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閨蜜在跨入2018年的第一秒告訴我,她找到了人生那個對的人,邀請我抽空去參加她的婚禮。婚禮場地在安徽,意味著我要坐至少16個小時的火車,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去見證她的幸福。說實話,16個小時都窩在一個狹小空間裡的確難熬,但一想到可以吃到垂涎已久的徽菜,我就瞬間抖擻,充滿鬥志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徽菜是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徽州府,曾因徽商而聲名遠播。鹹、辣是主要的味覺感受,本地農家菜講究油、色、火功,烹飪手法以燒、燉、蒸為主,湯汁厚重,味鮮濃郁。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臭鱖魚

臭鱖魚原先叫做“風味鱖魚”,由於

安徽方言裡“醃鮮”有臭的意思,而鱖魚也確實散發出似是而非的臭味,索性便將這道菜稱為了臭鱖魚。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安徽人做菜向來擅長就地取材,以鮮制勝,這臭鱖魚就是打頭陣的一道菜。一斤二兩左右的鱖魚以鹽醃漬,置放於25℃左右的環境中,用松木或者杉木桶,壓河間青石或鵝卵石,一週便排幹水分,魚體發臭。不過這種臭就和臭豆腐一樣,僅僅聞起來臭,吃起來絕對不會有餿味,反而肉質緊實,鮮味十足。

板栗燒雞

板栗燒雞其實不只是安徽當地的一道名菜,在中國很多地區都非常受歡迎。先將雞肉用生抽、老抽、蜂蜜、花椒粉、白胡椒粉、芝麻油和澱粉等醃製入味,冷鍋熱油煸香蔥、姜、蒜和幹辣椒之後,再放入醃製好的雞肉和剝過的栗子,大火翻炒,加水小火燜煮,雞肉滑嫩,板栗香甜。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圖片來源自堆糖網

紅燒鱔段

在小編的家鄉屬實很少吃鱔魚了,但紅燒鱔段一直都是蠻喜歡吃的一道菜。黃鱔是補虛補血的食材,多吃有益強健體魄。把魚洗乾淨切段,魚背上劃出幾刀以便入味,放水中焯上幾分鐘撈出,接著再放進油鍋中翻炒,炒出香味就能加水燜燉了。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紅燒汁本來就很誘人食慾,再加上黃鱔被燉得軟爛,通常吃這道菜,不自覺主食也跟著吃多了。

黃山毛豆腐

徽菜中讓人慾罷不能的,非黃山毛豆腐莫屬。毛豆腐表面生有一層保護層般的白色絨毛,用油煎制,再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和醬油等燴燒而成,或者簡單地煎炸一下,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圖片來源自全景網

據說當初朱元璋抵禦敵人時曾躲至徽州一帶。因糧草不足,其手下士兵便在城中搜尋能吃的食物,無意中找到這發酵長了白毛的豆腐,實在飢餓便沒多想,把豆腐放在炭火上烤來果腹,誰知味道出奇的美。就連朱元璋吃了也大讚其味,戰爭勝利之後,他就用這毛豆腐來犒賞將士們。於是這道佳餚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圖片來源自全景網

黃山刀板香

品正宗徽菜,一定離不開刀板香。選用徽州所產豬腿肉抑或是五花肉,置放於室外溫暖的環境之中風乾醃製而成。上好的刀板香要搭配當地所產竹筍,徽州府《歙縣誌》記載:“春筍以問政山為冠,紅籜白肉,落地即碎”。一絲筍的香氣,淡化肉的油膩感。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黃山一品鍋

這道菜之所以被命名為一品鍋,據說是在明代時,由石臺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創作而成。皇帝民間遊歷,來尚書府中做客,誥命夫人餘氏以此道菜餚來招待。吃慣了山珍海味的皇帝對這道看著樸素的菜大加讚賞,詢問之下得知是由余氏所創,遂取名一品鍋流傳至今。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清蒸石雞

湯清香郁、肉質細嫩、原味鮮醇,是對這道菜最普遍的評價。石雞選用的是黃山當地養殖的石雞,配以木耳、火腿片等食材蒸制,既保持了食材的鮮味,又帶有肉的葷腥。如果覺得徽菜味重,可以嘗試一下清蒸石雞。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為了吃臭鱖魚,說什麼也得去一趟安徽!

徽菜可能不像川菜、湘菜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即使各地徽菜餐廳都打著正宗的標誌,也還是建議大家有機會到當地去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