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小果子」做成「大產業」!肥西農民致富巧轉型,轉出好生態!

↑ 點擊上方“微美肥西”關注我們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粒籽。

秋天不僅是美麗的季節,

也是豐收的季節。

這不,

在銘傳鄉墩塘村一大片獼猴桃基地盡收眼底,

橫成排、豎成行,蔚為壯觀。

快和微小西一起去探秘

這片“小果子”是如何做成“大產業”的吧~

生態美 百姓富

”獼猴桃經濟“助增收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日前,記者來到肥西縣銘傳鄉墩塘村採訪當地獼猴桃種植大戶陸全堂時,聽到他的手機響個不停。“不好意思,都是找我訂購獼猴桃的客戶。最近的訂單一直比較多。”他一邊忙著接電話,一邊向記者解釋道。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在陸全堂的獼猴桃種植大棚,記者看到一株株獼猴桃的藤蔓順著架子四處攀援,連成一片“綠海”。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深綠色果子掛在枝頭,圓滾滾的煞是可愛。 “綠海”中,農戶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鮮果。 “沒想到今年賣得這麼快,短短10天時間,就已經賣了3萬多斤了。今年產量預計有10萬斤。 ”看著豐收的喜人場景,陸全堂喜不自勝。

結緣獼猴桃

叩開“致富門”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往年一片白,如今一片綠。”看著滿眼的綠色,陸全堂感慨道。面對記者的疑問,他笑著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1993年,22歲的他嘗試著在村裡養鴨,因為當地養鴨人很少,市場剛剛打開,他的鴨到年底便銷售一空。嚐到甜頭的陸全堂繼續擴大規模,最多的時候養了10萬多隻鴨,還帶動了周邊好幾個鄉鎮的農戶養起了鴨子,他也成了群眾眼中的“致富帶頭人”。“那時候真的是‘鄉間一片白’。 ”陸全堂說。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陸全堂種起了獼猴桃,由“白”轉“綠”呢?肥西縣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該縣畜禽養殖業存在點多面廣、佈局不合理、養殖無序化的問題,環境汙染較為嚴重。為使畜禽養殖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2013年該縣出臺《規模化畜禽養殖區劃定方案》,將全縣範圍內畜禽養殖區域劃分為禁養區、限養區、可養區。銘傳鄉生態環境良好,當地畜禽養殖被劃入“限養”區域。由於陸全堂養的鴨數量多,對水體有一定汙染,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他逐漸減少養鴨規模,並開始探索一條轉型之路。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多番思考和調查過後,陸全堂決定種植一種營養價值高,當地又很少種植的水果——獼猴桃。“獼猴桃產量低,市場售價高,同時易於運輸、耐儲存。且我們這裡處於丘陵地帶,地勢起伏大,排水快,種植條件很適宜。 ”於是他很快租下了當地農戶的300畝荒地,用於種植獼猴桃。

“都說獼猴桃容易得病蟲害,我種的卻很少有病害。 ”陸全堂說,其奧秘就在於他從

不使用化肥和農藥,這樣一來植株反而長得更加健康茁壯。記者摘下一顆獼猴桃品嚐,發覺其絲毫沒有苦澀的味道,十分甘甜味美。 “我已經給基地的獼猴桃申請了有機產品認證,註冊了商標。 ”陸全堂介紹,目前他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已發展到1000多畝下一步他打算帶著當地農戶一起幹,幫助大家共同致富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他們還關注這些:

「脱贫」“小果子”做成“大产业”!肥西农民致富巧转型,转出好生态!

主辦單位:中共肥西縣委宣傳部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肥西縣網宣辦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