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是“短視” 不是“大國博弈”

作者:徐貽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曾任駐外大使

特朗普總統宣佈美國退出關於氣候問題的“巴黎協定”以來,引出多方的譴責、批評和評論,還在美國國內引發多起抗議活動。多數人認為,美國的退出是一種違拗“天時、地利、人和”的自私行為,完全不得人心。

在眾多的評論中,有一種看法謂之“大國博弈”,筆者對之卻百思不得其解,自然也就很難苟同。

不錯,當今的世界是顯示大國博弈的時代,而且博弈反映在各個方面。“東”、“西”方大國之間有博弈,“南”、“北”方大國之間有博弈,就連“西”方陣營內部的大國之間也有博弈。很多博弈顯而易見,有些還呈現出“你死我活”的態勢,表現出如今世界的特色,不足為怪。

但是,“大國博弈”並非是一個接納百川的“筐”,將世界上的所有問題或癥結都不分青紅皂白地統統放進去,大概也不是很合適。

特朗普的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有“重振美國”的背景,將之納入“大國博弈”,筆者認為至少有些牽強附會。各方面希望並呼籲美國改弦更張,重歸正道,考慮的應該是拯救地球,是全人類的福祉,而不是“博弈”對手之間的分歧,也不是如何利用“退出”對其他方面產生“利”或“弊”。

從根本意義上說,特朗普違背多數美國人的意願,一意孤行地“兌現競選諾言”,完全是一種短視行為,無疑不會善終,其實也並不利於美國與其它大國的“博弈”國策。

另外,把反對個別國家的“短視”行為,維護全世界人民利益的正義態度和舉措歸入“大國博弈”,也是一種偏見,實際上是在幫特朗普辯解,為特朗普尋找藉口和說辭。

看待當今世界,應該有“大國博弈”的意識,但將所有的事情都當成“大國博弈”的內容,則可能會影響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理性認識和分析,還必然會產生出似是而非的結論,導致誤判和不正確的輿論導向。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哲理。

因為不解,希望得到點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