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爲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為人忠厚,有長者之風,是個仁義之主,遇事沒有主意,就愛哭哭啼啼,然而,歷史上的劉備可是個狠角色,鞭打督郵、火燒博望坡、計斬車胄,可謂是一世梟雄。劉備是個極能隱忍的人,諸侯群雄無人能入他法眼,連曹操都不行,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為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要說劉備最忌憚的人是誰,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便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小說中的張郃一路高開低走,雖名列“河北四庭柱”,卻是個名副其實的常敗將軍。除了在官渡之戰中與張遼打成平手外,此後便一路敗仗,先是在長坂坡被趙雲嚇退,漢中之戰敗於張飛之手,漢水之戰仍是不敢和趙雲交手,好不容易在諸葛亮六出祁山時露了個臉,就被射死在木門道。


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為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歷史上的張郃雖然也算驍勇善戰,但也比演義中強不了多少,除了幾次無關緊要的小戰鬥外,張郃每逢大戰必敗,基本上全是作為副手、部將出現,職務遠低於張遼、樂進等人。


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為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張郃在曹營中打拼將近二十年,一直到漢中之戰時仍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張郃是那種越老越精的人物,幾十年的戎馬生涯,將他逐漸打磨成一代名將。漢中之戰,張郃在瓦口隘敗於張飛,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主將夏侯淵戰死後,張郃暫領統帥,收攏潰兵,據守陽平關。劉備聽聞後憤憤地說:殺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殺就殺張郃!


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為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要知道,夏侯淵是曹操最信重的統帥,他在都督雍涼期間逐馬超、破韓遂、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曹操倚之為左膀右臂,而張郃此時不過是一偏將。事實證明,劉備的眼光非常毒辣,十年之後,張郃成為諸葛亮北伐時的最大勁敵。


劉備斷言此人不可留,諸將不以為然,蜀國果然險些毀於此人之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出其不意,拿下隴右三郡,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自趕到長安督戰。張郃率洛陽中軍為先鋒晝夜馳援,僅用十天時間便從洛陽趕到街亭,一舉擊潰蜀將馬謖,隴右門戶大開,蜀軍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無奈之下只好撤軍。

街亭之戰,張郃以一己之力扭轉敗局,居功至偉,而蜀漢經此一役後再無建樹,諸葛亮後四次北伐均無功而返,再也沒有取得像第一次北伐時那大的戰果,“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也成為一句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