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神”完成对小行星“龙宫”的探测

“福神”完成对小行星“龙宫”的探测

“福神”在“龙宫”表面。右下方我们可以看到投射在“龙宫”表面的“福神”“母舰”“隼鸟2号”的影子。黄直线是“福神”的着陆路线,蓝直线是其着陆过程在“龙宫”表面的投影。向右上方延伸的蓝曲线是“福神”在“龙宫”表面机动的路线。DLR / JAXA

“福神”完成对小行星“龙宫”的探测

“福神”相机在着陆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左图白色三角区域与右侧图中覆盖区域相对应。科学家发现“龙宫”表面缺乏尘埃和小石块。MASCOT / DLR / JAXA

“福神”完成对小行星“龙宫”的探测

右图为“福神”相机在着陆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块数十米长的巨石投下的黑影。左图中白线划出的开放四边形,与右图的拍摄方向相对应。

MASCAM / DLR / JAXA

本月早些时候,“福神”在“龙宫”完成了其17个小时的使命。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近日发布了“福神”在“龙宫”表面行进的路线。被“福神”所见惊到的专家们,给这台小小探测器的着陆点起了个童话般的名字——“爱丽丝的奇境”。

“福神(MASCOT)”是其全名“移动小行星表面侦察机(Mobile Asteroid Surface Scout)”的缩写。它的“母舰”,是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福神”重不过450克,长宽高不过30厘米、30厘米和20厘米。它能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借助小型钨质翼臂弹跳前进。

“福神”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合作的成果。其使命,是对小行星表面进行细节探测。“福神”电池的设计寿命只有16个小时,但实际上却活了17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福神”在小行星表面迂回前进,在小行星表面的多个不同地点进行了四项实验。

“福神”着陆时,曾反复弹跳了8次,最后才慢慢静止下来。其最初着陆点对于探测来说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它在工程师的指令下,借助翼臂进行了机动。“福神”的第二个着陆点状态较为理想。在这个着陆点,“福神”用了“龙宫”的一昼夜时间来进行探测。

“福神”在“龙宫”表面总共机动了三次。第三次机动范围最大。“福神”在第三次机动完成后的着陆点完成了更多的探测任务。17小时后,这个小机器人向“隼鸟2号”发送了最后一个信号,结束了它的使命。

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分析“福神”传回的照片。“龙宫”表面遍布大大小小的砾石,细小的尘埃却并不太多。这一点让人吃惊。“龙宫”表面的奇特程度,超乎此前的想像。因此科研团队将“福神”的着陆点命名为“爱丽丝的奇境”。

研究人员目前还不清楚“龙宫”表面的石块紧凑程度有多高,也不知道它们的成分。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在“龙宫”表面几乎看不到大片的积尘,这一点很不寻常。因为在空间环境的影响下,小行星表面通常会产生很多这种细小的物质。

“龙宫”是17000个近地小行星之一,可能属于太阳系的原始建材,也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之一。富含碳元素的“龙宫”身上,可能隐藏着与行星形成有关的奥秘。

“福神”完成对小行星“龙宫”的探测

“福神”。DL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