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衛生鄉約」催生美麗鄉村

每人每月1元衛生費,農戶衛生評議不達標的、罰……12年前,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村的一紙“衛生鄉約”,讓當地村民的環保意識發生轉變,如今的新石社區成了湄潭乃至更遠遊客的度假地,也吸引著資本進入。

桃花江旁的偏巖塘,是個有著90多戶人家的自然村寨,屬原來的新石村管轄(2015年12月底,魚泉鎮改設街道辦事處後,新石村改為社區)。2003年,完成新農村初期建設的偏巖塘,生活垃圾、柴禾隨意堆放,汙水滿地流。2006年,新石村在偏巖塘開群眾會,發動村民從搞好環境衛生開始,搞村民自治,“衛生鄉約”由此出臺。

新石村的“衛生鄉約”,定下每人每月1元錢衛生費的規矩,還明確了對衛生評議不達標農戶的罰則、對優秀家庭的獎勵制度。“衛生鄉約”促使偏巖塘的衛生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最近五年。

兩年前,剛改稱社區的新石,通過村民議事,再次形成一項新的“鄉約”———村民將自家垃圾分類後,將可回收部分送到社區裡再生資源回收站,可產生積分。“一公斤廢塑料,積3分,每分摺合2角錢。”村民張榜永說,在回收站裡,積分可以兌換鹽等。

“垃圾分類積分”是新石村“衛生鄉約”的延續和發展,實施兩年多來,村民自覺分類垃圾的意識正逐步形成。更重要的是,村裡正發生可喜變化:村民用竹籃、布袋購物和用玻璃杯喝水的比例正在提高。

“這是培養村民環境保護意識的開始。”如今的新石社區主任熊操操說,他希望通過對村民生活習慣的影響,為村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衛生鄉約”使得依山傍水的新石社區寧靜、美麗、宜居,並逐漸成湄潭縣城乃至更遠市民的度假地,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兩年前,新石社區開始試驗農村承包地有償退出改革試驗。至今,已有20多戶村民以每畝3萬多元的補償價,將土地退還給村集體。村集體又將土地集中後,流轉給大戶開展精品水果種植,實現規模化經營;“戶曉民宿”是一名外來青年在當地租用農家小院,精心裝扮後開設的。從開業至今,小院裡的9套住房,儘管每天價格高達千元,仍一房難求。

社區主任熊操操說,目前,新石社區有農家樂、民宿53家。第三產業帶動居民就業,增加了收入,也促使社區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新石社區正在試驗房屋租賃權證,所有村民房屋確權資料已準備完成,正等待發證。此外,一部分村民的房屋在出租後,已取得為期15年的房屋租賃權證。憑租賃權證件,可向銀行抵押貸款。據悉,這是繼農村土地“三權”制度改革後,湄潭縣農村試驗的又一項新制度。

“它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確權帶動資本進入農村。”熊操操說,這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貴陽晚報:黃黔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