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須牢記,野菌飄香謹慎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一、雲南省野生食用菌中毒

防控工作宣傳專題片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印度洋上的溼暖氣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帶來雨季的訊息。雨水氤氳著雲南大地,喚醒了大山深處的寶物,山林間開始瀰漫著特殊的芬芳與清新,喚起雲南人附著於胃蛋白酶上的牢固記憶——這,就是野生菌。雞樅、牛肝菌、乾巴菌、見手青……這些大自然的饋贈,通過勤勞人民的尋覓、採擷,走出大山,走出深林,成為餐桌上的一道道珍饈佳餚。野生菌因其入口鮮美、風味獨特,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及其他有益於人體的成分,成為雲南“綠色食品”的一張響亮名片。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然而,食用美味的野生菌也潛藏著中毒的危險。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加強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大局。2018年4月12日,全省召開加強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意識,突出問題導向,加強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發生,堅決打贏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保衛戰。

從2016-2017年發生的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看,家庭為中毒事件發生的主要場所。分析原因,主要是少數群眾食品安全意識、生命安全意識不強,對野生菌辨識能力有限,加工食用方法不當,在家庭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菌後自救方法不正確,且救治不及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那麼,什麼是有毒野生菌?有毒野生菌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野生真菌。

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有毒野生菌種類達到400多種。雲南常見的有:致命鵝膏(白羅傘)、小豹斑鵝膏(滿天星)、網孢海氏牛肝菌(高腳蔥)、毒紅菇、亞稀褶紅菇(紅炭菌)、有毒異色牛肝菌(毒牛肝)、毒溝褶菌(小白菌)、粉孢牛肝菌(苦馬肝)等。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一、錯誤的有毒野生菌識別方法

在邊遠地區,採集野生菌,辨識有毒無毒全憑傳統經驗,更有甚者盲從經驗,不信科學。事實上鑑別毒菌的“偏方”十有八九是不可靠的,盲從經驗十分危險!

一是有人說顏色鮮豔的野生菌有毒,不可食用;顏色不鮮豔的無毒。(錯)

從顏色判斷野生菌是否有毒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部分顏色不鮮豔、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菌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紋鵝膏、擬灰花紋鵝膏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為劇毒種類;而雞油菌和一些顏色鮮豔的紅菇類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二是有人說與銀器、大蒜、生薑等同煮會變黑的野生菌有毒。(錯)

這種說法也毫無科學依據。因為毒蘑菇和銀器、大蒜、生薑等接觸不會產生反應。

三是掰開野生菌有乳汁或者變色的有毒(錯)

這種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比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就會流出乳汁,但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也是可條件性食用的。

四是生蛆或生蟲的野生菌無毒(錯)

很多劇毒野生菌成熟後也會生蛆或者生蟲,如硫磺絢孔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會生蛆或生蟲。因此這種說法也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二、食用野生菌的正確方法

1

不要隨意採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顏色鮮豔或黴變的野生菌。

2

烹調加工野生菌時,不要涼拌食用,不要多品種混合加工,加工時要炒熟煮透後再食用。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所含某些成分會與酒中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從而引發中毒,所以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3

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單位食堂、建築工地食堂、旅遊景區供餐單位、養老機構食堂、醫院食堂、婚喪嫁娶和會議集體用餐等群體性聚餐,嚴禁加工野生菌類,防止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4

餐飲經營單位要嚴格把好食用野生菌採購關,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應急預案及處置流程,嚴格執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調加工方法,並留樣備查,確保消費者食用安全。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三、野生菌中毒臨床表現

下面我們重點介紹容易導致死亡的4中類型:

胃腸炎型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多出現在進食蘑菇10分鐘至2小時,表現為劇烈的噁心、 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一般預後較好,但嚴重者可因脫水、電解質紊亂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肝損壞型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一般多在進食後數小時至30小時發病。早期可出現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多數患者在胃腸道好轉後有1-2天的“假愈期”,之後出現明顯肝功能損傷,少數患者可伴有心臟和腎臟損害。病情嚴重者可因爆發性肝功能衰竭和/或呼吸循環衰竭死亡。此類型是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類型。

神經精神型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多在進食10分鐘至6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精神症狀,如興奮、狂躁、幻視、幻聽等,並伴有胃腸道症狀,同時可有瞳孔縮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淚等症狀。一般預後良好。

橫紋肌溶解型野生菌中毒的臨床表現。一般在進食15分鐘至2小時發病,早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疼等胃腸道症狀,6-12小時候出現醬油色尿、肌肉疼痛、肢體無力等橫紋肌溶解症狀,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四、野生菌中毒的應急處理

面對實在無法避免的情況,感覺自己出現了中毒症狀時,我們該如何自救,並且採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呢?

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前往就診。食用野生菌後短時間內,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各地醫療機構要隨時做好野生食用菌中毒應急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在積極搶救中毒病人的同時,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家庭食用野生菌中毒後可以採取的急救措施。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治過程中,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者稀鹽水,然後用湯勺柄、筷子、手指等刺激喉部進行催吐,儘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同時儘快前往醫療機構救治。讓患者飲用少量糖鹽水,防止脫水導致休克。但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儘量保留中毒發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樣品,給專業機構檢驗後供醫療救治參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食品安全。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本,是社會發展之基。讓我們在享受這份天賜美味的同時,又能夠有效規避潛藏的危害,科學選制飲食,享受健康生活。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二、雲南省野生食用菌防控工

作公益MG動畫

淅淅瀝瀝的雨季來嘍!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雲南的小夥伴在食用野生菌方面是最有口福的!

山珍美味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野生菌被稱為“植物軟黃金”,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口感好,香氣足,是“有型又有料”的美食佳餚。

然而,大快朵頤的同時,最容易忽略野生菌“有毒”的事實。雲南省人民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在告訴大家食用野生菌的一些小知識,讓大家享用美食的心情不會有陰霾。

1.不要隨意採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

2.加工時一定要炒熟煮透,不涼拌食用野生菌,不將多種野生菌一起烹調;

3.食用野生菌時不宜飲酒。食用野生菌後,如果出現了頭昏、腹痛、煩躁不安、幻覺等症狀,應立即採用催吐、催瀉使毒素儘快排除體外,同時撥打120,及時就診,保存剩餘食物及嘔吐物,作為醫療救治參考。

舌尖安全须牢记,野菌飘香谨慎吃

“雲南食品藥品安全”微信公眾號,由雲南省人民政府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