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司馬懿多次拒絕任命,原因何在?

司馬懿是整個曹魏歷史上文治武功第一人。但他的仕途之始,卻有一段奇怪的小插曲,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居然被司馬懿屢次拒絕,直到曹操要翻臉了,司馬懿才被迫接受任命。這其中原因是為什麼呢?

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司馬懿多次拒絕任命,原因何在?

司馬懿拒絕曹操,是真拒絕,還是假拒絕

首先讓我們判斷一下司馬懿拒絕曹操是真拒絕,還是擺個姿態假拒絕(沽名釣譽,抬高身價)。從史書記載來看,司馬懿拒絕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三國志》、《資治通鑑》說,司馬懿以風癱為藉口拒絕。《晉書》寫的更誇張,說曹操為了試探司馬懿,派人夜探司馬家,用針刺司馬懿,司馬懿還是堅持躺在床上一動不動。

可見,司馬懿當時是鐵了心拒絕出山。

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司馬懿多次拒絕任命,原因何在?

曹操是在什麼時候徵召司馬懿

根據《晉書》記載,曹操第一次徵召司馬懿是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年,當時曹操剛剛取得官渡大戰勝利不久。那年,司馬懿22歲。

曹操第二次徵召司馬懿是在曹操擔任丞相(208年6月)之後,208年7月南征荊州、12月赤壁之戰前。那年,司馬懿29歲。

應該說,這兩次徵召都是在曹操人氣高漲的高峰時刻,那就更讓人好奇,為什麼司馬懿偏偏不買曹操的賬。

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司馬懿多次拒絕任命,原因何在?

司馬懿拒絕曹操的理由出人意料

司馬懿拒絕曹操的理由,很多人想不到,居然是同情漢室,不認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晉書》記載,“帝(指司馬懿)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

這有可能是真的嗎?

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任洛陽令、京兆尹,曾經舉薦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是曹操的領導。司馬防是漢室大臣的代表,對曹操專權始終保持著一種既無可奈何、又不願真心奉迎的心態。《三國志》裴松之注,曹操獲封魏王之後,在一次宴會問司馬防,我今天還可以做洛陽北部尉嗎?司馬防的回答不卑不亢,說我當時推薦魏王時,魏王是適合做北部尉一職的。

僅此而已,絲毫沒有跪舔權貴的意思。有父如此,司馬懿年輕氣盛時看不慣曹操,和曹操保持一定距離,也就不奇怪了。

曹操徵召司馬懿當官,司馬懿多次拒絕任命,原因何在?

司馬家也有人早早當了曹操的官

不過,人各有志,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很早就在曹魏政權中當官。196年,曹操擔任司空後,就任命司馬朗為司空掾屬,後來又擔任過成皋縣令、堂陽縣長。208年,曹操第二次徵召司馬懿的時候,司馬朗已經是丞相主簿(丞相府辦公室主任,楊修也做過這個職務),曹操的核心近臣。後來,司馬朗最高做到過兗州刺史,病死在任上。

司馬懿才能出眾,一出山就被曹操任命為文學掾,主要職責當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教化、禮儀之事。後來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和他哥哥先後做了同樣的職務)等。215年,司馬懿隨軍出征張魯,勸曹操拿下張魯後,乘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應該一鼓作氣拿下益州。從這時候開始,司馬懿開始參與軍事。不過很可惜,曹操這次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

歸根結底,司馬懿從加入曹操陣營的第一天起,內心裡就並不認同曹魏的合法性、正統性。所以,後來司馬懿選擇高平陵政變,既有被曹爽逼得走投無路的因素,也有從頭就沒認同曹魏的因素。司馬懿的選擇,毫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