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一、玉米的物理特点:

1、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原始水分一般较高。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在华北地区一般为15%~20%,在东北和内蒙地区一般为20%~30%。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2、生理活性强。玉米的胚部几乎占全粒体积的1/3,占全粒重量的10%~15%。玉米胚部大给储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

3、玉米胚含脂肪及可溶性糖多,易变质。玉米粒内所含脂肪及水溶性糖,主要集中于胚部。而且温度愈高、湿度愈大,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愈多,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

4、新玉米组织松散,原始水分高。加上目前杂交玉米粉质多、角质少、组织松散、玉米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自然就会降低。

5、玉米易生虫。

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在脱粒时受损伤,产生破碎粒和未熟粒等,都造成玉米容易感染害虫,受害虫侵蚀。

6、玉米胚部带菌量大、易霉变。玉米经过一段储藏期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是虫、霉首先为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殖,开始霉变。如玉米堆内混有水分高的籽粒或受损伤的籽粒,未到高温季节,也能引起生霉。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二、玉米的储藏方法:

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粮食水分。

要按地区、气候条件、季节等不同区别对待,一般应按当地规定的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的界限来划分,分开入库,以免水分高的玉米发生霉变,影响全仓、全囤的玉米安全储藏。

1.玉米籽粒储藏:

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

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其做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10℃以下,然后过筛清霜、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也可以采用

露天围堆冷冻,将高水分玉米利用冬季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进行冷冻,可延缓烘干或晾晒的时间;采用做囤冷冻方法对高水分玉米进行越冬冷冻储藏,同样也可减少烘干和晾晒的时间。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春暖前对玉米实行趁冷压盖密闭储藏,对防止蛾类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若对玉米进行冬季冷冻和春晒过筛相结合处理,防虫效果更好。

凡入库水分超过14%的到翌年春季应及时晾晒或机械通风使水分降至13%~13.5%以下。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2.玉米果穗储藏

玉米不脱粒,即储藏玉米棒,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民广泛采用。但多数农民用户都会在院内就地堆放玉米棒,这种"地趴粮"的储存方式,存在生霉、霉变、乃至坏粮风险。据国家粮食局统计,东北地区大约有10%的玉米在农户的存储过程中损失了。

1、码长形趟。选择比较坚硬的场地,垫底20cm以上,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里,码三至四穗趟,码趟不能过宽,应该掌握1.2米-1.5米为宜(超过30%水分,最好码1.2米以内)。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2、码圆柱形堆。垫底离地,玉米穗的尾部朝外,尖端部分朝里,按圆形码放,然后里面填充,堆不能过大,一般直径1-1.2米为最好。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3、上栈子。用向日葵秆、高粱秆或玉米秆打成帘子,然后竖起,做成圆形或长方形,里面填装玉米穗,栈子不能过大,直径最好不超过1.5米。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4、吊棒子。将玉米扒皮,两棒以上相连,离地悬挂即可,单从降水方面优于其他各种储粮方法。

玉米收获完了,怎么储藏才能降低损失呢?

5、对收获的玉米数量较大的,建议使用采用钢材、木材搭建较为坚固,防鼠、防雨雪效果较好的玉米楼子进行离地保管。

3.玉米储藏的其他事项

另外,玉米一般应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分等入库,分别存放。质量差、杂质多的应进行风筛除杂,将玉米杂质降到0.5%以下,破碎粒不超过10%才能入仓储藏。有虫的玉米应单独存放、隔离保管并及时进行杀虫处理,严防害虫繁殖侵蚀造成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