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張財主的寶貝

民間故事:

張財主的寶貝

張家灣有個張財主,擁有萬貫家財。張財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張守仁,是嫡生,為人乖巧奸猾;二兒子叫張守義,是庶出,性格敦厚實誠。張財主過世的時候,早早地就將家中的財寶收藏了,留下遺囑說,兩個兒子誰找到就歸誰,至於家中的房舍地產牲畜等等,兄弟倆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即可。

對於父親的安排,大兒子張守仁十分的滿意,他認為,父親是傾向於他這個嫡親兒子的,只不過不便於明說罷了。就他的聰明才智,肯定會先於那個傻里傻氣的弟弟找到財寶,至於房舍地產等等,父親的遺囑中也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可以操作。於是,張守仁便把肥沃的土地一畝一畝地留給自己,把那些山嶺薄田一畝一畝地分給弟弟;把家中的高房大屋一間一間地留給自己,把那些場院棚馬廄之類的一間一間地分給弟弟;把四條腿的騾馬一匹一匹地留給自己,把四條腿的兔子一隻一隻地分給弟弟。

對於張守仁的做法,張守義一點也不計較,張守仁給他什麼,他就接著什麼,就這樣,兄弟倆很快就將家分好了。

分完家以後,張守仁每天都在家掘地三尺尋找財寶,連牆角旮旯都不放過。而張守義卻是起早貪黑地去田裡勞作,壓根就沒把財寶當回事。

張財主死後,埋在了山嶺上的一塊薄田裡,墳是張財主早就請人造好的,他說自己死了不能佔用好地,好地要留給子孫後代種糧食用。很自然地,這塊地分給了張守義。張守義最常去的,也就是這塊地,因為他的父親埋在這裡,他要經常去看看他的父親。每次去,張守義都要帶上祭品,先將祭品擺在父親墳前的供臺上,然後跪在供臺前,恭恭敬敬地磕幾個響頭,這才去地裡勞作,回家的時候,再到供臺前磕幾個響頭跟父親作別。

就這樣幾年下來,供臺前的這塊地方竟然被張守義磕得凹了那麼一些,到了雨季,一場大雨下來,流水就順著這個凹處流淌。大雨過後,張守義又來給父親磕頭,猛然發現額頭下有一塊青石板,他好奇地把這塊青石板挖出來,青石板下竟然埋著一大甕金銀珠寶。

而這時候,他的哥哥張守仁還在他的高房大屋裡,孜孜不倦地在挖著地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