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老祖宗爲《娘道》背鍋了


01

要知道,鄙視鏈的存在至少在有些時候是個值得慶幸的事情。

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人瞭解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爛。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粉紅色吹風機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食物鏈逆轉の羊


當然,這不是說粉紅色吹風機的迷弟迷妹,就一定比食物鏈逆轉の羊的信徒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但即使是以小布爾喬亞和偽文青那種僅限微博流量的眼光,也不會做出喝咖啡就大蒜的蠢事。

而當有人真的這麼做了,那他就會被群眾那雪亮程度大概在50%左右的眼睛批判一番。

比如臨近年尾,郭靖宇導演的這部《娘道》。

02

雖然郭大導演把片名起的叫《娘道》,又用什麼“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無求”這種應該列入道德教育讀本學習一個的口號,妄圖把整部電視劇的格調撐起來。但實事求是地說,效果是完全相反的,你能想想進入五星飯店後,上的第一道菜是路邊攤五塊錢臭豆腐的感覺嗎?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娘道》的劇情非常狗血——

民國時期,山西民女瑛娘,本是一位要被獻祭給黃河的河姑,但機緣巧合之下嫁給了當地大戶隆家的少爺繼宗。不過因為她連續生了三個女兒,因此被隆家視為災星,自己的丈夫又因為陷入分家糾紛被被陷害致死,她只能孤身一人帶著子女投奔自己的哥哥。結果她這個整天吸大煙的哥哥也不是什麼好鳥,偷偷地把她的小女兒給賣了換煙錢。瑛娘一氣之下,燒了哥哥的房子,此後被捕入獄。入獄之前她已經有孕在身,並在監獄裡生下了她苦苦等待的第一個兒子。此後瑛娘帶著家人在民國的亂世中艱難求生。

實際上只看劇情就知道,這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瑪麗蘇式的女主,通過各種匪夷所思的經歷來成為人生贏家的故事。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永遠忘不了被這些電視劇統治的恐懼


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被眾多充斥著鄉土氣息的臺灣導演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般,興奮地反覆搬上熒屏來回刺激中老年觀眾的淚腺,以此來獲得死而不僵的收視率。

結果十年過去了,郭導演依然能用這種餿臭不堪的套路俘獲大批觀眾,不由得讓人感嘆“智商韭”的頑強生命力。其中的細節因為數量太多,外加太過荒誕,這裡不做贅述,只舉一個例子: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女主角在生育兩個女兒後,被所在大家族認為第三胎一定是個兒子。當然,按照劇情拖拉機的尿性,第三胎還是一個女兒。這個時候大家族的尊長老太太二話不說要把女兒扔到黃河,結果女主的“娘道”好像瞬間消失了,不聞不問,還說自己生女兒對不起夫家。 而在之後,對待因為各種原因生下便丟失的兒子時,女主角的確很“娘道”,帶著女兒們到處找兒子不說,女兒因此丟失生死未卜,結果女主嘴裡唸叨的的還是兒子。


感情郭大導演的“娘道”是兒子有道走,女兒沒道走?醒醒吧!

此外,劇中無處不在的,充斥著對所謂“女德”頂禮膜拜和無上讚美,女主出身便是在封建制度下要被祭祀河神的祭品,照理說應該比常人對此有著更深的仇恨和反感,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她反倒變成了封建制度最忠誠的捍衛者

,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視若無睹,任由宗法迫害致死,原因則是“為了家族的體面”。

通篇下來,很多地方都是在講“三從四德”,對自己的婆婆近乎愚忠式的奉養而不知反抗。儘管郭大導演說他拍攝這部劇是為“反映封建時代的壓迫”,但直到我看完最後一集(就說我拼不拼吧?),也完全沒有見到任何的反思和批評,反倒是透著一股讚賞的氣息。

且不說新時代的女性早就已經擁有完全獨立而平等的人格和富足的經濟基礎,即使是在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時候,“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也早就在這片大地上廣為傳唱,“男女平等”從來就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一種貫徹在新時代的價值觀。

就連唐代的《女論語》都說過:夫有惡事,勸諫諄諄。莫學愚婦,惹禍臨身

而拍攝這樣一部劇,我不禁要問,郭導演,您是從哪個朝代穿越過來的?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03

其實曾幾何時,郭導演並不是今天的郭導演。

如果有興趣在豆瓣搜索郭靖宇這個名字,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他曾經以導演或者主演的身份創作過一部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劇集:《刀鋒1937》《美麗人生》《我的1919》。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這都是郭導演的作品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這是郭導演參演過的作品


當觀眾看這些作品時,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打破舊束縛舊理念的衝動,創造希望的理想主義。

相應的是,在郭靖宇早期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兼有酒神與日神精神的佈道者,《刀鋒1937》中的共產黨員黃旭初就是這樣一個尤為鮮明的角色。而劇中對他的評價,至今令人難忘: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刀鋒1937》中的黃旭初


後來人們曾經這樣描述過這個人,他身體瘦弱,但意志堅定如鋼,他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槍法極準,他的左手發報時如同寫作詩歌,他一半是那種左手拿著普希金詩集,右手仗劍的行音詩人,另一半是磐石般的堅強的革命者,他是那個時代最出色的情人。


而他作品的女性角色,以《鐵梨花》和《紅娘子》為代表,同樣是擁有鮮明性格特質和抗爭精神的獨立女性。《鐵梨花》中的徐鳳志單騎抗日,《紅娘子》中的王小紅治病救人,她們光芒萬丈,風采絕倫,在她們的映襯下,劇中很多生活在同一時代,卻充斥著封建思想的腐朽男性角色,被映襯的醜陋而渺小。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鐵梨花》劇照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紅娘子》劇照


再看《娘道》,如果真如郭導演所說為“反應封建時代的壓迫”,不需多比較,他自己曾經的作品就能狠狠地抽自己幾個大耳刮子。

那麼,改變的真的是郭導演嗎?

04

身為一名拍過很多高收視率作品的導演,郭靖宇絕不會去拍攝一部無法帶來關注度的作品,而他自己也明確說要拍中老年人喜歡的東西。

所以有些人想當然地說,只有一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的人才會守著這種封建糟粕看的如痴如醉,它的影響力實際上無足輕重。可如果是這樣,微博上又怎麼會出現“陪父母看娘道”這種熱搜呢?

而且郭導演嘴裡的“中老年”也是年輕過的。他們年輕的時候是被“娘道”這種玩意灌大的嗎?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80年代老照片,讓人想起《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70年代,粵西高州田間,唱革命樣板戲的姑娘


咱爸咱媽還年輕時的80年代,那是改革開放興起之際,他們哼著鄧麗君、戴著蛤蟆鏡、燙著大波浪、蹦著Disco,洋氣得很;咱爺咱奶在生產隊裡大幹苦幹的60、70年代,每天都得在田間地頭來一段《紅色娘子軍》,誰要是敢宣揚《娘道》這種東西,估計會被揍得無法呼吸。

仔細想想,對比對比,你就會發現,如雨後春筍般盛行的女德班,以及主張女性迴歸家庭提高生育率的思潮,都只是近幾年來才有的魔幻景象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遼寧某女德班:點外賣是喪失婦道的表現

女子就應該在最底層


為什麼女德班與《娘道》這些東西會在這幾年裡死灰復燃?咱不能單純一句封建糟粕就完事了,還得看眼下。這與生育率下降、女性要權益等新問題、新矛盾的出現有直接關係。

但面對這些新問題新矛盾時,有些人想出的解決辦法,不是向現代化的方向去看,研究如何完善福利制度,用更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更多的產假陪產假創造更好的生育環境。為啥?這種辦法會讓強勢的既得利益群體出血掉肉啊。

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向後轉,管老祖宗要解決辦法,讓本是弱勢的一方無條件地服從與犧牲,讓收入不高的家庭承擔更重的生養壓力,讓孕期哺乳期不能加班的女性讓出崗位,回到家裡相夫教子。至於什麼能不能養得起兩個孩子,單職工收入能不能養活一個家,對不起,這些困難請自行克服,咱們不是一直有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美德嗎?

這種強調弱勢一方要多做犧牲的訴求,反映到意識領域,就會出現女德班,出現《娘道》這種電視劇,通過“傳統美德”這個道德大旗,讓“生不生是我們自己的事別人管不著”“生不起所以不想生”“生孩子的福利政策不夠好”“產假太短”等等訴求遭受批判。

再考慮到咱們的審核制度很為觀眾操心,十分在乎我們看完之後是什麼感受,會不會學壞,不僅負責“不該看什麼”,也負責“該看什麼”,《娘道》能在各大衛視熱播,自有其責任在——

這麼看,郭導演的“墮落”,本質是對強勢一方的投懷送抱。

別草率地認為,2018年的人,或者說一部分人,一定就比1988年的人更思想解放,更渴望公平自由。

文化這東西不是科技,未必就是隨著時間流逝而向前發展的,比如說,大清比大唐晚了1000多年,但可曾出過“天子呼來不上船”的李白,出現過“詞賦滿江大千錦亮”的文化盛世呢?再對比對比唐代的仕女圖和晚清貴族女性的照片,你就知道為啥中國搖滾的經典是《夢迴唐朝》,而不是《夢迴大清》了。

大唐和大清都是傳統。傳統怎麼定義,怎麼選擇,還不是現代人說了算?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別讓老祖宗為《娘道》背鍋了


唐代《簪花仕女圖》VS晚清貴族女性合影,

哪個時代更自由,一目瞭然,

所以《娘道》可笑嗎?不可笑。2018年居然還能出現這種作品,只可悲。

跪著的瑛娘只能獲得憐憫,站起來的現代女性,才能得到尊重。

真正的“娘道”,只有當我們尊重女性選擇不成為母親的自由時,才有它最大的意義。

而《娘道》出現在2018年,就是2018年人的事,咱們別再拽出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人為他們背鍋了。

文:雷鬼宗師尹相傑

渡邊迷弟,賠錢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