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熊爹老余/文

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又是一年中考季,考试,总是牵动万千家长的心。

拜中考体育40分所赐,在中国,初三和高一孩子的体质,已经成为中学生体质最好的年龄段。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作为打算后半生事业完全奉献给体育教育的老余来说,特别想聊一聊这个话题。

——体育,应该是被迫的应试教育,还是主动的精英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体育已经沦为我们生活中的边角料了?家长们只有在孩子学习之余,有点空了,才想起来让孩子锻炼锻炼身体

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的样子。

精神上严重不重视,导致行为上,体育排名在最后。

其实我们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

翻阅一下历史,你会清晰地看到,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精神,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光耀辉煌。那时的中国人个个强悍好战,连吴越地区都是尚武之地。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当时的贵族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武士横行。

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孔子世家有云,孔子善射,善御,还曾亲指挥过战争。

近代的民国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是体育教育的推崇者。

1917年5月,蔡元培在天津南开学校欢迎会上演讲,抨击旧教育造成人人习于颓靡、身体柔弱,腰弓背屈的恶果。他认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所以发展体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他说:“今经科学发明人之智慧、学术,皆由人之脑质运动之力而出。故脑力胜,智力富。身体弱,则脑力衰。新教育所以注重体育运动,实基于此。”

但是,呐喊过后,一如既往。

又是一百年过去了,人人习于颓靡、身体柔弱,腰弓背屈仍然是大多数。

是现在学习压力大,必须舍体育就学业吗?

我不这样认为。

我觉得学习和体育并不是相悖的两极,完全可以兼得。

更清醒的做法是: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方式。

话题再扯远点。

我喜欢踢足球,从十岁踢到五十岁,现在每周末一场球,只要在北京几乎雷打不动,可以让我笑看风云,酣畅淋漓。

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现在大家都以嘲笑中国足球为娱乐。确实,十几亿人的大国,连十几个人的优质国家足球队都组建不出来,笑话么?但是大家都没有资格去笑话。

因为,你让孩子去踢足球了吗?

没有大量学业优异的高智商孩子去踢足球,互相竞赛,优中选优,中国足球的后备运动员如何培养?

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足球,拼的不仅是体力,也是智商。

而现在所谓学霸的家长们,恰恰是最瞧不上体育的。

没有源头,何来活水?

死局。

跑题太远了,再拉回来!

说说为什么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因为体育可以培养高度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基础上,学业优秀已经是必然。

想培养一位优秀的孩子,勤练钢琴和奥数是远远不够的。

英国贵族教育和美国精英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崇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多从事集体运动,可以实现。

体育,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比如橄榄球、篮球、足球、冰球、棒球等热门运动,都是分工明确、战术复杂的项目,要求队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核心球员组织进攻,天才球员完成得分,场上每位球员都需要具备极大的责任心,才能赢得胜利。

在一些欧美青春励志电影里,年轻人的成长,都是在球场完成的,在和平时期,这符合他们推崇的英雄主义价值观。

伊顿公学作为英国最顶尖、最神秘、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中学,被称为绅士的摇篮,凝聚着英国传统教育最精华的核心。

威灵顿公爵曾说过滑铁卢战役取胜于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

近600年来,那些11岁的小男孩们走进伊顿,几年的摸爬滚打,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识、体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成长。

18岁他们离开伊顿时,穿西装是绅士,穿军装是猛士,这样的贵族精神,代代相传,构成英国军、政、商各界的脊梁。

伊顿公学奉行的是最为传统的英式绅士教育。英国普通中学的课程,在伊顿公学只用二分之一的时间学完。剩下的时间,学生被要求学习各类贵族运动,比如英国人热衷的马球、赛艇、击剑等。

伊顿公学开设有8门必修体育课和27门选修体育课,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几乎与文化课时(31小时)平分秋色。

伊顿公学对体育高度重视,甚至喊出:“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口号。注重的正是体育的精神塑造作用,所谓“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战死率则约为20.6%。印证了骑士精神不是追求权势和财富,而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

我们可以相信,这种骑士精神与伊顿对体育的重视不无关系。

所谓“绅士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集健强体魄、德行、智慧、礼仪及学问于一身的实业家或学者。这些精英,可以推动国家的繁荣,世界的进步。

为了培养这些品质,体育运动成为伊顿的首选,造就了20名英国首相、37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和无数社会精英。

可以看到,青少年时期对体育的重视,对于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体育中铸就的坚韧意志,能让孩子在身处困境时勇敢地面对和坚持,无论对于学业和事业,都是受益匪浅的。

现在,愿意把运动作为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孩子越来越少,不说精英教育,基本的体育教育都达不到。

除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大部分孩子将课余时间花在智能手机、社交网络或是游戏上。

“人人习于颓靡、身体柔弱,腰弓背屈”的情形再现。

必须行动起来了!学校和家庭一起努力,让“体育即教育”,成为共识。

否则,我们国家未来的脊梁,会在哪里呢?

你家孩子未来发展的格局,会有多高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