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今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NAM)在其年會上宣佈了最新一期的院士名單,其中現任美國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也榜上有名。我們很高興看到,有7位華人學者入圍新一屆的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醫學院是全世界最富盛名的研究院之一,新院士由已有院士選出。獲選院士是健康和醫藥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它表彰做出傑出專業成就和致力於服務大眾的個人。

1 柴洋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柴洋博士是南加州大學(USC)顱面分子生物學中心教授。他是研究顱面發育過程中對細胞類型的分子調控領域的先驅。他的開拓性研究帶來了創新生物工程療法,為那些飽受頭部和臉部畸形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2 傅嫈惠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科教授傅嫈惠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聚焦於兩個方面:神經髓鞘生物學和晝夜節律與睡眠行為。她發現了對晝夜節律產生重大影響的一系列基因,並且揭示了導致睡眠時間變短和睡眠行為改變的遺傳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傅嫈惠博士在今年5月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之後又斬獲的一項殊榮。

3 梁卓偉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梁卓偉博士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和公眾健康教授。他的研究領域為公共衛生醫學。他在傳染病的控制和傳染病學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包括對非典型肺炎(SARS)和H1N1流感的研究工作。同時他一直熱衷於全球健康和醫療教育,是這方面的領袖之一。

4 廖敏妃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廖敏妃博士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外科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腦瘤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療法,免疫療法和腦瘤疫苗。她在腦瘤的免疫學研究和設計基於樹突狀細胞的腫瘤疫苗的臨床試驗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這類腫瘤疫苗用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它是一種侵襲性非常強的腦瘤。

5 林希虹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哈佛大學的林希虹博士是一名生物統計學家。她致力於研發統計和計算方法來分析從傳染病學、環境和臨床研究中獲得的高通量遺傳和基因組數據。她在全基因組測序關聯研究,基因-環境互動,整合分析,和複雜觀察性研究中對統計方法的出色研究和應用,為統計學、遺傳學、傳染病學和環境健康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6 王曉斌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王曉斌博士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早期疾病起源中心主任和兒童健康教授。她的工作將生物標誌物、臨床醫學,傳染病學和疾病預防結合在一起。她的研究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哪些在胚胎期和圍產期的遺傳和環境先導因素可能會對諸如早產、肥胖症、哮喘和高血壓這些兒童和慢性疾病產生影響。

7 遊景威院士

這7名華人當選2018年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遊景威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視覺和嗅覺的信號傳導,這些生理過程是視覺和嗅覺的起源。他對視網膜功能的開拓性研究,為我們帶來了對晝夜節律和多種遺傳性失明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理解。

我們再次祝賀這7名新晉院士,也期待更多華人學者能夠湧現出來,推動科學進步,改善人類健康,將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