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宠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终遭太监陷害而死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皇帝龙驭上宾后三天,一位五品谏官广兴率先呈上举报信,列举正一品大学士、忠襄公爵和珅所犯重罪若干,正中亲政的嘉庆皇帝下怀。举报信一经披露,满朝官员立即领悟了新皇帝的意图,群起攻击和珅。

十天之内,权倾朝野多年的和珅便被下狱赐死。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宠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终遭太监陷害而死

广兴以下犯上,看似凶险,实则不然。他家世显赫,父辈声望不在和珅之下。他的父亲高晋曾任文华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堂姑就是乾隆宠爱的高贵妃(高晞月)。

因高贵妃的缘故,高氏全族改换宗籍,抬入皇帝亲任旗主的镶黄旗,比肩富察、钮祜禄、叶赫那拉氏,改姓氏为“高佳”。

广兴最初靠“官二代”、外戚余荫踏入仕途,尽管并非科举正途出身,但他天资聪慧,熟谙各项法条律令。在供职礼部时,尚书王杰慧眼识珠,破格提拔广兴担任给事中。

此次扳倒和珅,他立下首功,嘉庆立马擢升他为副都御史(监察部副长官),负责核查军需物资出入。

当时,四川战事绵延数年,军需管理人员恣意挥霍,上下其手。广兴上任不久,就把旧账盘清,改革弊政,杜绝贪腐。经过他的大力整顿,每月节省经费达四十万两白银。

曾以此中饱私囊的大小官蠹对广兴恨之入骨,检举他入川沿途铺张浪费、骚扰驿站。广兴使国库充裕,嘉庆非常欣喜,收到奏章后不予追究。可是,稍后,四川总督魁伦也开始攻讦广兴,官场大哗。广兴终被降职,召回京城。

五年后,广兴升任刑部侍郎,位置还没坐热,他又弹劾定亲王绵恩选拔干部时违反组织程序,徇私买放。嘉庆命令有关部门核实,结果当然是“查无实据”,广兴再度被降职。

广兴两次被贬,却依然被嘉庆倚重。因为他向来十分坦诚,无论民间疾苦还是官场积弊,全都毫无隐晦地一一汇报。很多达官贵人衔恨在心,一直寻机报复。

内廷有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监鄂罗里,自幼入宫服侍乾隆,数十年间攀附后妃、交结大臣,熏灼一时无两。他和广兴的伯父、父亲也算旧识,一次在宫中碰到广兴,便以长辈自居,拉他到便殿喝茶论交。谁知道广兴不领情,冷冷地说:“你们这起阉人,路遇大臣只能恭谨地侍立,哪能同我们攀交情呢?”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宠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终遭太监陷害而死

鄂罗里在内廷日久年深,寻常的妃嫔都要让他三分,一朝遭广兴无情羞辱,不禁恼羞成怒,对广兴恨之入骨。

嘉庆十三年,内务府贡给皇宫的绸缎数量短缺,质量也参差不齐。广兴时任内务府大臣,鄂罗里便揭发说,广兴监守自盗,暗自调换各地进贡的上好绸缎牟利。嘉庆派遣鄂罗里出宫传旨,命令广兴据实回奏。

鄂罗里到了内务府中也不明言,广兴不知道他是奉旨问话,端坐着厉声辩驳,犯了大忌。

按清廷礼制,不管当面还是转述,臣子回答皇帝询问,必须面向南方跪奏;其次,回奏态度一定要端正,语气要温和。

鄂罗里回宫后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嘉庆勃然大怒,下旨免去广兴所有职务,回家反省。

一直切齿痛恨广兴的人见有了由头,纷纷上章诋毁广兴,其中不乏河南巡抚、山东巡抚等封疆大吏。嘉庆起初还想从中缓颊,不料广兴觉悟不到,始终不肯低头,反复辩诉冤枉。

嘉庆烦不胜烦,将广兴的罪状下发到王公大臣,公议其罪。最终广兴阖家被抄,自己也被处以绞刑,连儿子蕴秀都被流放到吉林苦寒之地充军,惨状更胜被自己扳倒的和珅。

扳倒和珅的第一人是乾隆宠妃高晞月的侄子,最终遭太监陷害而死

礼亲王昭梿(韦小宝的好朋友康亲王的曾孙)所撰的《啸亭杂录》中记述到,广兴自幼随父亲于两江总督任上,在南京长大,沾染了很多汉人的脾性,信任文士、喜爱美姬,胸中没有半点城府。别人视他为仇雠,他却毫不知情。

昭梿和广兴本是挚友,昭梿屡次劝他不要四面树敌,广兴难以入耳,两人日渐疏远。嘉庆十二年,昭梿预见到广兴再不收敛,必有奇祸临头。第二年,世家贵胄广兴果然因权阉身死家败,可悲可叹!

参考书目:赵尔巽等《清史稿》 昭梿《啸亭杂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