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兩漢三國期間,漢中地理重要?

克里斯托夫金


漢中是益州下轄的一個郡,治所南鄭。在三國時期,為魏蜀兩國邊界,發生了很多戰爭。

陽平關一直是戰爭的焦點。陽平關,位於今天陝西省勉縣西鹹河與漢水交匯處,往西是走馬嶺、嶺上有張魯城,是當年曹操與劉備爭奪的核心位置。

曹操攻漢中,從散關進入漢中平原,面對險峻的陽平關無可奈何。曹操正要退兵,幾千頭麋鹿闖入張魯軍營一陣踐踏,曹軍取得大勝。張魯逃離陽平關奔南鄭,面對劉備、曹操的招降,張魯選擇了曹操。

劉備發兵爭漢中,戰場也在陽平關附近。劉備一直佔據險關礙口,避免正面作戰,曹操被拖得身心疲憊,無奈撤出漢中。曹操臨走,遷走了漢中所有的官員百姓,只給劉備留下一片白地。

魏延當漢中太守時期,重點經營秦嶺的隘口,若魏兵來襲,會被堵死在秦嶺的山溝裡。王平用魏延之法,以三萬軍隊打敗曹爽十餘萬大軍。姜維把軍隊從秦嶺關隘撤出,築漢、樂二城。鍾會伐蜀,姜維此舉給蜀漢帶來了滅頂之災。


九州歷史


漢中是夾在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中的一塊狹窄的緩衝地,山脈縱橫,北邊是關中平原南邊的秦嶺山脈,南邊是四川北面的大巴山脈,是連接南北的重要地區。

無論是和北方還是南方,漢中與它們相互交通靠的就是幾個堅固的關卡和幾條地形極險的山谷,而通過這些山谷運輸物資都是困難之舉,所以無法利用它們進行大規模的進軍,換句話說,只要利用地形把住關卡,在山谷可駐兵的地點佈置一定的防備軍,對方就很難打破防守攻取漢中。其實相比較而言,漢中對南北雙方的南方重要性要更大一些。

首先四川地形險峻,利守不利攻。諸葛丞相內政修平,但北伐還是多次無糧退兵,原因無非蜀道難。而當時的蜀漢手裡掌有漢中,這就給了蜀漢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地點,往前進軍就是關中平原,打不過退兵固守關卡,對方也無法輕易破關;其次漢中是一塊緩衝地。四川和關中與漢中的交際地區都是巍巍山脈,這就使得雙方都沒有一個廣闊的緩和區,一旦發生戰爭,很難在非核心地區對進入的敵軍進行有效的進攻和阻擊。

對北方來說之後還有廣闊些的關中平原,而對南方的四川來說,等人家打到成都平原,離滅國也就不遠了。

1、八百里秦川

即陝西關中平原,指的是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因此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里,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自古以來,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為秦國文明的興起奠定了強大基礎,所以號稱“八百里秦川”,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關中平原

“秦中自古帝王州”,陝西省關中的長安附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建立朝代最多的地區,共有大小13個王朝在此建都,先後有73位皇帝在此加冕登基。這73個皇帝中,有73位埋葬在陝西,其中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合葬於乾陵。

2、漢中地區



漢中

漢中地區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簡稱“漢”,北有秦嶺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漢水,西接甘肅,南通四川,東北與安康、西安、寶雞地、市相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漢中地區歷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王設置漢中郡到2012年,已有2300多年曆史。漢中郡始於秦代,“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

三國漢中地區

其後歷史變遷,三國時曾屬蜀地。漢中北有陳倉、子午古棧道北通關中;南有陽平關,地勢險要,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顯要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農業資源,使漢中地區成為陝南政治、軍事和文化的重鎮。歷史上這裡經歷了風雲變幻的戰事,秦代始漢中就成為連接關中和陝南及巴蜀的要道。漢高祖劉邦初為項羽手下的漢中王,後結集韓信、蕭何、張良等名將謀士,力挫群雄,大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三國時劉備、諸葛亮、黃忠、趙雲與魏將在此逐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