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爲這事睡不著!告訴孩子學會「正當防衛」很重要

王利芬為這事睡不著!告訴孩子學會“正當防衛”很重要

△王利芬講述遇到的校園欺凌事件(微頭條截圖)

北京12355頭條號9月4日報道 新學期大幕已經開啟,在經過了一個假期的休整之後,孩子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而近日前知名媒體人、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卻因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睡不著覺。正如其曝出的事情一樣,有關校園欺凌的話題,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據王利芬講述,她在北京的朝陽公園門口等人時,一群看上去也就是四五個少年穿著校服在斜著的石雕上向下滑行,離地面還有一米多的時候,一個個子大的女生朝著一個黑黑的個子小小的男孩子屁股後踢了一腳,男孩極速衝到地上;幸好距地面不遠再加上是青草,小男孩只是趔趄了幾下並無大礙。就在自己等著看這個孩子的反應時,結果他一聲不吭,低著頭,那個踢他的女生正在石雕上咯咯地笑。

出於好奇,王利芬的眼睛一直盯住了這個被霸凌的小個子男孩,被他的隱忍吸引,過了一會,從上面衝了一個個子更高更壯的男孩指著他的鼻子高聲罵他“傻X傻X傻X”,指頭都快戳到鼻子上了,那個小男孩就那麼怔怔的看著,臉上的委屈求全並沒有讓他免受接下來的遭遇,高壯男孩罵得不過癮,乾脆用腳踢他,邊罵邊踢,這時來了個小個子女孩把這小男孩摟著以示護衛,但高壯男孩並不在意,又補了兩腳才罷休,最後這群穿著統一校服的孩子分做一前一後兩撥消失在我自己的視線外。

王利芬為這事睡不著!告訴孩子學會“正當防衛”很重要

△校園欺凌(東方IC/發)

按照王利芬的所述,我們不得不將再次面對究竟該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事件。對此,北京12355青少年心理與法律援助熱線專家認為,還是先要明確何為校園欺凌?其實,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近幾年,對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逐漸增多。據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法院對一起校園欺凌案進行宣判。五名犯罪時未滿十八歲的少女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

我們在關注法律上如何保護未成年受侵害者權益的同時,更要積極關注受侵害孩子心理層面的健康,以及作為受侵害者的父母該如何做。

專家表示,通常容易受到欺凌的孩子有以下特點,安全感低、內向、害羞、怕事。其次便是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同時,缺乏與同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再有就是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以及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還有就是性格或行為上有異於他人。

王利芬為這事睡不著!告訴孩子學會“正當防衛”很重要

△校園欺凌(東方IC/發)

為了預防校園欺凌,孩子們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首先做到,明確自己不喜歡的行為。孩子們必須擁有是非觀,知道有一些行為是不正常的,必須認識到暴力行為是不正確的。一些看起來無害的行為很可能發展成一場襲擊,比如有人向孩子扔紙團,很可能發展成一場校園欺凌。

專家進一步強調指出,孩子不要單獨行動。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往往是經過挑選的,前部分所述,害羞內向,學校中缺少朋友的人容易成為被攻擊對象,因而積極地融入群體,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校園中擁有朋友,不讓自己形單影隻是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有效方法。

需要特別提示孩子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學會說不。膽小怕事、表達能力不佳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攻擊,沉默不語只會助長欺凌者的氣焰,因而受到欺凌的孩子要正視對方的眼睛,堅定而明確地說出:“我不允許你這樣做!”。

作為受到欺凌時,在必要的時候要懂得正當防衛。能夠保護好自己權益不受侵害的孩子,成人後才能擁有正義感,那些從小被欺負逆來順受的孩子,要麼會在被侵害中向權威認同,認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成為侵害者的幫兇,以後發展成欺軟怕硬的人格特質,要麼從此一蹶不振,認為整個社會都是灰暗消極的,造成心理陰影,從而影響今後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重要的是,受到欺凌的孩子一定要及時尋求幫助。

王利芬為這事睡不著!告訴孩子學會“正當防衛”很重要

△校園欺凌(東方IC/發)

專家告訴北京12355,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一定要知道求助,向老師向家長傾訴,由成人選擇更恰當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至少傾訴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焦慮恐懼的情緒,同時將事態擴大這個舉動,對欺凌者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家有兒女,作為父母,平時請多關心孩子的喜怒哀樂,關注孩子情緒的變化,特別在青春期階段,是校園欺凌事件的高發期,如果孩子向你訴說,請毫不猶豫地相信孩子,他/她不會在這個問題上說謊,父母應及時地和學校溝通,必要時尋求法律的幫助,積極推動問題的解決,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層面的健康。

目前,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人際上的不適應,以後更不願意和別人交往;社會行為的退縮,不愛上學等這些方面。欺凌事件發生後,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是更關注孩子本身,還是更在意所謂的經濟補償?一些貧困地區家庭,父母單純選擇經濟補償的行為,客觀上放棄了對孩子人格尊嚴的保護,使孩子失去了與侵害者平等對話的權利,造成社會退縮,對孩子今後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受了欺凌,心理遭受創傷,這時父母的關愛尤為重要,即使平時親子間有些矛盾,在孩子受創的關鍵時期,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必將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對於孩子今後的人格發展有積極作用。父母要積極推動欺凌事件的妥善解決,為孩子爭取到合法權益,在整個事件過程中父母積極面對的態度就會加強孩子對父母的認同感,進而增加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