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明清两朝雄踞一方的重臣,历史上的吴三桂处境尴尬。吴三桂本事大名寄予厚望的戍边大臣,但是却直接投靠大清,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得以进入中原腹地,大清挥向汉人的屠刀再无阻碍。

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吴三桂投降满清收到了大明的敌视,而作为曾经的投降者,清朝对吴三桂一直很防备,对吴三桂是且用且防,这让吴三桂无法申辩,毕竟投降“黑历史”是洗不掉的。

吴三桂投降满清后,在十几年内,在清朝的指挥下,一路从西北打到西南,为大清的全国建立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亲手杀死永历帝,终结了大明。可以说,吴三桂在大清的荣耀,都是靠着曾经汉人同胞的鲜血换来的,这为吴三桂的一生蒙上阴影,备受后世的职责,被很多人鄙夷。

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其实,完全从利益出发,吴三桂的投降与叛变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欠缺道德与大义,如此的投机者,清朝对他戒备九在所难免,一直到康熙时代,才彻底终结了吴三桂。

吴三桂云南坐镇,开藩设府,权力一度达到了顶峰,枭雄一世的他还幻想着再进一步,不断给清朝谈条件,索要军饷,大清期初还在高官厚禄的安抚,但是矛盾却在逐渐加深,知道不可协调,大清也开始了“削藩”的进程。

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在康熙十二年,康熙大帝正式开始“削藩”、“撤藩”,吴三桂假意迎合,双方不断试探,康熙最终得出结论,吴三桂必定“撤亦反,不撤亦反”,于是决定主动出击,加快“撤藩”进程。

为了反击,吴三桂举兵造反,由于在云南经营多年,还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得到了很多地区大军的响应,造反的势头迅猛,一路打到了湖南衡州,几乎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并建立大周而称帝,连战连捷,大败清军。

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只是大清也不是当初大清,有着全国国库的支撑,战争的消耗带来的压力要比吴三桂小很多,吴三桂兴兵三年后,军饷跟不上,队伍逐渐出现问题,难逃兵败身亡的命运,病死在衡阳。

康熙在艰难的消灭吴三桂后,曾感慨万千,表示“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十个字的感慨,可以看出康熙对吴三桂的忌惮,若是再给吴三桂时间,这次造反的结果让康熙不敢想象。

吴三桂枭雄一世,死后未得全尸,康熙十个字表达自己的后怕!


于是在吴三桂死后,康熙作出残忍的决定,下令将吴三桂的尸体剁碎,分发各省各地示众,以此来减轻自己对吴三桂的忌惮与后怕。吴三桂先是投降大清,随后的造反又差点颠覆大清,真可谓是枭雄一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