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告訴你,談一場命中注定的愛情

中國婚戀市場兩極化了:一面仍是物質深淵,車、房、戶口、薪水,相親標配;一面是精神高山,經濟獨立、三觀契合、精神匹配,在一起要”有的聊“。前者代表在公園“相親角”、年夜飯飯桌上,後者在微信大號“新世相”的“10萬+”標題裡:《別單身,會上癮》《她們買房時不考慮男人》。

都是存在,都挺合理。大概有些為難的只有兩種人:渴望愛情的單身男女,左手面包,右手愛情,不想將就,身不由己;做“紅娘”生意的從業者,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受眾細分,獲客成本一路走高……

最近,2012年上線的婚戀交友平臺網易花田,推出“緣分電話亭”和“戀愛研究院”兩個重磅產品,其背後理念與底層邏輯,或許能為婚戀市場、陌生人社交產品發展,提供參考。

一、陌生人社交四象限:遇見愛,不如遇見“瞭解”

AI告訴你,談一場命中註定的愛情

本質上,婚戀是社交的一個細分。而中國社交產品,是從“尋找”開始的。QQ前身叫OICQ,音譯自“I seek you”(我找你)。許多現在的大佬談及QQ,最激動的就是根據年齡、地區、頭像標籤尋找陌生人聊天的經歷。當下無論火熱的婚戀配對平臺,還是社交領域的陌陌、探探,還是知識社區知乎、豆瓣,都沒有擺脫這個發展套路:效率、精準、物質和精神。

效率:不止發生關係,更要留住關係

所謂社交,即建立關係,只是速度越來越快。QQ時代能“建立關係”,人們就很激動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甚至不需要“建立關係”,一步到位“發生關係”成了唯一目的。這樣的趨勢,對以結婚為目的的婚戀產品,顯然不夠友好。近年,一些知名婚戀平臺變“約pao”平臺的緋聞不絕如縷。

更何況,都市男女的節奏越來越快,傳統婚戀平臺“線上獲客——線下撮合”的模式,耗費大量線下時間和精力,也越來越不符合當下用戶需求。如果說把全流程搬到線上,推出“緣分電話亭”將圖文聊天進一步迭代為“語音通信”,網易花田對效率的定義是:更精準——不磨嘰,給你的就是最合適的。上線7年,花田有個數據:每8分鐘就能成功匹配一對。無出其右。

精準:人海茫茫,不靠運氣

婚戀產品的特殊在於,它有極強目的性:“閒著聊聊天”和“聊聊結婚吧”,顯然不是一個重量級。如果用一句話總結傳統婚戀平臺,那就是“人海”戰術:隨機匹配,總有一款適合你。

“產品定位要偏中高端、要有更多的社交屬性”,這是丁磊在花田籌備之初下達的指令。網易花田的定位是:全國名企名校白領戀愛社區——白領和高校學生是其主流用戶。2011年產品內測期,種子用戶就是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名企的員工,其定位之精準可見一斑。

而網易本身的智能推薦技術、數據挖掘能力和巨大的流量,也會給花田提供不同於其他婚戀網站的支持和優勢,這也是網易進軍在線婚戀紅海市場的最大資本之一。

物質:“顏值”不是唯一標準

人們對“公園相親角”的最大詬病是物化婚姻。適婚男女被陳列於A4紙,呈現為照片、身高、年齡、月薪、固定資產等物質條件……傳統婚戀網站所做的,無非將這一線下市場搬到了線上。而有些陌生社交產品所做的進一步迭代,也只是將照片、身高、年齡等,簡化為“顏值”。網易花田作為婚戀平臺,自然也配備一般物質標籤,但其最大的突破在於試圖將其作為基本面,加上了“三觀”。

精神:我有面包,給愛情就行

關係有了,但撐不住、留不下,用戶黏性不高,大約是眾多社交App的普遍痛點。在這個層面解決的比較好的社交產品,基本為興趣社區,如豆瓣、知乎、B站、最右,甚至網易雲音樂。自媒體作家潘亂分析:“用戶在更小的興趣顆粒度、更遠的地方“相遇”,就越容易勾搭起來。”

網易花田想要做的,正如其定位“名企名校白領戀愛社區”,是想通過社區打造具有共同標籤的用戶黏性。相較傳統婚戀平臺,其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精神匹配”“三觀吻合”。

傳統的婚戀交友平臺看重交友雙方的外形條件與物質條件,而忽略了一段情感關係的核心——人與人的精神溝通與契合。打開花田App,用戶可以參與和發起某一話題,找到“有話聊”的人,也可以在“廣場”刷帖、發帖,充分展示自己。

作家廖一梅說:我們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這個時代,誰最瞭解你?機器。

效率、精準、物質和精神,四個維度構成網易花田基本面,而這些基本面的落地,離不開網易自身的技術基礎:雲計算。

二、雲計算為愛情賦能

香港作家譚劍2011年發表科幻小說《人形軟件》,如此描述戀愛的終極形態:

登錄“人形軟件”,AI自主學習1000小時後,1:1復刻用戶的外表、興趣、生活方式等,成為用戶在網絡世界的虛擬代理人,替他相親、與另一名用戶的“人形軟件”聊天、喝虛擬咖啡、逛虛擬街……確定唯一真愛後,發信息給用戶,兩人在真實世界正式見面。

實現這一終極形態的技術,就是當下大火的AI,或者直指其底層邏輯:大數據和雲計算。

相對於BAT,網易雲計算佈局極為低調。但無論悄悄上線的網易雲信、網易七魚、網易視頻元等產品,還是網易花田,其背後都是網易雲計算作為基礎架構作為支撐。

這很好理解,傳統婚戀平臺之所以物化用戶、大搞“人海戰術”,正是因為無法精準描述某個用戶。即便你能為一個用戶貼滿標籤,仍然無法理解標籤與標籤的組合意味著什麼。而這在大數據和算法的世界,不過是一個個需要持續迭代和優化的人物模型。在精準匹配功能上,我們暫不贅言,而以花田最新推出的“緣分電話亭”為例,一窺網易雲計算的應用。

所謂“緣分電話亭”,是花田的一個即時通訊功能。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男主深夜給好友打電話,無意撥錯電話號碼打給了彼時還模式的女主,沒想到兩人聊得投機,最終走到了一起。而“緣分電話亭”,就是那通電話。

AI告訴你,談一場命中註定的愛情

緣分電話亭操作流程

作為匿名電話通訊,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比如:

10萬人同時通過一個App發起對話,數據處理能順暢嗎?

兩個陌生人隨機匹配,建立關聯,這很簡單。但同時10萬人隨機匹配,系統能搞清楚誰和誰有關係,以及處理清楚關係的深淺嗎?

匿名社交,隱私如何保護,用戶信用檔案如何甄別和建立?

怎麼保證你撥出去的電話,一定打給那個正確的Ta?

值得一提的是,網易花田為緣分電話亭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禮物體系。電話溝通的男女,可以在聊天情景中,利用虛擬貨幣“花田幣”即時送給對方虛擬禮物,類似YY、花椒等直播平臺的“打賞主播”。這又涉及貨幣系統、禮物系統……


一個簡單的“呼叫”按鈕,背後是如此繁複和高門檻。網易雲計算,就是這些技術壁壘的解決方案。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通過網易花田緣分電話亭項目的影響力,網易可以促使原本孤立的郵箱有效用戶、網易通行證用戶、易信用戶等活躍聯繫起來,並在他們之間產生互動,從而為網易黏住大量的有效用戶,為網易的各個產品帶來大量新的用戶,產生客觀的經濟效益。

除了雲計算及相應經濟效益,“緣分電話亭”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無論傳統婚戀平臺還是大多陌生社交產品,大多止步於查看雙方資料、圖文IM聊天。但文字裡沒有語氣和感情,所以我們又發明了emoji,以至“無emoji不聊天”。婚戀社交,不同於一般陌生社交之處,在於我們不只是想要建立關係,而想要更高效地傳達感情。語音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跟視頻聊天相比,心理壓力小,有神秘感。兩個陌生人懷著同一個目的“婚戀”聊天時,真正拋棄固有身份標籤,而專注於情感交流。

“緣分電話亭”是個愛情專線,然而問題在於:

當“愛情”伴隨電話鈴聲向你襲來,等待愛情的你,敢不敢接?

AI告訴你,談一場命中註定的愛情

三、婚戀是個雲生態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敢啦。

梁靜茹說:愛真的需要勇氣。花田說:愛還需要學習。

作為婚戀產品,如果只是止步於“建立關係”,甚至“留住關係”,似乎總是有所缺憾,因為所謂“留住關係”,也並不是兩個人關係的結束,而是又一段開始:婚姻。對於後面這段更長久關係的關注,會不會對前端產品和服務有所啟發?

讓我們跳出產品邏輯,思考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愛上一個人,我們要怎麼才能持久愛一個人?美國資深心理學家Nathaniel Branden教授解釋:就像我們看到所有東西一樣,我們希望“看到”自己也是真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原來:之所以愛上一個人,是因為我的靈魂真正被另一個人看見,或感覺到通過這個人,我看到了自己。

那有有沒一款產品,能夠從“愛”的底層邏輯出發,讓人們看到愛、懂得愛、擁有愛?花田推出了個“戀愛研究院”。它包含一系列工具:測試、課程、諮詢……其中大部分是免費的。

首先是測試。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為用戶的“愛情心理”畫像:潛意識層面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希望找到什麼樣的愛情對象。這份“畫像”,有時候與用戶理性層面對自己的認知迥然不同,所以有時候我們會錯過、選錯、遭遇不幸。

然後是課程。首批推出的9節課,比如“單身時間的修煉”“初次約會我們聊什麼”“怎麼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等,從理論到實踐教用戶認識自己、認識他人、找到真愛,提高“單身戀愛商”,學習擁有一段感情,並知道怎麼經營它。最近一年,動畫片《小豬佩奇》大火。我們為什麼羨慕佩奇?因為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最完美的原生家庭應有的樣子。這套課程,就是引導用戶一步步從戀愛小白,走向完美原生家庭締造者。

最後是諮詢。課程解決的是普適問題,是大部分單身男女都會遭遇的問題,但每個個體存在差異。因此,將線上一對一的諮詢服務,作為課程的補充予以推出。項目主導者表示,未來也有可能將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迭代,甚至在線下推出一些有趣的互動和體驗。

如此,我們看到了網易花田在互聯市場的完整佈局:雲計算為技術支撐,“四象限”為方向,婚戀課程加持。其實,花田在這些領域的嘗試,並非具有太大創新。在婚戀這片紅海,做網站、做社交、做課程、做諮詢,各個方向都有選手。只不過花田將這些專業聚合成為一個生態,為用戶提供從建立關係到婚後家庭經營的全生命週期服務。

至此,我們發現:網易花田參與的不是單個戰役,而是一場婚戀雲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