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熊玲: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甚至你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女。沒錯,你很愛,為了愛可以犧牲自己,從道理上講,我們無法否認,父母一定是愛孩子的。從經驗中我們發現,父母在理解愛這個字上,是無知的。一個衝突性的親子關係,父母都無意識的愛著他們自己的理想與期望。越來越凸顯的愛恨糾結的親子關係問題,令我們應慎重反思: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在愛得很艱難的父母身上,他們很有意識的想盡辦法在愛人,在他們無意識深處是逃避愛的。因為,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接受,但對孩子身上還存有的“缺點”,父母是帶有色眼睛的,即無意識是有條件的愛你,“你若不改正,我不會喜歡你”,殊不知正是這些明裡暗裡的“條件”,孩子才保留或製造著缺點。許多父母的心病,正是極為看不慣孩子身上的“毛病”,這個極為看不慣,會不斷滋生父母對孩子的恨意、討厭之情感,而這份情緒情感,或許會壓抑,或許會爆發,但都將是拒絕接納孩子的理由,當然也成為撕裂親子關係的利劍。

熊玲: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若說父母愛孩子愛得那麼辛苦,還不如說父母為捍衛自己的正確而糾孩子的“毛病”費盡了心機。從這一角度看,父母無意識在抗拒“無條件的愛”,他們在逃避這樣一種愛——接受孩子現有的不足。因為他們根本還不能忍受孩子的“不見長進”。

真正的愛,是一種尊重,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想法。若孩子叛逆父母之愛,那一定是父母錯把自己的願望當了成孩子的。衝突的親子關係,一定意味著一方強加意志於另一方。

嚴格講,一個充滿紛爭的親子關係,或暗藏火藥味的家庭,是沒有愛的。期待孩子能夠成才,不如期待孩子有愛心。那麼首先還得父母學會怎樣愛。

愛,的確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習的。世上有許多關於愛的論述,但最公認的還屬弗洛姆的《愛的藝術》,我們不妨再次溫習他對“愛”經典的闡述。弗洛姆指出:愛是一種藝術;愛不是生而知之,它需要知識和努力;愛本質上是一種意志的行動,是用自己的生活對另一個人的生活作出全面承諾的決定;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它是主動地“站進去”,而不是盲目地“沉迷上”的情感,與其說它是一種情感,不如說它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成熟的愛是在保持一個人的完滿性和一個人的個性的條件下的結合,因而,如果不積極地全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以形成一種創造性的傾向,所有愛的意圖註定要失敗……類似關於愛的啟人深思的真知灼見,在這本極富哲理的著作中隨處可見。

凡要問:怎麼做才有愛才會愛?答:這些灼見就是如何愛的方法。

李孟朝的文章裡有句話給我印象很深,“一個透徹地瞭解了一個人或物的種種缺陷之後,仍然執著地愛著他們的時候,那才是真愛。”

這種愛很感人,很養人。這是絕對的把人當一個人看待的愛,但生活中的我們,究竟是具備呢還是匱乏?是選擇去擁有,還是選擇的逃避呢?

熊玲:父母怎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家,這個情感棲息的港灣,我們做父母的對兒女,或做兒女的對父母,或做夫君(妻子)的對另一半,會有這樣的愛,會這樣去愛人嗎?

如果沒有,那麼你的愛,僅僅是一廂情願地愛著你自己的“愛好”,而談不上你是一種真愛。如果你目前做不到那種真愛,那麼,就別投射給對方你的理想與期望,更別怨恨對方“不夠好”“不爭氣”。記住,人尤其是孩子的“不成器”,是內心有不被接受的積怨在,(父母)當你對他的欠缺給予尊重,別投以嫌棄眼光,那麼孩子他,就有機會反覆經驗到、感受到真正的被接受和被愛,他也就有足夠的時機學著去接受和愛自己、接受和愛他人。

當然,達到這樣地與人相處,唯有正視你對愛的動機,是真愛還是在逃避真愛。

至少我們應反省:愛,是一個很艱深的字,這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真愛,是一個考驗人類的永恆的主題,這需要我們花一輩子去進修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