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創客貓注:在由北京海西傳媒、創客貓、手工藝創作主辦,凱渥經紀、文廣會展聯合主辦,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思明區人民政府指導的2018“CIMIX”中國國際影視文化投資論壇上,著名導演閻建鋼、著名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紹剛、著名導演巨興茂、光線五光十色影業總裁孫永煥、恆業影業董事長陳輝、藍天下傳媒集團總裁章碧珍圍繞“從創作者的角度看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主題展開圓桌對話。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擔任主禮嘉賓。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小成本只是口號,還是要遵循行業規律

冷凇:這個論壇是中小成本的創作,很多歷史劇的基礎投入就很大,您當時作為導演是如何控制預算的,您認為歷史劇的創作,未來有沒有小成本精品化的可能?

閻建鋼:現在我總覺得我們這個行業特別愛喊口號,我特別贊成“小成本”這種提法,但是它是一種口號,取代不了規律。小成本出精品,我一直在實踐,我的戲成本都不高。我倒是認為,我們需要合理的製作成本,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念,需要專業級別的製作水準。

我們習慣於口號的時候就往往會忽略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小成本可以出精品,但是我覺得,精品之上還有一個詞叫“經典”,如果沒有大成本,當年就不會有四大名著。

很多經典劇的成本不見得低,成本的大小不是衡量精品和經典的唯一標準,甚至都不是一個主要的標準。它只是一個維度,因為成本的大小,除了硬的數據指標之外,和人的智慧度有關係,和一個團隊的專業程度有關,很多東西花了很多錢是浪費。所以我覺得,口號可以提,但是取代不了規律。

我們的創作生態環境很差,那些熱錢,那些傻錢退潮了,現在更需要我們對規律的忠誠,而不只是算賬。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專家,如果你真的是業內人士的話,我們會有共識。所以我還是建議我們這個行業的人踏踏實實地靜下心來,放低姿態,敬畏藝術創作規律和市場規律,把口號只作為提神的一個效能,而不值得去遵循,否則的話,我們這個行業還會走彎路。但我相信我們這個行業明天一定會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不管股市跌到什麼程度,這個行業,只要有一批有追求的人在,中國的文化一定斷不了,會光明正大。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閻建鋼

談論內容的三個層次

冷凇:紹剛老師有雙重的身份,既是中傳的教授又是知名主持人,您覺得對於打造小成本精品概念來講,在教學和主持實踐中有差別嗎?

張紹剛:我想表達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我在江湖上盛傳的票房只有40萬的那部電影,叫《啟功》,大家諷刺挖苦我,但那個是一個好電影,至今為止豆瓣評分7.5分,那部電影的導演是閻老師的前輩。為什麼那樣的電影在今天會賣40萬的票房,首先今天的市場是大家一窩蜂上來而不做細化的狀態,那部電影不應該屬於和大片競爭票房的電影,當初做這個選擇的時候就是錯誤的。所以,市場是否為內容的分化做好了準備?

第二個層面,剛才說到規律,我2018這一年也參加了很多節目,我剛才在問章老師,您告訴我目前市場上有多少節目製作團隊。我從業20多年,遇到了這麼多團隊,問題出在哪裡?我把它叫做“專業化”,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節目在做節目的第一天就發誓一定要做全中國最爛的節目,如果有一個製作團隊有這麼牛的心願並且做成了,我認為他就是很棒的團隊,但是我認為每個團隊都是發自內心想做目前最好的。

但是為什麼那個內容那麼難?我們現在專業化的程度不深,反降。前些年很多人覺得這個行業真的是陽光燦爛,機會無數,所以有無數的人進來,有無數的人天天都在談好幾億的買賣,聽著都可嚇人。專業化不夠,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對所謂的內容的認知不夠。我和我的一個朋友最經常用的一個詞叫做“底層邏輯”,這是我們兩個最喜歡的詞,我們每次談論節目的時候只談論一件事,就是這個事的底層邏輯對還是不對,很多節目的底層邏輯是不對和不成立的。當我們說到內容的時候,內容不是空泛的,不是說你有一個偉大的想法就等於一個內容。因此我想說到的第三個層面就是當我們討論內容的時候,對於你正在建立起來的內容框架的底層邏輯有沒有想好?如果這個邏輯沒有想好,就是基石沒有打好,那個節目有多大的投資也不可能好。

關於小而美的問題,關於內容為王的問題,都是老生常談,為什麼當成個事來說,是因為大家著急了,忽視了我剛才說的三個環節的基礎規律。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張紹剛

類型外殼不重要,把事和情講好了就好

冷凇:巨總是演員,現在成了導演,《靈魂擺渡》是低成本好口碑。你怎麼影響公司或者投資商給您投這部戲?靈異相關的題材怎麼規避高標準的監管的問題做出一款爆款,你的秘訣是什麼?

巨興茂:做導演這個事是我一直最想要乾的,之所以做《靈魂擺渡》,是因為拍了3季的網劇,大家反應還可以,所以公司想嘗試做一個電影。公司領導和愛奇藝的負責人聊完以後,覺得電影市場並沒有那麼好控制,也不好拿大量的投資試水,所以我們先做了網大。但是公司領導對我們的要求是要把它當作一部電影去拍,很多人覺得網大比較湊合,事實上我們《靈魂擺渡》的製作團隊,比如美術師都請到得很多金馬獎的美術,編劇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做劇本。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最後它表現很好,作為製作人還是很開心的。我們的製作成本當時算是網大里面最大的成本,服裝、特效預算加起來接近一千萬。 所有的這些東西,全部是實實在在花在了製作的每一個部門上。

對於靈異題材怎麼把握,所有的故事,包括靈異、探案,我覺得外殼不重要,主要講的第一是事,第二是情,只要感情真摯,觀眾和創作者是相通的,你想說的話大家理解到了,必然會好。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巨興茂

小成本能不能做出精品化跟題材有很大關係

冷凇:接下來的問題請問孫老師,兩三年前的上海電影節,多少影視公司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一年要達到多少,發佈了一堆電視劇和電影,大潮退去之後很多都沒有實現。您作為電影電視劇的創作者,從製作發行的角度,這一年多以來,電影電視劇的發展是不是良性循環,是不是小成本精品化在走?

孫永煥:上海電影節的時候確實是有這樣的現象,很多公司都在發佈自己的片單,好像很繁榮,但是光線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我們比較低調,沒有公佈過片單,這和我們的性格有關。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剛剛過去的暑期檔一共上映137部電影,票房是174億,這174億票房實際上被11部電影占了80%的份額,剩下的20%是被100多部電影瓜分,這是很慘的,作為電影從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現象。

怎麼樣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儘可能擴大利潤或者生存下去,這是一個特別難的話題,也是我們必須面臨的。我對小成本精品化特別有感觸,我的電影從業經歷並不是特別資深,我做了之後,沒有享受過特別貴的電影投資,同時作為出品方,我會嚴格控制我自己的成本。比如我第一部電影《左耳》,包括此刻我正在路演的項目《悲傷逆流成河》,都是非常小成本的片子,如果你想做小成本,勢必要從幾個方面做考量,不可能有大演員,不可能有大製作,這個大製作指的是投入特別大,包括我的攝影指導、導演沒有那麼多費用請,怎麼樣做這個實現?就是窮則思變。

小成本能不能做出精品?有可能,和題材是有很大關係的。我們選擇這樣的題材,小成本,但是它可以是一個大主題,比如說校園的主題來切入做電影,做校園霸凌,在中國或全世界校園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所有的案件是很觸目驚心的,這打動到我。我覺得很無力,所以我選擇了這個題材,選擇了這個導演,選擇了5個完全不知名的演員,所以我們很勇敢,也有很大的風險,我不知道能不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我們很有勇氣做這個事情,也特別希望在國慶檔這麼擁擠的檔期能夠脫穎而出,也是對這個題材的認可。

用流量的明星有可能在成本上控制不了,一些新演員希望有這樣的機會,有好的題材,讓他們有市場的空間,我們選用這些新人的時候,其實是在推陳出新的,也是為這個行業輸送新鮮血液,所以這也是我願意做小成本的理由。小成本最主要的還是在題材的選擇上,如果做一個特別宏大的歷史劇,我覺得小成本控制其實是不容易的,這一定是跟它的題材是相關的。

但是我覺得小,不是為了做小而小,比如說《戰狼2》是56億的票房,但是投入的時候有2、3億或更高的成本的時候,大家覺得它是大投資,但是市場反饋回來的時候,56億再對比它的製作成本就不大,小是相對論,不是控制在一千萬以下就小,控制在3億以內就是怎樣,要變動來看。

我希望小成本做精品這個概念能推動下去,因為它代表著一個認真的態度,也代表著我們創作的理念,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浪費。我們市場很大,我們需要更好地推動這個市場,讓更多的人走進影院看到有文化有質量的影片,這是最重要的。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陳輝

每個階段都要尋找適合當下的題材

冷凇:接下來一個問題給恆業影業的董事長陳輝,陳先生是從中小成本的影片開始創業,您在這方面的的經驗多,而且是先行者,您是如何選劇本、選影片,包括您公司在控制成本博取高票房的經驗?

陳輝:小成本電影的成功,大家都稱為“黑馬電影”,這種電影是少之又少。小成本的電影成功率是很低,其實在我的從業過程中,十多年以前,我曾經拍過一個不到一百萬的電影,獲得一千多萬的票房,之後投入不到兩千萬,最終取得4點多億票房的電影也遇到過。

以前中國電影市場沒有那麼成熟,類型也沒有多元,觀眾對電影的需求也沒有那麼要求高。但是隨著近幾年市場的發展,好電影不斷出現,中國觀眾對電影的需求就越來越高,相反給小成本電影的機會越來越少,小成本在任何一個時期一定都有機會,但我覺得這有一個必然性,一定要在每個階段中結合市場需要尋找適合當下的題材,或者在這個題材中再去構建人物有共鳴的情感,具備這些東西,有實彈的投資,也可以成為黑馬。

如果我們更多地把思維侷限在當初的一千多萬製作一部電影的話,和當下的觀眾會有比較大的脫節。當然,內容的東西,比如說劇本的創作,以前的整體創作成本應該來說會比較低一點,現在優秀的團隊,優秀的編劇,整個成本就已經大幅增長,包括演員,和以前對比增長程度很難支撐小成本電影的結構。

當下的市場中,除了好故事之外,觀眾對品質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要守住一個故事,更要保證的是在電影的視覺和聽覺方面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聽感受,只有這幾個保證才能讓一個電影更好。我不希望它是黑馬,希望在前期的籌劃和後期的製作當中,它就有一個成功所在,而不應該是一個黑馬項目。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章碧珍

小成本強調的是理性投入

冷凇:藍天下的總裁章碧珍老師是律師出身,怎麼看小成本打造精品化?

章碧珍:今天我們在討論小成本精品化,其實是在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說大成本未必能夠精品化,小成本未必不能精品化,但是它的核心是在於精品化這幾個字,因為只有精品化了,最後才有可能在市場上得到好的認可,得到好的回報。

我們做的節目,沒有特別誇張的成本投入,這個小成本更多的其實是在強調一個理性的投入,而不是說盲目的投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我是製片人同時也是出品人,所以我有時候經常會“打架”。從出品人的角度,永遠要算的賬是能不能盈虧平衡,我投的錢能不能賺回來或不虧本。但是從製片人的角度,我希望更省錢,把這個項目的投入越低越好,越省成本越好,這兩件事情也是博弈。因為綜藝節目和電影電視劇有一定的區別,前幾年大家為什麼盲目投入3、4億做綜藝節目,請特別貴的明星,因為大家都很擔心自己節目招不來商。

但是另外一個層面上,精品化還有一點,就是各位講到的“專業”這個詞。比如說《嚮往的生活》,當時第一季的時候我很忐忑,不停地問總導演,我說咱們這個節目好像也沒有請特別大的咖,也沒有特別閃耀的明星,在一個農家大院裡,這個房子也看起來不是特別耀眼,我們要不要再去請點大咖來助陣,這樣招商的時候有更好的廣告客戶。

但是他很堅持,這種堅持是一種底氣,我覺得總導演對自己節目的底層邏輯,對於這個節目的選題,他自己是有底氣的。所以從我們的角度,我們也有底氣,按照他的選擇做下去。但是在項目自己沒有底氣的時候,我只能在其他大層面上做附加分,未必這些附加分投入進去會得到回報,但是在前期的時候是不得已的選擇。

這個過程中,也是接下來整個影視行業的博弈,我們要不斷用一些好的作品,甚至用很合理的支出,精品化的作品,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認為那些大成本的才是好看的,這個事情最後還是要算賬。如果說大成本,但是在專業上不夠的情況下,是看要賺在眼前還是長遠,是虧在眼前還是虧在長遠。

第一季《嚮往的生活》拍得很艱難,因為那個時候不是很熱的題材,也不是請大熱的明星,所以開始的時候廣告客戶、平臺都很擔心很質疑這個節目,第一季節目的招商並沒有這麼理想。

但是我們有底氣做好以後,在第二季的時候有很好的收穫。但是大的綜藝,幾個億投資的綜藝,當時因為大流量,因為大牌的明星吸引了很多的客戶,但是因為本身底層邏輯的問題,只做了一季最後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大家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這當然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只有我們不斷地告訴觀眾,告訴走進影院的觀眾,你再去選擇影片的時候不再是以誰誰誰演作為影片標準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對我們創作者極大的鼓勵,我們更願意用合理的成本,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創作上,創作出更多精品化的作品。

要解決現實主義的問題,要先對“現實”有所認知

冷凇:閻老師,你之前一直是歷史題材的作品相對多一些,您最近打算做一些平民、現實題材的節目,您覺得現在電視劇的創作在往哪個方向走?

閻建鋼:我們老說現實主義,但我們對“現實”這兩個字缺少認知,真正的現實是什麼?我們今天的現實,比如說家庭劇,大家關注的已經不是婆婆媽媽的事,這麼多老人上當受騙,所有人關注的是什麼?是關注人生保障,我的財富能否快速增長,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上當受騙的人。

我覺得我們要解決現實主義的問題,首先要解決我們能不能準確地認知今天的現實是什麼,新的人際關係是什麼,新的人生課題是什麼,所以我在做這個努力。

冷凇:很多人說劇本寫一年,拉投資一年,電視劇的創作兩到三年的週期,怎麼滿足之前創作中那個時效性?

閻建鋼: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我們業內,說我精心打磨一個本子要8年,一方面說明你很認真,另外,一個劇本的時長和你的專業化程度有直接關係。如果你是一個真編劇,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編劇,是一個敏銳的編劇,打造劇本不需要投入那麼多的時間。我們的創作都是一個集體創作,現在一個劇本的誕生,未必就是一個人,它可能是一個公司的框架,劇本創作的模式也在變化,也在團隊化。

所以我覺得現實要求我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來呼應觀眾關注,要求我們的創作不能拘泥於一種,也不是說我三年創作一個劇本就說明你不認真,不是的,還是取決於你的專業和你的態度。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冷凇

內容上的缺失可能是未來小成本打造精品化的發力點

冷凇:最近幾年投資影視的市場有點混亂,也是專業化的問題,很多人不是這個行業中的,但是帶著熱錢進,就是作為“攪局者”,攪完之後,熱錢一退,就難有精品化創作。紹剛老師,你覺得脫口秀是不是小成本精品化的唯一的出路?還有沒有別的出路,包括臺綜網綜的區別?

張紹剛:單純從製作層面來說,臺綜和網綜越來越沒有界限了。脫口秀只是語言類節目一個特別特別小的細分品類,我做完《吐槽大會》之後,跟很多想要做脫口秀的團隊說別碰脫口秀,因為做脫口秀的門檻非常高,核心動力是需要很多偉大的編劇隊伍,編劇的隊伍才是一個脫口秀的生命力,不要輕易碰。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一種類型只在中國活了一個月,就是“答題”類型的節目,發起方對內容的不審慎導致那個類型沒有了,但不是因為類型的錯,而是因為操作者的錯。現在在全世界,尤其是在歐美國家,答題類節目有50年的歷史。


生活服務節目,我們看全世界在大的生活服務內容領域裡面,包括餐飲、生活方式,養花種樹,所有的這些內容全都細分成了不同的節目內容。因此當我們今天中國電視,大家都在討論模式的時候,我們要借鑑的是什麼,我們首先需要消化的仍然是對內容多元化的一個廣度和一個緯度的拓展。

今天中國的視頻節目內容不是太豐富了,是太貧乏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枝獨秀,那一支就是有明星參與的所有節目,而其他的叫“百花摧殘”。我說到的小成本,我經常用一個詞“迴歸”,我們需要慢慢地再去看看,我們在內容上的巨大缺失,可能恰好就是未來一兩年內小成本打造精品化的發力點。

導演、出品人、製片人共論小成本如何打造精品化影視劇

孫永煥

選擇用新人就一定要冒風險

冷凇:孫總,您非常大膽起用年輕演員,選擇年輕演員也面臨流量風險,您怎麼平衡這之間的關係,怎麼賭中這個年輕演員就有可能火?

孫永煥: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平衡,既然選擇用這些新人,就一定會冒這些風險。當我在用這些新人的時候,比如說從《左耳》用馬思純的時候,她那時候可能演過女主角,但是沒有人認識她。陳都靈當時就是南京學校的校花,我們用她的時候,她一點演技都沒有。事實證明,如果你的故事足夠打動別人,這些演員用很真誠但可能有點幼稚的表演去打動別人的時候,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左耳》並不全是新人,《悲傷逆流成河》更是冒險,五位演員都是新人,這部戲是他們的代表作,他們從來沒拍過戲,女一號是中戲的女生,還有一位是上戲的女生,還有一位女孩是我在微博上找到她的,她是一個平面模特,很符合我心目中的角色,必須要找到讓大家覺得很新奇的一個面孔。

另外兩個男生也是一樣,一位歌手,還有一位是模特。我就是組合了這樣的團隊,拍了這樣的影片,冒著非常大的壓力,當我把這部影片安利給綜藝節目的時候,這些綜藝節目給我的反饋說:可以做這樣的冒險,市場上可以做這樣的體驗,但是節目不可以。如果讓他們上這樣的節目的話,萬一我們的收視率不行,我們也有很大的壓力,我完全能理解。

所以說沒法平衡,既然敢用這些新演員,就要冒這些風險,也許這部電影成了,這五個人就特別好,等於是我們承擔了壓力向市場上輸送了這些新人。如果沒有成,至少我們敢於這樣做。沒有辦法,選擇這樣的題材的時候,我需要18、19歲的高中生,而這樣的演員屈指可數,我們不可能排隊等,也不可能用熟知的面孔演繹一些角色。主要是在時間上,包括機會成本上,包括我們的預算上,所以這是一個博弈。我特別希望被市場認可,在場的人百度我們預告片的時候,你們一個演員都不認識,但是被這樣的劇情打動,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跟我們一樣一起為市場輸送新鮮的血液,給新人更多的機會。

新人一定是幼稚的,不能用資深演員要求他們,但是他們符合我們曾經18、19歲的樣子,他不是演的,他們是真實的。


導演和演員是相通的,一個主觀一個客觀

冷凇:接下來的話題給巨總,您是又做導演又做演員,您怎麼看待現在很多演員在出名之後都在做導演?

巨興茂:演員和導演,一個比較主觀一些,演員就通過自己的身體、表情自己去體會人物,去展現人物,把自己拿給觀眾看。做導演更客觀一些,從監視器上看大家表演,因為有場景、環境、燈光,演員容易陷在自己裡面,導演通過畫面判斷他在這個時候適合還是不適合。所以我覺得,導演和演員其實是相通。

電影就像造房子,選對地方最重要

冷凇:下一個問題給恆業影業的老總,我們將來會不會將恆業影業做得跟漫威那樣,一個電影公司就擅長這個類型的電影,其他的不碰了,就把這個領域精耕細作,還會不會派生出別的類型?

陳輝:恆業十年前就被稱之為“恐怖片專業戶”,我們最早就製作很多的恐怖片,從這樣的單一類型電影到現在市場觀眾需求的複合型電影,我們在每個類型當中都有嘗試,無論是自己創作出品,還是在發行領域,都會接觸。

對於恆業,驚悚影片也是恆業這麼多年從發行到製作當中打造出的品牌,自身也有不錯的IP,恆業在驚悚片的類型中是堅持的。我們自己在這個領域中有一個定位,每隔兩年一定會拍一部好的驚悚類型的影片,希望這種好是既叫好又賣座的影片,但是創作這樣的影片是特別有難度的。我們現在開發的就是《京城81》3,其實已經兩年了,還是沒有找到對的方向,明年一定會看到《京城81號》3的上映。

對於市場的需求,我們開始不斷嘗試不同類型。電影就像造房子一樣,到底要把房子造在哪個地方,規律一定要有,但是選對地方是最重要的。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報道,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