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一分钟

大家谈

5月18日“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十载光阴 一分光影——“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优秀作品回顾展》将于10月下旬在上海中心37楼宝库文化中心“珐琅厅”隆重拉开帷幕。届时,影像爱好者将欣赏到10年来在一分钟影像大赛中诞生的优秀作品。

展览之前,三生特别采访了场地提供方“宝库中国”的执行董事,“一分钟影像”大赛评委朱旭东先生。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朱旭东

易居中国 创始合伙人/CBO

TED太德励拓(中国)公关传播集团董事长/总裁

宝库中国 执行董事

《FA财富堂》艺术杂志 出品人

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Q:赵妃蓉

A:朱旭东

Q:您的创业历程很有传奇色彩,从国企的员工到房地产创始人、公关集团董事长、宝库文化执行董事、艺术杂志的出品人,对所涉足领域的发展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同时您又从小喜欢文学、艺术和一切美的东西,您说“人生不能太被动”,您觉得您不断创新创业的人生历程和您对文学及艺术的热爱有关吗?

A:我觉得是有关联的,因为艺术总是不断求新求变,不拘泥于某种程式,试图做出全新创造的,那样的艺术生命才是有持久生命力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以前做了二十年左右的房地产,都是关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时间久了以后我就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物入空间来提升空间的价值。如果匹配度高的话,对于物和空间两者都会有所提升,因为在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让物与空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诞生了崭新的价值,物、空间都是有形的,但其中流淌的气韵是无形的,可以说物重塑了空间、空间赋予物的绝不仅是存放之地。

Q:您热爱摄影,还曾经出版个人摄影散文集《南方以南》,表达您对环境变迁和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祁和亮教授说您是“地产界里最有文化的,文化界里最懂地产的”。您有不少作品是直接用手机拍摄的,在这个摄影门槛越来越低、全民分享的时代,您如何看待影像和大众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总要特别注明是手机拍摄的?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A:随着摄影器材及技术的普及,摄影艺术从庙堂来到了民间,随时随地都可拍摄和分享,这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是视觉动物,对影像的感知力是最强的,影像其实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自我及内心的有效手段。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我用手机拍照从不对焦,因为我觉得摄影的真意就是捕捉刹那间的光影,对影像来说手机是实时的创作工具,有了对焦反而多了层矫饰,把事物给我的最直观的印象过滤掉了一些,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事物本真的面貌,我用手机拍摄时就不对焦,但对欣赏者来说可能会产生误解,所以我都会注明是用手机拍摄的,当然,同时也是支持国货嘛,感觉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Q:宝库文化在房地产和文化之间做了很好的嫁接,您成功地将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收获做了产业上的融合,“一分钟影像大赛”是一个激发年轻人创意的公益类活动,在创作手段上它也会有很多的融合和创新,它最吸引您的是哪一点?宝库文化愿意为大赛提供支持的原因是什么?

A:2017年我第一次担任“一分钟影像大赛”的评委和颁奖嘉宾,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项国际性赛事当时虽然已经举办了九届,但因为参赛者大多是大学生,使大赛在创造性和传播力上都有了很大局限,我当时受邀参加评选时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个比赛。考虑到现在摄影门槛越来越低,上海本身又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创新之城,居住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时尚感和思考力都是很强的,而且像类似“影像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展览也每年都在上海展出,它完全可以走向全社会,让大众来一起参与,而不是只局限在象牙塔内。

今年是“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我们就想能不能以此为契机,帮助大赛上一个台阶,完成它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再造。从扩大影响力到推动获奖作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这个比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Q:大赛的纪实类单元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有些实验类单元看上去会有些晦涩,您更偏爱哪一类作品?您是如何看待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A:“一分钟影像大赛”是一个创意类大赛,我更偏爱有创意的作品,更注重作者如何能从我们业已习惯的日常中提炼出形而上的创意。我相信万物皆有灵,而人类的思考力使我们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思想,艺术的确来源于生活,但它一定是一种再创造,是有提升的。完全纪实的作品当然也是有价值的,体现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挖掘和思考,试图通过影像的力量去促进人们反思,对现状做出某种改变,但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因为它们离生活距离太近,我个人不是很喜欢。

因为记录的特质,以前影像作品甚至都没有被归入艺术的范畴,直到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综合技术手段创造出的影像作品也进入了苏富比拍卖行,这标志着影像作品作为艺术成果的载体得到了艺术圈的肯定。那怎样让影像艺术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体现呢?这就需要加大影像艺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去通过“一分钟影像”这样的比赛确立这类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之前的学术性积累使它完全有潜质成为这类影像作品的标准确立者。

Q

: 今年十月“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优秀作品回顾展将在上海中心举行,大家都很期待这场影像艺术的盛宴,宝库中国的定位就是中国文化产业创新服务运营商,能具体介绍一下你们的初衷吗?能介绍一下进行“一分钟影像大赛”十周年巡展的场地吗?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宝库匠心馆内景

A:宝库中国成立于2012年,作为上海中心的001号租户,它为公众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你既可以在云端的观复博物馆追溯古代匠人的匠心工艺,也可以在拥有“世界最大景泰蓝地面”的珐琅厅欣赏艺术精品展,在“世界最高的室内空中园林”半亩园品味茶的醇香,欣赏婉转悠长的戏曲演出,你还能在宝库匠心馆与当代工艺大师的作品面对面、在上海超大城市地下中心库内存储艺术珍品,在会员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宝库汇”展示交易您心爱的艺术品……

一分钟大家谈|朱旭东:让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生命力

拥有“吉尼斯认证世界最大的景泰蓝地面”的珐琅厅

你可以发现我们所提供的这些文化空间在精神内核上是有连接的,它们令观众在沉浸式的文化空间中探索工艺之美,体验文化乐趣,达成文化消费。“一分钟影像大赛优秀作品回顾展”就将在珐琅厅举办,在传统文化环境中展现新锐的、充满创意的“一分钟影像”作品,这种碰撞我相信会产生新的火花。文化艺术与房产空间之间是互为表里的,有了文化艺术的注入,空间就仿佛有了灵魂,而我们空间本身独具的魅力也会赋予展出内容一种新的生命力。

Q:您对“一分钟影像大赛”的展望是怎样的?

A:衷心希望“一分钟影像大赛”能以十周年为契机迈上新台阶,能从校园走向全社会,参与的人群能从学生扩展到社会大众,这样它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就不仅停留在一个比赛上,而是成为一个公共文化事件。与之相适应的,大赛的奖项设置也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改变,比如不再以学术的标准去划分奖项,或者在现有奖项的基础上设置“美好生活记录者”这样的特别奖项,便于大众的参与及影像成果的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