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來自如皋民間的非遺表演,爲何值得全世界點讚?

這個來自如皋民間的非遺表演,為何值得全世界點贊?

如皋地處江海平原,歷史文化悠久,除了是長壽之鄉,還是是著名的木偶之鄉,提線、杖頭、布袋、大燈綵、扇子木偶多種多樣。

相傳如皋杖頭木偶來自皇宮。說是清代中期從皇宮裡逃出一個姓黃的木偶藝人,改姓為鄺,隱居如皋,傳授宮中杖頭木偶製作和操作技藝。

據史書記載: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2年,如皋杖頭木偶戲班繆二麻子在如皋東部一帶演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如皋丁西杖頭木偶班與雪岸杖頭木偶戲班相互取長補短,探討表演藝術。

發展到上世紀初,如皋有大大小小的木偶戲班上百個,主要分佈在如皋東南部比較富裕的地區。每個戲班少則四五人,多則六七人,半農半藝或以演戲謀生。其中婁家班班主婁加如,其父婁元章、祖父婁高、兒子婁生福、孫子婁鵬都是杖頭木偶戲藝人。婁家取名“新藝”班,李家取名“新盛”班,還有馬塘的錢家班和雪岸的金國財、金竹華,兩個金家班以及龍舌的楊懷爵班,在當時都是比較有名氣的。

這個來自如皋民間的非遺表演,為何值得全世界點贊?

1954年這些戲班合併成立了如皋縣木偶京劇團,由婁加如擔任團長。當時有成員18人,其中包括操縱演員、說唱演員及樂隊。他們的活動區域除了蘇北以外,還到江南、上海、山東、浙江、安徽等東南沿海城鄉搭臺、扯蓬,演“蓬戲”。

以後屢經變遷,於1989年成立了如皋市木偶藝術團,民間也猶有零散的木偶戲藝人表演活動。2007年如皋杖頭木偶戲被列入江蘇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為顏伯林。

顏老對如皋杖頭木偶戲的傳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父親和母親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一個有著濃厚京劇氛圍的家庭裡,顏柏林11歲就學會了演奏器樂,22歲時進入如皋木偶團,從主演到導演,在如皋木偶劇團紮下了根。

1999年5月,他導演的新編木偶戲《大禹治水》參加“歐洲第四屆木偶藝術節”,受到了外國觀眾的熱捧,被稱為是最好看、最精彩的木偶藝術表演。

這個來自如皋民間的非遺表演,為何值得全世界點贊?

如皋杖頭木偶戲以杖頭木偶表演為主,演出中夾帶皮影、布袋和提線等表演形式,是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藝術種類。如皋杖頭木偶表演運用頂、拉、提、勾、夾、挑、轉等技巧,在方寸之地演繹出萬千氣象。精湛的木偶製作、出神入化的操作表演以及“剛柔並濟、細膩傳神”的藝術風格,在木偶界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曾參加北京亞運會藝術節、中國第二屆及第六屆藝術節演出,併成功地出訪韓國、泰國及羅馬尼亞、歐洲等國。

到如皋,不看一回木偶戲是一種缺憾!順便跟百歲老人零距離接觸交流一下,豈不快哉。看木偶訪長壽就找美途旅遊吧,兩個字:安排!

這個來自如皋民間的非遺表演,為何值得全世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