研製與生產,其中,成飛的代表作品為中國第一架5代機J-20,與4代戰機J-10,3代機J-11,沈飛的主要代表作有遼寧艦上的艦載機J-15,4代半J-16,還可以算上一個不被軍隊待見自己集資搞的FC-31,軍迷對這兩大團隊也有許多爭論,大部分人都是喜歡成飛,而不喜歡沈飛,這其中的原因,用10字真言就能解答:成飛戰鬥機,沈飛複印機。

雖然這兩個團隊都是研發先進戰機,但是路子卻截然不同,成飛走的是自主研發的道路,從J-10開始的鴨式佈局,成飛還對其進行了系列性改良,在4代機競標成功後,成飛贏得了5代機的研發資格,有了高起點,又再次自主設計出了J-20,並且再一次贏得軍隊青睞,J-20進入空軍服役。而沈飛,走的跟成飛是完全相反的路,沈飛主要是對引進的SU-27家族進行改進,從其作品就能看出,基本都是SU-27改改改,在總體水平上可能略超過SU-27的老家蘇霍伊,但在研發製造實力上,沈飛是遠不如成飛的,兩者差距巨大。

由於成飛走自主設計路線,搞出來的飛機性能也十分優秀,出鏡率也很高,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歡成飛,而沈飛卻只能對SU-27進行改改改,改好了也就算了,一些機型還改不好,在飛機外形上,差別很小,甚至是直接複印一架飛機出來,許多人就戲稱成飛造戰鬥機,沈飛複印戰鬥機。在各自的飛機性能上,4代機沈飛輸了,在5代機上,沈飛並未獲得國家投資研發,於是便自己集資,搞了個FC-31,先不說性能,在外形上再次發揚複印機精神,跟F-35長得真的是太像了,在性能方面為了縮減成本,結果成本沒減多少,性能反而下降一大截,高不成低不就,空軍不要,海軍也不要,FC-31便只能當做自己的5代驗證機了,更別說跟J-20對比了,而由於這些,沈飛也一直不怎麼受軍迷喜愛。


楠竹一


這個所謂的喜歡不喜歡是有一定的感情以及個人喜好在裡面,大多數人不喜歡沈飛的原因在於它一直令國人有著沈霍伊的名號頂著的緣故,實際上我們中國的航空工業客觀理性的講,都是師從前蘇聯時期的技術援助才打的底子,而航空工業不像航天那樣,可以相對短期內一撮而就取得較大的成就和突破,航空要是這樣的顯然不科學,而是冒進了。

任何一個科學領域都是遵循行科學發展規律才是能夠順利發展和前進的基礎,我們的沈飛是繼承了前蘇聯時期蘇霍伊設計所的發展基礎,而我國沈飛之後的其它國內飛機設計以及製造企業則是在沈飛支援之後,才有了建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大多數軍迷不喜歡沈飛的原因在於它給外界的普遍感覺是光有繼承之實,卻沒有發揚光大之嫌。

因為從沈飛至今發展的型號來看,除了現在出現的殲31,即使現在還在試飛之中,其他型號基本上就是蘇霍伊家族的仿製或者是國產化型號,而成飛則不然,除了殲10之外,國家五代機計劃的主力便是它所研發的殲20,並且大量的外貿型號,如梟龍等都是出自成飛之手,總在研發基礎和國人自己的自主研發能力上要比沈飛更勝一籌的感覺,這也是喜歡成飛而對於沈飛難有歡喜之情的原因所在。


長安小師爺


成飛和沈飛都去過,一南一北,各有特點,客觀來評價,兩家都不差,相比較而言,成飛更有創新精神。

軍迷經常指責沈飛不思進取,說沈飛一直在吃蘇27的老本,要不是當初國家把蘇27交給沈飛仿製,沈飛估計早都倒閉了之類。當然,沈飛造的飛機一直延續蘇27的氣動外形,無論殲11、殲15還是殲16,一直是那個老樣子,依葫蘆畫瓢,讓人覺得沒什麼新意,搞來搞去還是那個東西嘛。不像成飛那麼有創新意識,殲10、殲10c、殲20、梟龍,總是能讓人眼前一亮,給人很驚喜的感覺。


沈飛的殲15/16

這些如出一轍的氣動外形,其實不應當受到過多的指責。為什麼一直採用蘇27的氣動外形?是因為蘇27的氣動外形本身就很優秀,給你一張白紙,從頭設計,你也很難設計出比蘇27更優秀的氣動外形,這個工作就是交給美國人做,也不一定能搞出比蘇27優秀的氣動外形。

重新設計一款飛機的氣動外形,需要成千上萬次風洞試驗,資金花費不菲。錢的問題是次要的,我們國家也花得起這個錢,我們更缺的是時間。局勢不等人,等不起再花大量的時間去搞風洞和機體試驗了。有這4、5年時間,開足馬力都生產兩三百架飛機了,既然有現成最優秀的平臺可以用,拿來主義有何不可?

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更應該噴的是蘇霍伊。蘇霍伊才是把27的氣動外形外形用到爛,蘇27、蘇30、蘇33、蘇35,還用到蘇34轟炸機,四代機拍扁了以後繼續用到蘇57上。蘇霍伊才是是典型的吃老本吧。


蘇霍伊的飛機都是這個


造型

軍工領域還是國家計劃經濟為主,沈飛和成飛都是國家計劃的一部分,沈飛生產雙發重型殲擊機、成飛生產單發輕型殲擊機,兩個都需要,誰也離不開誰。

四代機方案競爭,601是敗了,611的方案贏得當之無愧,是靠實力贏得了競爭。但是四代機沈飛也是出了很多力的。

網友也不要把沈飛黑的一文不值,中國航空工業沈飛也頂半邊天。



成飛的殲10/20,梟龍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網友批評指正。另外:殲16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設計,瀋陽飛機制造廠(112廠)製造。殲20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所)設計,成都飛機制造廠(132廠)製造。


一坑四彈


再說一次,型號研發瀋陽是601所負責,沈飛只是製造試飛交付;成都是611所負責設計,成都飛機公司負責製造試飛交付。是瀋陽601所和成都611所競爭,沈飛和成都主要在製造工藝和管理上做工作並對接本地設計所。

601所和611所各自的設計水平決定了沈飛和成飛各自產品的性能,成都所(611)之所以超越601,那是因為通過殲十的數十年不間斷的實踐探索並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在以色列的協助下把飛控系統完全掌握(國內好像只有611他們完全掌握,楊偉團隊功不可沒啊),隨後在殲20更高層級上又有了提升,

再看601,歷史上一波三折,31之前正兒八經的只有殲8和殲8II,殲8實際上是放大版的殲7,殲8II算是大改,兩側進氣;無奈上面都是2代機,三代機自主研發過程中沒有拿出像樣的東西,所幸成都611宋文驄團隊在瀋陽讓軍方失望的時候,趁會議間隙講了一些611的成果,軍方才知道611都研究了不少東西而且有深度,殲十就這麼偶然又必然的搞起來了,當然研製過程中也不順利,不過好在磕磕絆絆堅持過來了,最重要的是打造了已批年輕且有能力的研發隊伍,後繼有人,這個才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發展的核心動力,其實也是中國工業化必須打造的長遠發展的能力。反觀601,覺得仿製蘇27並完全掌握其相關技術後認為自己就掌握了3代機甚至4代機的研發能力,這個完全是兩碼事,只是掌握了形,並沒有完全掌握神,人家是成熟的東西,成熟背後的代價和挫折也就是結果之前的實踐沒有經歷過,更不可能總結出相關理論併為後續型號發展提供實踐上的理論支撐。

對於20和31除了設計所各自核心技術外,其他相關配套都是國內的(發動機算了),可以共享的,產品出來後性能還是差不少的話,那就不能怪供應商了,一定是總體設計差距導致的(也有可能是供應商關係戶問題,但不是核心問題)。

總之要自主可控必須自己實踐自己堅決並持之以恆的在好的體制下不斷自主研發,保持好研發隊伍,買辦可以是臨時應急,但長此以往,要麼死亡,要麼在國家補助中苟延殘喘。

順便說一下航模問題,對於31和20上艦問題,這個要看對手是誰,南海周邊都是小國,用15足夠,但是航母你待在差不多是內海的南海有意義嗎?中國海軍要衝出島連走向深藍,各位看看,島連外面是什麼:美國和日本,他們還會拉著f18或者f15攔著你?他們的航母上的肯定是35啊,島連外面一點點關島上的22也不少,你你拿15去送死還是去自取其辱?所以上航母的艦載機必須能夠與35甚至22對抗,不是看誰便宜,再便宜也得4個億起步,去了打不了勝仗,就是去燒錢,打不了勝仗就不是錢的問題,是戰略空間的問題。


qqyu2


看了幾位的回覆我想糾正幾個問題。第一,沈飛是當年中國的第一無可爭辯。就連東北都是中國的第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成飛的611所當年叫做601所分所。他的主要人員構成還有圖紙都是沈飛過去的。第二,為什麼沈飛乃至東北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是和國家的大環境分不開的。東北在近代經歷了兩次政治和邊防安全事件。一次高饒事件東北想獨立。另一次中蘇邊界衝突隨時準備搞核大戰。本著深挖洞,廣積糧的思想。把沈飛的敢好的有生力量挪到成飛。另外高饒事件發生以後。國家有意的壓制東北。因為東北建國以後有全中國最全面的工業基礎。造船,核潛艇,石油,化工,鍊鋼。汽車,航空,航天。導彈。煤炭。木材。糧食。這給東北獨立創造了一個先天的條件。可以說東北養了全國50年,因為在計劃經濟年代別的省份單位用這些資源是無償的。只是付出沒有回報。所以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現在沈飛,601,606所,還有新陽(做導彈)廠房還是上個世紀50年代蓋的。成飛造飛機他有錢。沈飛沒有那個錢。殲31到現在為止只造了兩架因為他沒有錢。沒有國家投資。


憤怒的愛國者


為什麼軍迷喜歡成飛不喜歡沈飛呢,那就該知道沈飛和成飛有什麼差別?首先要知道沈飛不是一家單位,應該分成沈飛設計所和沈飛廠,沈飛所搞設計,沈飛廠只管按上級發給的設計文件製造,成飛也同樣分為設計所和生產廠,那麼差別在哪兒呢?沈飛廠和成飛廠製造水平不差上下,產品製造工藝和技術能力都很棒!差別在沈飛所和成飛所,沈飛所一直搞仿製,從殲五開始,殲六,殲七靠仿製,到殲八還是仿製放大!引進蘇27後更是如此,一直沒形成自主設計能力。成飛不同,先仿製殲七,後來一直改進成殲七系列,可以說後來的殲七M機型是重新從裡到外設計了一遍。培養了一批整機設計人員,形成了整機獨立設計能力。另外在預研殲九時力主鴨式佈局,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所以後來在這些設計能力和技術積累的基礎上搞出了殲十。走出了自已的路。形成了自有的設計風格和路線。後來又搞出殲20!差別在哪,都該知道了吧,整機設計能力和整機氣動佈局不同!沈飛沒自已的氣動佈局,只能用蘇霍伊的,成飛有自已的!不用別人的!就象寫文章一樣,沈飛所的強項是會抄和改,成飛所強項會自已編!善於創作!有新鮮感!所以軍迷喜歡成飛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沈飛所成飛所原來是一家單分裂出來的,成飛是六七十年代辦三線工程時由瀋陽所分了一部分人在成都組建的,說起來還是兄弟單位!


胃病義工


我是戰火觀察室,我來回答

客觀來說,不管是沈飛還是成飛,對中國空軍建設的意義都是不可磨滅的。可以說這兩家飛機制造廠撐起了整個中國空軍。



但出於軍迷角度,沈飛相對成飛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自主創新能力的不足。眾所周知,沈飛的招牌是殲11,殲15,殲16系列,成飛的招牌是殲10,殲20系列。按理說這些戰機都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但是對戰機有過研究的朋友都可以一眼看出,不管是殲11還是殲15殲16,與俄羅斯的蘇27側衛戰機都極其相似。為啥呢?因為咱們就是仿造的人家啊……氣動外形都大體一致,相似是肯定的。

而反觀成飛,無論是殲10還是殲20,自主研發的成分都是相當大的,最起碼是綜合多方面技術而不是對一種戰機照單全收。而且在殲10系列並沒有為成飛賺到多少錢的情況下成飛還搞出了殲20這種大國重器。

所以,軍迷捧成踩沈也可以理解。


戰火觀察室


前幾天我把QQ日誌《中國戰略轟炸機呼之欲出》搬到《迷彩虎》“話題”上去,結果有網友在下面的評論中把沈飛損了一頓。

這確實也怪不得網友損沈飛,因為這些年,成飛捷報頻傳,從三代機的殲10,到三代半的殲10B/C,再到四代重殲殲20,都令國人振奮。此外,我們出口的主力戰機梟龍、殲7M等等也出自成飛,為國家創造了不少外匯收入。反觀沈飛,這些年雖說也有不少新機型,如殲15、殲16、殲11A/B/D,但誰都知道,它們都屬於蘇27(殲11)的改改改,似乎沈飛要把蘇27的改進進行到天荒地老。此外,它生產的殲8系列在我軍中也都退居二線了,至於外銷嘛,一架都賣不出。另外,它還自籌資金搞了架殲31“鶻鷹”,由於沒有軍隊的支持,進展緩慢。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去年試飛。相比於已經服役並初步形成戰鬥力的殲20,殲31的確慢了很多。雙方一對比,沈飛被損和被黑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我倒不覺得沈飛有什麼好黑的,它和成飛都屬於中航工業旗下的公司,承擔的任務不一樣。要是再追根溯源,成飛還是從沈飛那分出來的呢。

眾所周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蘇交惡。沈飛太靠近蘇聯,打起仗來容易被蘇軍炮火摧毀。本著“不能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於是,中央在屬於大三線之中的成都建立了一家戰鬥機製造廠,沈飛的大量科研人員、技術人員、高級技工奔赴成都,建立了601研究所成都分所。這個601研究所成都分所就是如今成飛的611研究所。601研究所是沈飛負責研製戰鬥機的單位,搬到成都的601分所把殲7和殲9的研製資料全都帶來了。殲7是蘇聯米格21的仿製品,當初蘇聯把它交給我們的時候,資料很不完善,性能也不穩定,我們必需要對它進行修改。殲9是一款高空高速截擊機,按照原先設計,它的最大速度達到3馬赫,升限超過3萬米。以當時我們的技術水平,當然是造不出來的。但我們的研究也沒白費,成飛在殲9的基礎上改進出了殲10。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那次大搬家,或許殲10就是沈飛的產品了。沈飛當時正在研製殲8,被稱為殲10之父的宋文驄也參與了它的研製。殲8是一款戰鬥/截擊機。當時,我們的設想是用殲9攔截蘇聯的圖160和圖26(即圖22M)。至於殲8嘛,它既要負責攔截圖95,又要和殲6殲7一起對付蘇聯的戰鬥機群。後來蘇聯解體了,我們設想的情況沒發生。不過,雖然北方的威脅解除了,但東邊和南邊的威脅更大了。朝鮮、韓國、日本、我國臺灣省都裝備了先進的第三代戰機,如米格29、F16、F15、幻影2000等。美國的航母也經常載著F14和F/A18在我國周邊轉悠。我們急需一款能與上述戰機相抗衡的戰機。靠我們自己研發時間是來不及了,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外國引進。當時,唯一能賣先進戰機給我們的也就只有俄羅斯。在詳細考察了米格29和蘇27後,我們相中了蘇27。關於我們購買蘇27的事在網上有很多,我就不拿來湊篇幅了。我們購買了蘇27後,發現它還不錯,於是就決定引進它的生產線,並命名為殲11。當時成飛正在全力研製殲10,而沈飛的殲8已經定型生產,暫時沒有研製項目。於是,中央就把仿製蘇27的任務交給了沈飛,告訴它,“現在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為國家生產足夠多的殲11,滿足國防需求。”在仿製蘇27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它的電子設備比較落後,而且與我們國產的武器系統不相融的問題,中航工業組織人員攻關,為殲11換上了國產的電子設備,解決了與國產武器不相融的問題。後來,沈飛又連續推出了殲11B/D,殲15(即殲11C)、殲16。

沈飛和成飛之間是有競爭,但更有合作。他們之間絕對不是你輸我贏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和相輔相成的關係。它們生產的每一款戰機都凝聚著沈飛601研究所和成飛611研究所所有中航科工人員的心血。成飛研製殲20得到了沈飛601研究所的幫助,殲10殲20身上的成熟技術也可以直接應用到沈飛的殲11系列和殲31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