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觀其大略 不求甚解 大家好我是小解

多炮塔坦克,是在坦克上安裝好幾個炮塔的坦克。這種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在面對日後坦克設計以及使用戰術上所做的嘗試。20世紀二三十年代,各國為了增強重型坦克的火力,在"陸地巡洋艦"觀念的影響和軍艦多炮塔的啟發下,接二連三地研製出多炮塔式的坦克,多炮塔設計,在兩次大戰之間盛行了一段時間,也有數個國家採用,但是在實戰中發現,多炮塔的設計並不符合新一代坦克戰術的需求,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很快退出戰場。但卻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傳說。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維克斯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

維克斯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是一款由英國於戰間期研發的多炮塔重型坦克。該坦克儘管只生產了一輛樣車,卻影響了許多國家的多炮塔式坦克,其中包括蘇聯的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以及德國的“新結構戰車”。這輛坦克現陳列在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這款坦克最終因為財政方面的問題而不是性能方面的問題被軍方否決。不過,這款坦克卻成為了外國間諜的重要目標。比如,蘇聯人曾經對這款坦克展開過間諜活動,併成功獲取到了有用情報。這些情報很有可能影響到了蘇聯的T-28和T-35坦克的設計。

重量 31.5噸

長度 7.60米

寬度 2.7米

高度 2.7米

操作人數 8人

裝甲 13-28毫米

主武器 1門QF 3磅炮(口徑47mm)

副武器 4挺維克斯機槍

發動機 阿姆斯特朗 西德利式風冷V型12缸汽油發動機

懸掛 轉向架

燃料容量 180加侖

作戰範圍 153千米

速度 32千米/時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蘇聯T28坦克

T -28中型坦克是前蘇聯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從1933年起正式裝備於蘇聯紅軍,一直服役到1941年,期間參加的主要戰事分別是蘇芬戰爭和衛國戰爭。各型T-28坦克參加了蘇聯入侵芬蘭的戰爭,但表現極差。1941年在蘇德戰爭中T-28的薄弱裝甲、箱型外形、糟糕的平衡式懸掛裝置和低威力火炮都證明它的設計失敗。蘇聯後來在T-28基礎上換裝了"克里斯蒂"懸掛裝置製造了機動性較好的T-29坦克。

長度 9.72m

寬度 3.20m

高度 3.43m

重量 52噸

乘員數 11人

發動機 m-17m型 5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30km/h,越野19km/h

最大行程 公路150km,越野70km

主要武器

76.2mm坦克炮,24倍(早期16倍)徑,備彈96發;

45mm(早期37mm)坦克炮兩門,備彈220發

5 x 7.62mm dt機槍(兩挺位於機槍炮塔內),備彈10000發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蘇聯T35重型坦克

T35是多炮塔家族中體現"陸地巡洋艦"的典型車輛,它那龐大的車身和"五頭六臂"、"四面開花"的形象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1932年第174機器製造廠的總工程師O·M·伊瓦諾夫開展了設計工作,他參考了英國研製的"獨立號"多炮塔式重型坦克的基本設計方案,7月製造出樣車並經測試後,於1933年交由哈爾科夫機車製造廠批量生產。T-35作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蘇聯坦克工業快速發展的一種象徵而載入史冊讓英法驚歎。它是世界上唯一量產的5炮塔重型坦克,但也證明了多炮塔坦克的機動性不可靠是一個失敗的作品。

車長 9.72m

車寬 3.20m

車高 3.43m

全車共有11人,即車長(兼機槍手),3名炮長,3名裝填手,2名機槍手,無線電員和駕駛員。

裝甲厚度 11~35mm

發動機功率 500馬力

最大速度 30km/h

最大行程 150km

主武器 76.2毫米短身管火炮

輔助武器:2門45mm火炮,4~5挺7.62mm機槍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NbFz坦克

NbFz坦克(德語:Neubaufahrzeug,意為"新型結構車")是希特勒掌權後,為了讓德軍有自己的重型坦克而發展的計劃。1934年,萊茵金屬建造兩輛使用軟鋼的原型車,兩輛仍然是萊茵金屬的設計,1935和1936年,另外生產的三輛原型車則是擁有合適的裝甲,搭配著克虜伯炮塔。NbFz坦克的多炮塔,又重又慢的特性,使得這輛坦克非常不適合進行閃電戰,因此,只有生產五輛就停產了。雖然有三輛在1940年參加了挪威戰役,但此坦克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德國的工業技術。

總重:23.41噸

全長車身:6.6米

寬度:2.19米

全高:2.98米

操作人數:6

主要武器:75毫米 KwK L/24炮

次要武器:37毫米 KwK L/45炮,兩挺MG13或是MG34機槍

發動機:一具290匹BMW va引擎或是300匹梅巴赫HL 108 TR

最大行程:120千米(道路)

最大時速:25千米(道路)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美國M3中型坦克

美軍在二戰早期非常缺乏可用的坦克。庫存坦克主要有M2輕型坦克和M2中型坦克。兩者均略為過時,不適合實戰運用。美軍極為需要開發及製造新型坦克以提升軍力。於是,在1940年7月開展了新型中型坦克的開發。M3中型坦克從1941年8月開始投產,直持續到1942年12月結束。M3最大的特點是有兩門主炮,一門是75毫米榴彈炮,裝在車體右側的凸出炮座內;另一門是37毫米加農炮裝在炮塔上。M3中型坦克系列的總生產量達6258輛,而且它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在世界戰車發展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戰鬥全重 27900kg

車 長 5.64-6.12m

車 寬 2.72m

車 高 3.12m

最大速度 每小時26英里(道路)

最大行程 193 km

乘 員 6-7人

主要武器 1 × 75毫米M2/M3坦克炮於車體,1 × 37毫米M5/M6炮於炮塔

次要武器 3到4挺勃朗寧M1919機槍

陸地巡洋艦——多炮塔神教下的產物

多炮塔神教聖物

現在的多炮塔坦克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總的來說,多炮塔坦克是對未來戰爭形勢估計錯誤,所誕生的產物。因為塹壕戰並不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方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出來的坦克,自然也就難以發揮作用,最後只能被後來出現的坦克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