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佬都爱哭,泪水能换江山!哭错了也很危险

中国人崇尚含蓄内敛,讲究“君子端方,温润如玉”,大丈夫即使泪盈眼眶也不轻弹,一哭就成怂包样了,正是这喜怒不形于色的追求,让哭显得特殊起来。三国里的人物一反常态的几次哭也让人印象深刻。

三国里最爱哭的恐怕就是刘备了,据统计,刘备哭的次数达三十多次,和赵云有关的就是四次,两人分别了,挥泪两次;给刘备救回孩子,刘备又感动哭了,刘备去吴国,赵云发现有刀斧手想暗杀刘备,刘备的反应还是“泣”。因为局势不好,刘备不得不搬家,百姓都自发跟随,遇难者不少,刘备自责而泣,失去徐庶这个得力的谋臣,刘备泪如雨下,兄弟关羽张飞去世,刘备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病死都对比耿耿于怀。

三国大佬都爱哭,泪水能换江山!哭错了也很危险

刘备这么爱哭,是不是没出息的体现呢?恰恰相反,刘备胸有大志,大有作为,不然也不会被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唯他和刘使君”,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刘备的哭几乎每次都恰到好处,有的哭使百姓感动,生死追随,有的哭使臣下感激,至死效忠,有的哭使敌人麻痹,一叶障目。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得来全凭运气,但看刘备这几哭,就会发现偶然之中有必然。人都是有感情的,以哭来博取同理心,使自己有“仁爱”美名,又有人心拥戴,何乐而不为?

三国里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他的喜怒哀乐都异于常人,他每次都在别人哭时笑,别人笑时哭,比如败走华容道时的笑。曹操的几次哭也让人印象深刻。《三国志》里记载曹操哭了七次,最有名的是哭典韦和哭郭嘉,曹操看上了自己的嫂子,结果被人突袭,典韦为保曹操而死,曹操为痛失这一大将曾两次痛哭。在赤壁之战失败时,曹操曾为郭嘉痛哭。

三国大佬都爱哭,泪水能换江山!哭错了也很危险

这几次哭看似寻常,其实别有深意,一方面显示自己“仁义”,这样才能让下属为自己效忠。在失败时的哭,说是对郭嘉的缅怀,其实是在表达自己没有这样得力的谋士辅助,才会大败,这对臣下也是种鞭策。

三国里不仅帝王擅哭,臣下也有擅哭的,比如说诸葛亮。诸葛亮的哭,有情之所至,也有计谋之哭。刘备第三次顾茅庐时,诸葛亮哭刘备能礼贤下士,自己能得此“三顾”之殊荣,即使士为知己者死也无憾了,后来刘备去世,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更是泣不成声。

这两哭都是情之所至,而哭周瑜时则不然,纯粹为了局势考虑,周瑜之死是诸葛亮三气的后果,周瑜是吴国栋梁之才,因诸葛亮而死,吴国自然要和蜀国撕破脸了,诸葛亮也预见了这种结局,一旦吴蜀联盟一破,势必给曹操机会,届时,蜀国危矣。因此诸葛亮去吴国吊唁,大哭周瑜,将自己贬低至泥里,却对周瑜赞不绝口,哭得吴国人不能自已,反而原谅了诸葛亮,可谓慧极!

三国大佬都爱哭,泪水能换江山!哭错了也很危险

​三国里的哭,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大有深意,领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了局势的变动,一次哭都如此耐人寻味,难怪能成为了不得的人物,实在值得细细品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