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普洱支队有一件弹袋,他诞生于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没有著名的背景故事,但支队每名官兵都在传承它所蕴含的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战友们,上课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件03式弹袋,迷彩色有些泛黄。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小课串讲上,指导员钱瑞帅把“传家宝”融入了课堂。

“指导员,电视剧里都说枪是战士的第一生命,为何不从枪讲起呢?”今年的新战士张槟看到照片满怀好奇。张槟刚从大学毕业,性格活泼,还是个话痨,入伍前就向往军营,看过不少军旅题材影视剧。看到指导员没有讲自己想听的内容,便不由自主的发问。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张槟看过战士天天擦拭武器,甚至抱着枪睡觉,但他的印象里,弹袋却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件弹袋的意义不一样”,指导员钱瑞帅开始给新兵们上课。2012年,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宁洱中队部分兵力配合公安民警担负着社会面的巡逻任务,中队执勤兵力比较紧张,站哨过程中,何凯觉得身体不太舒服,跟值班室报告换哨稍作休息后,忍痛主动坚持回到了执勤岗位上……可在下哨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倒下。何凯被评为革命烈士,这件弹袋就是何凯的遗物。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当兵站岗是天经地义的,特别是作为执勤单位,确保目标的绝对安全是‘饭碗工程’,希望大家学习何凯烈士用生命站岗的精神,谨记肩上的职责使命 ......”指导员钱瑞帅上完课,张槟沉默了,他没想到,这样一件看起来又旧又破的弹袋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张槟知道,他以后也会像何凯一样执勤站哨,这将是他两年军旅的主要任务。班长唐文彪告诉他,自从何凯牺牲后,中队每年新兵上岗前多了一项特别的仪式:整理着装,向作战勤务值班员报告已准备好上哨的准备,在荣誉室何凯的遗物弹袋前大声背诵哨兵职责和哨位纪律,宣誓认真履职、站好每一班岗,并向弹袋庄重的敬礼。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越是了解弹袋的故事,张槟越想下连后去宁洱中队,去何凯战斗过的地方,实现一名战士的价值。指导员钱瑞帅告诉他,这件弹袋代表的是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只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管以后分哪里,在什么岗位,都以弹袋精神要求自己,一定能实现军旅价值。

“事实上,这件弹袋的精神已经融入支队每个人的血脉,它所代表的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已经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钱瑞帅继续说到,今年9月8日,驻地墨江县发生5.9级地震,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支队官兵第一时间奔赴震中一线,在家休假的支队卫生队队长沈小刚接到命令后,立刻收拾装备,与刚刚分娩8天的家中妻子匆忙告别,赶往灾区,刚到灾区,就挨家挨户,为受灾群众开展义务巡诊,连续两天两夜,走遍10余村,百户居民,不曾合眼休息,也忘记了与家人通信报平安。机动中队战士李富恩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被总队评为“云岭先锋人物”;新闻报道员梁维,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常常灯火通明,支队连获年度新闻工作单位,通信班战士邹家乐,勤奋踏实,研习大量通信教材,参加总队通信比武荣获个人第一........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一件又一件感人的事,感动着张槟,他明白了,何凯,不单是个名字,弹袋也不只是件装备.......

2个小时,120分钟,7200秒钟,这些时间刻度充实了哨兵的世界,编织了他们军旅生活的重要记忆。无论是什么哨位,站岗一分钟,安全60秒,这是哨兵的使命职责。何凯在三尺哨台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今支队的官兵能看到、能摸到的只有那一件泛黄的弹袋,这件弹袋蕴含的精神,永远活在了官兵的追忆中,不断走进在一批又一批新兵的心里,便是生命的延续和升华。

传承红色基因丨一件弹袋,三尺哨台上的忠诚传承

运营单位:武警云南总队政治工作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云南武警

爱边疆爱民族

不怕苦不怕死

敢担当敢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