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金融生「活水」 塞上張掖變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一首《憶江南》傳唱千古,寫出了江南風光的美好。現在,“江南”這個詞在漢語中已經不止是一個地理名詞,還是一種文化。

地處祖國西北的甘肅省,有兩個市與江南文化有關。一個是有“隴上江南”之稱的隴南市,一個是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張掖市。張掖由於位置更加靠近西北邊疆,所以更加讓人覺得神奇。原來,是黑河的水滋潤了張掖,形成了大片的溼地,長出了茂盛的植被,把這裡變成了美麗的綠洲。

老子說“水利萬物,以其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張掖的水正是這樣。在張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水”,滋潤了這裡的生存環境,幫助群眾過上了好日子,這就是金融機構的貸款資金。資金流到的地方,生產活了,消費旺了,生機興盛起來。

年輕的企業家謝雲把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浩德”,帶著一點儒商的韻味。他經過多年的探索打拼,如今定位在養殖“蟲子雞”的主業上。近年,謝雲又開始經營“無公害雞蛋”,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現在,他請人開發了一個APP手機程序,以本地為主要銷售區域開展電商經營,效果非常不錯。

邮储金融生“活水” 塞上张掖变江南

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客戶經理上門調查

“我們的雞蛋賣到了甘肅各地160家超市,本地零售也很火爆。”謝雲介紹,他的事業能夠發展到這樣,郵儲銀行的貸款給了很大支持。2013年至今,他從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累計貸款80萬元,促進了企業快速發展。

在位於張掖市甘州區三閘鎮的浩德公司,謝雲指著窗外的一大片山前沙地說,他們公司正在這裡建設一個生態農場,利用養雞場的雞糞做肥料改良土壤,種出高質量無公害的瓜果蔬菜。他介紹,為了鼓勵眾多民營企業開發這裡的山地,張掖市政府出資兩千多萬,修建了一條公路,把各個區域聯繫起來。現在這裡一片一片變綠,一家一家賺錢,做到了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齊頭並進。謝雲表示,他為能夠參與這樣的發展而感到很開心。

“發展需要資金,未來還要貸款。”謝雲希望,金融機構能像郵儲銀行這樣,多開發一些適合鄉村發展、支持三農事業的貸款品種,讓他們的產業能得到金融之水的及時澆灌。他說,水對環境有多重要,貸款對企業就有多重要。企業發展缺貸款,就跟土地缺水一樣要命——他公司的生態農場本來計劃去年就建成,結果因為供水跟不上就耽誤到了今年。

為了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張掖市沒有大力發展工業。如今的張掖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文化旅遊業和農牧種養業,堪稱兩翼齊飛。由於環境好,張掖農產品品質極佳,瓜果蔬菜樣樣可口。這樣,以當地農產品為飼料的養殖業,也就興盛起來。邵學平就是其中養牛養得比較成功的一個。

邮储金融生“活水” 塞上张掖变江南

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客戶經理瞭解客戶資金需求

2013年,邵學平開始養殖肥牛,從郵儲銀行申請了50萬元額度的“家庭農場貸”,事業開始起步。2016年,他按時還上貸款後,又向郵儲銀行申請了更高的貸款額度。經過調查評估,郵儲銀行向其發放了70萬元的商務貸款。用這些錢,邵學平順利調整了養牛飼料的配比,大大降低了肉牛患病率的同時,還提高了牛肉的鮮美程度,養牛效益更好了。“換飼料之前,100頭牛一年得死5到6頭。換了飼料,下降到每一百頭牛一年只死一兩頭。所以我現在的養殖規模擴大到了600頭。”邵學平說起這事,喜笑顏開。

“普之萬家,惠之於民”,邵學平也深深領會到了郵儲銀行的宗旨。他致富不忘鄉親,以養牛帶動當地發展,帶出了200多戶養牛戶。

在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有一幅書法作品,內容寫的是朱熹的一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說出了一個哲理:要想水流清澈,得有源頭活水。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惠農支農貸款項目,就是各地發展產業的“源頭活水”,水活產業活,水好產業安。作為產業領域的“放水員”,銀行業具有廣泛而重大的社會責任。

國家把郵儲銀行定位於“服務三農”,就是要其用金融活水來促進農村、農業、農民的穩健發展,為新時代的發展建設做出貢獻。農村廣闊天地,金融大有作為。眾多郵儲銀行職工日以繼夜地活躍在農村,把他們心中的“郵政綠”化成農村裡的“產業綠”,用“金水”澆灌出三農發展的綠色希望。

這樣的發展模式,正符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相生理論:金生水、水生木。在各界的努力下,這樣的發展正給農村帶來更多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