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體看祁門·黃山日報」徽學專家獻計文堂鄉村振興

「主流媒体看祁门·黄山日报」徽学专家献计文堂乡村振兴

「主流媒体看祁门·黄山日报」徽学专家献计文堂乡村振兴

5月9日,市社科聯組織徽學專家深入文化腹地祁門縣閃裡鎮桃源、磻村和文堂三個古村落,調研鄉村文化振興。徽學專家在文堂村召開座談會,就文堂的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

「主流媒体看祁门·黄山日报」徽学专家献计文堂乡村振兴

村莊現狀: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

文堂村不大,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組,275戶,1127人。

“這些良田我們已經採取公司化流轉,之前一直荒著沒人種。”5月9日下午,從祁門縣委宣傳部派駐該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的陳昌奉,指著村口的一片良田說道。陳昌奉說,由於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村中多剩下老人和婦女,田地無人耕種,土地拋荒現象嚴重。2017年,農民人均收入6000多元,距離全市標準相差不少。

“鄉村的發展在人,沒人的村莊怎麼發展?”說起鄉村振興,陳昌奉很是感慨。作為在宣傳部門工作18年的“老記”,他認為文堂的鄉村振興擁有極強的先天優勢。

一是自然資源,文堂村有山林23100畝、良田1300多畝,最大的灣頭塢有良田200多畝,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田園廣闊,物產豐富。“文堂四面多奇峰,中有兩山對峙雄。”豐富的山林和田茶資源使得文堂古村生態絕佳,水質一流。二是文化厚重。文堂村自古人才輩出,尤其是明清兩朝,詩人、理學家、書畫家層出不窮。尤為出名的是明代理學家陳履祥、陳昭祥兄弟,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大儒,在南京、宣城一帶開館授徒。陳履祥是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的弟子,受王陽明心學影響極深。1572年,陳履祥受老師王陽明的《南贛鄉約》影響,針對文堂當時世風不振的現狀,創辦《文堂鄉約家法》,依靠宗族力量,致力解決村莊社會問題,涉及祖先墳塋管養、山林保護、爭訟處置、家庭關係等諸多內容,是當時村莊自治的典範文本。依靠《文堂鄉約》,文堂村始終生態良好、社會穩定、民風和諧。可以說,《文堂鄉約》是古人給文堂人留下的文化遺產。三是近年來,隨著關於鄉村治理模式的思考日益加深,對《文堂鄉約》的研究更加廣泛。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韓國高麗大學等高校都有專題論文發表。同時,文堂村以《文堂鄉約》宣講為主要內容的祠祭活動,受到社會關注。今年2月9日,文堂村活動被列入安徽省重點傳統文化節目。

陳昌奉說,文堂發展還有一個優勢是,2017年該村實現脫貧,同時列入省級“美麗鄉村”。2017年,祁門縣文旅公司入駐文堂,投資300多萬元收儲文堂的十幾套民宅和村莊土地,並修建明代一座孝廉牌坊,掀開文堂村旅遊發展篇章。目前,該村正依託黃山市祁紅文旅公司,致力發展農業觀光和田園綜合體項目,同時籌建中國鄉約展覽館等,這些都會成為文堂村發展的動力源泉。

專家建議:傳承鄉約文化,打造中國鄉村館

在當天下午的鄉村振興座談會上,與會的徽學專家一致認為,文堂的鄉村振興擁有自然和文化雙重優勢,特色明顯、潛力無限。現在閃裡鎮掛職第一書記的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的陳琪是土生土長的祁門人,在祁門工作生活四十年,他說文堂處於祁門深山的文化腹地,鄉約和文書文化現象特殊,全國少有。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文物、文化的修繕和整理,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土壤。

調研過程中,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阿騰院長的中國傳統村落專家、安徽省村鎮建設學會副理事長、黃山市城建設計院院長陳繼騰十分活躍。他在發言中說:“文堂村讓我有兩個想不到。一是古村落的結構空間保持得如此完整讓我想不到;二是這裡的山、水、村、人的高度融合的獨特性讓我想不到。”他認為,文堂村要實現鄉村振興,第一步要做好傳統文化的普查、整理和保護;第二步要對現有的人文資料進行提練,將這些文化資源轉化成市場資源;第三步要跳出文堂看文堂,以旅遊促進保護,以保護帶動鄉村,通過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安徽省徽學會理事、黃山市地方誌辦公室調研員翟屯建說:“文堂村自然和文化生態十分好,在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要少一些人為的破壞,要保護好這裡的自然和文化。要讓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村民的生活當中去。”

黃山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院副教授、市社科名家走基層團隊成員黃立華說:“文堂村傳統文本的鄉村文化是以鄉紳為主的自治組織,內涵十分豐富,它與我國當前依法治國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互為融合,相互補充。文堂村的鄉村振興可對這種文化個性進行全面塑造。”

市社科聯原黨組書記陳平民說:“文堂鄉約文化一直影響規範並維護傳統鄉村的秩序,通過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對當前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的借鑑作用。”

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楊永生說:“文堂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以人民為中心,規劃、產業、發展都要充分考慮百姓的利益,要儘可能吸引更多人返鄉創業。”

黃山市政府原副市長、民革黃山市委原主委程永寧說:“通過走訪,感覺文堂村目前的形象效果略次於桃源和磻村。尤其是家家戶戶鎖門的多,村中勞動力極少,這是目前中國鄉村的共性問題。但文堂的山水、田園和生態空間完整,這裡的地面遺存和古村落肌理具備鄉村振興的要素條件。可塑性強、發展潛力大。”

程永寧說,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興旺,文堂村正在引進企業發展農業和旅遊,前題是規劃一定要做好,要尊重專家的意見,要和當地村民取得一致,要創造積聚人氣的新氣象。程永寧特別強調文堂的鄉約方式在徽州文化中首屆一指,值得保護和挖掘,是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和道德秩序重要的文化因子。

與會的郗延紅、吳紅彥、餘永海等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意見,建議在適當的時機舉辦中國古代鄉約與鄉村振興論壇。認為文堂村旅遊發展還處在初始階段,旅遊發展思路還比較狹隘,建設資金匱乏、旅遊人才更是緊缺,應找準著力點,逐步紮實推進。

加入我們

「主流媒体看祁门·黄山日报」徽学专家献计文堂乡村振兴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